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超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孢粉
  • 5篇植被
  • 5篇洛南盆地
  • 5篇表土孢粉
  • 4篇植被类型
  • 4篇石制品
  • 4篇孢粉组合
  • 4篇聚类分析
  • 4篇表土孢粉组合
  • 3篇石器
  • 3篇阶地
  • 3篇旧石器
  • 3篇更新世
  • 2篇遗址
  • 2篇沙地
  • 2篇季风
  • 2篇光释光
  • 2篇汉中盆地
  • 2篇出土
  • 2篇磁性地层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安康学院
  