张学衡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去粘膜肠管加强膀胱逼尿肌治疗小儿无反射性神经性膀胱
- 陈雨历张学衡
- 关键词:膀胱疾病排尿障碍神经性膀胱机能障碍泌尿系统外科手术
- 新生儿肠胃道穿孔被引量:6
- 1986年
- 新生儿肠胃道穿孔并非罕见,近年来似有增多的趋势.其穿孔多为自发性,并无溃疡病、远端肠道梗阻、医源性插管损伤或脑损伤等病史.
我院自1981~1985年经手术证实新生儿胃肠道穿孔8例.男7例;女1例.8例患儿均属足月顺产.仅1例脐带绕颈.除1例生后1月发病外,其余均在出生后一周内发病.患儿症状以呕吐为主,呕吐物为胆汁或血液,少数伴腹胀.体检发现有腹膜炎及呼吸困难征象.
- 张学衡董志行
- 关键词:新生儿胃肠道穿孔脐带绕颈肠道梗阻顺产
- 新生儿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 1996年
- 本文对78例术后患儿进行分析,发现在同样外科程序中,新生儿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较大儿童。同时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外科应激分数进行筛选,发现以外科应激分数为9分时作为是否是术后应激性溃疡高发病人的可靠性最大,并认为对新生儿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最主要的是降低外科应激分数。
- 林芃张学衡陈雨历
-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新生儿
- 新生儿外科几个社会统计数字分析
- 张学衡陈雨历孙竹平
-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社会生物学卫生统计先天性畸形
- 肛门内括约肌重建的括约机制探讨被引量:2
- 1987年
- 自1978年6月~1986年7月作者收治因高位肛门直肠畸形而行去粘膜肠管平滑肌向上翻卷的肛门内括约肌重建术15例.在临床、动物实验和组织学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翻转平滑肌以180~360°为宜,缝合亦不宜过紧.组织学观察移植肌肉大部分存活,部分肌肉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这可使重建的内括约肌更接近正常的内括约肌.提出强大的内括约肌与薄弱的外括约肌或强大的外括约肌与正常的肠管平滑肌可起肛门括约作用.此外,作者对该手术并发症的防止和理论问题提出讨论意见.
- 陈雨历张学衡谭国华董志行
- 关键词:SMOOTHMUSCLESMOOTHMUSCLE外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细胞变性
-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与栓塞在小儿胆道出血的诊断与处理上的意义
- 陈雨历王占民张学衡
- 关键词:胆道探查术梗塞出血动脉剖腹术治疗性栓塞成形术肝动脉
- 神经压榨的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动物实验与临床被引量:6
- 1995年
- 根据近年来建立的肌肉超神经支配理论,进行动物实验,证明:暂时性失神经状态的骨骼肌可以通过周围肌肉神经再生和自家神经恢复而获双重神经支配;又从平滑肌和骨骼肌肌电相互影响效应,指出重建括约控制功能时两类肌肉直接接触愈着的重要性,从而确立神经压榨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成形的理论依据。介绍手术重点注意事项。临床上对大便失禁患儿施行该手术治疗12例,效果明显。
- 陈雨历姜志娥张学衡郭其莲崔新海赵国壮
- 关键词:肛门括约肌自体移植神经再生
- 去粘膜回肠加强膀胱逼尿肌治疗无反射性神经性膀胱(五例初步报告)
- 1989年
- 报道收治五例儿童无反射性神经性膀胱。采用了自行设计的去粘膜肠管平滑肌加强膀胱逼尿肌方法治疗。方法为游离一回肠段约20-25cm,保留其血管神经供应,剥除粘膜,固定在膀胱壁外表,通过半年以上的观察,五例患儿排尿功能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恢复,其中四例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 陈雨历张学衡
- 关键词:尿失禁膀胱逼尿肌
- 先天畸形致黄疸
- 1989年
- 先天性畸形所致黄疸的疾病,常见者有两种,其一是新生儿出生后,即逐步出现完全性胆道梗阻的胆道闭锁.另一种为新生儿或较大儿童,表现为不完全梗阻,即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至于胆道部分狭窄。
- 张学衡
-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黄疸胆道梗阻
- 婴儿耻、肛、尾三角的应用
- 1987年
- 自1986年6月至11月对我院和济南妇幼保健院出生5天内的正常新生儿114例行无选择的耻、肛、尾(PAC)三角测量.其中男女各57例,体重最重为4250g,最轻1900g.采用同一特制卡尺测量,以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肛门中点和尾骨尖为标志,测量耻骨处时略加压,触及耻骨联合,减少由于皮下脂肪层的厚薄造成的差别,但在尾骨尖则不要过分用力,以免改变耻骨的位置,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如.
- 陈雨历谭国华张学衡
- 关键词:婴儿耻骨联合正常新生儿皮下脂肪层妇幼保健院尾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