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尧忠

作品数:25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水稻
  • 6篇酯酶
  • 5篇野生
  • 5篇野生稻
  • 4篇同工酶
  • 4篇普通野生稻
  • 4篇酯酶同工酶
  • 4篇酶同工酶
  • 4篇粳稻
  • 4篇基因
  • 3篇栽培
  • 3篇栽培稻
  • 3篇籼稻
  • 2篇稻种
  • 2篇亚洲栽培稻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原生质体培养
  • 2篇杂交
  • 2篇植株

机构

  • 20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云南省农科院
  • 2篇北京农业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1篇昆明工学院

作者

  • 25篇张尧忠
  • 8篇贺庆瑞
  • 7篇徐宁生
  • 5篇杜彬
  • 5篇程侃声
  • 5篇才宏伟
  • 4篇袁平荣
  • 3篇王象坤
  • 2篇伏云昌
  • 2篇周凌云
  • 2篇曾黎琼
  • 2篇杨桂芬
  • 2篇陶大云
  • 1篇周汇
  • 1篇和江明
  • 1篇陈秀华
  • 1篇房亚南
  • 1篇宋令荣
  • 1篇李根泽
  • 1篇杨建国

传媒

  • 18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应用激光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激光杂志
  • 1篇福建稻麦科技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

  • 3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酯酶酶带籼粳分类法及稻种籼粳分类体系的讨论被引量:14
1998年
回顾了近10年来作者对酯酶酶带籼粳分类法及籼粳分类体系的研究结果。对于稻种酯酶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了籼稻、粳稻、普通野生稻、非洲稻的标志酶带,以程氏分类法为基础,建立了酯酶酶带分类法,实现了形态分类向实验分类的转化。在处理难分类的品种时,酶带分类和形态分类结果出入10%左右,处理普通品种时,出入5%左右。从典型籼到典型粳,各种分类性状都是连续变异的;在连续变异的某个环节上,应该有籼粳中间型,具体表现为某些品种很难精确分为籼稻或粳稻。建议籼粳中间型与籼、粳并列,为第三个亚种。普通野生稻一向被认为是独立于栽培稻之外的一个种。普通野生稻和籼或粳杂交,后代纯合可育,没有生殖隔离;14A仅仅反映了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在生理或调控方面的差异;用测交结实率和形态分类来分析,普通野生稻难分籼或粳。普通野生稻是籼粳中间型。认为可由普通野生稻和某些原始的栽培品种组成籼粳中间型。
张尧忠徐宁生
关键词:稻种籼粳分类
亚洲稻(Oryga Sativa L.)分类的酯酶同工酶研究——兼论水稻酯酶同工酶基因表达的时空性被引量:8
1992年
对1270多份亚洲栽培稻各生态型地方品种及普通野生稻的分析表明,鉴别籼、粳及野生稻用萌动期种子检测酯酶同工酶效果较好,可出现16条酶带,其中10A为粳稻主特征带,11A为籼稻的主特征带,13A为Aus及一部分西南亚籼的主特征带,14A为普通野生稻的主特征带。10A、11A、13A、14A与栽培稻起源及籼粳分化密切相关,可作为区分籼粳的指标。本文还对国内外各研究者的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才宏伟王象坤程侃声张尧忠
关键词:酯酶同功酶水稻
水稻酯酶酶谱的定量分析被引量:7
1989年
定量研究了亚洲栽培稻不同类型的164个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实验先就典型的籼粳稻找出二者的属性酶带,再以这些带的记分为基础进行定量分折,将参试品种归成A、B、C、D、E五类。A、B相当于粳及偏粳,D、E相当于偏灿及籼,C相当于“中间型”。大部份品种籼粳分明,中间型的品种占19.5%。酯酶酶带记分分类的结果,和形态分类不一致的品种只占6.71%,和聚类分折有异的为10%,这些品种多属特殊酶带材料或C栏(中间类)品种,本来就易于在籼粳分类上出现偏差。
张尧忠程侃声周汇贺庆瑞
关键词:水稻酯酶酶谱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与品种改良被引量:2
1998年
原生质体培养在作物改良工作中,国内外目前有如下几方面的应用:(1)原生质体融合:利用该技术转移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如细胞质雄性不育,这在水稻(Yang1988,Akagi1989,Kyozuka1989,ToshiroK.1995)、油菜(Pe...
陈秀华陈秀华张尧忠
关键词:水稻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大穗优质小粒稻种的分类地位及利用
1992年
通过对孟加拉的Kalijira,尼泊尔的Chhote Dhan,印度的(R14)Badsha Bog等一类粒子极小(千粒重10~12克)、米质好、穗粒数多(多者300粒以上),而结实率高的稻种的形态观察,苯酚反应、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是一类热带低海拔地区的晚粳,虽和典型粳略有不同,但在亲缘上是偏粳的。初步利用结果是可以提高其它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改善米质。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粳稻资源。
袁平荣才宏伟黄乃威张尧忠
关键词:小粒种
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同工酶酶带的遗传分析
1998年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酯酶同工酶,分离胶浓度为8.5%,浓缩胶为4%,实验材料为萌发的单粒去壳水稻种子。一条新的酯酶酶带1E被发现。1E在非洲栽培稻、普通野生稻、籼稻、粳稻中,显色深浅的频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稻的分类及演化的研究显示出重要意义。1E的显色可分为A型(十十)、B型(十)和C型(-)。A型显色极深,与对照品种日本晴一致,C型不显色,与对照品种IRGC102321一致,B型的显色居于A型和C型之间。对7个杂交组合及其F1进行调查,发现1E的A型对C型是不完全显性。用A型及C型的材料作亲本,对4个杂交组合F2代三种类型进行x2测验,表明A型:B型:C型符合1:14:1的设想。1E的显色由两个自由组合的基因位点所控制,显性等位基因间表现出加性效应,与以前发现的酯酶同工酶带均由单个基因位点控制完全不同。A型是两对显性等位基因的纯合体,C型是两对隐性等位基因的纯合体。B型为杂合体,这与实验中观察到B型显色居于A型和C型之间,有种种变化的事实相一致。
张尧忠徐宁生杨桂芬袁平荣胡凤益陶大云
关键词:基因位点加性效应显性水稻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酯酶同工酶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1994年
实验材料来自亚洲各国,共1270份,其中112份为普遍野生稻。每个品种先获得其聚丙烯酰胺电泳的酯酶带。用程(侃声)氏形态分类法把随机取样的栽培品种分为籼和粳,分析各酯酶带在它们中的频率,认为识别粳稻的主酶带是10A,辅助带2A、4A、6A;识别籼稻的主酶带是11A,辅助带5A、7A。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酯酶带和中川原氏的琼脂胶酯酶带作比较,在籼粳分类上10A、11A似乎与12B(粳)、13B(籼)有一定对应关系,在分类结果上两法出入不大。14A在栽培稻中出现的频率极低,在野生稻中的频率高,是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区别酶带。这条酶带仅出现在聚丙烯酰胺电脉的酯酶中,在琼脂胶电泳的酯酶里未见有类似的酶带。中国野生稻的14A频率(76.20%)比外国野生稻(43.20%)高,在形态上表现更为原始。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后代中14A的频率很低,表明14A和野生稻的野生性有密切联系。
张尧忠程侃声才宏伟王象坤
关键词:酯酶野生稻栽培稻
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酶带及其应用被引量:4
1996年
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酶带及其应用张尧忠,杨桂芬,徐宁生,袁平荣,陶大云关键词新酶带,籼稻,粳稻,分类,演化ANEWLYFOUNDESTERASEBANDANDITSAPPLICATION¥ZhangYaozhong;YangGuifeng;XuNin...
张尧忠杨桂芬徐宁生袁平荣陶大云
关键词:酶带水稻酯酶
用农杆菌共培养法将雄性不育基因导入水稻的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利用农杆菌共培养法将雄性不育基因 (TA2 9 Barnase)导入水稻品种日本晴的胚性愈伤。通过 50~ 150mg/L卡那霉素筛选 ,从 50 0个胚性愈伤中获得 16个筛选愈伤团 ,并分化出了3株绿苗。经PCR扩增分析 ,16个筛选愈伤团中有 7个呈阳性 ;
王敬乔李根泽曾黎琼和江明张尧忠寸守铣
关键词:胚性愈伤水稻基因转化雄性不育基因
云南水稻品种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采用KPR和R2 培养基进行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日本晴、楚粳 8号、云粳 9号、大白谷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先后获得了原生质体培养的成功 ,除日本晴外 ,其余品种均为首次报道。品种间绿苗再生率有显著差异 ,日本晴最高 ,大白谷最低。同一品种不同的愈伤组织间 ,分化率有很大差异 ,有的愈伤组织极易分化出绿苗 ,有的不能再生出绿苗 ,说明分化前的预培养非常重要。N6分化培养基的再生绿苗率极显著地高于MS。配方为N6+葡萄糖 2 0 g/L +蔗糖 30 g/L +IAA0 2mg/L + 6 BA0 5mg/L +Agarose 110 g/L的培养基 ,分化率最高 ,按初次接种的愈伤组织块计 ,每块平均再生绿苗 1 4苗。酶解原生质体量的多少 ,与愈伤组织在N6+ 1mg/L 2 ,4 D的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悬浮时间较长则易于获得较多的原生质体。日本晴的再生植株中 ,有两株从移栽到抽穗仅 4 5d ,有可能是极早熟的变异株 ,有些植株的粒型和稃毛也有明显变异 ,对鉴定和利用变异的植株具有现实意义。
张尧忠徐宁生曾黎琼松岗诚伊势一男
关键词:原生质体培养水稻普通野生稻植株再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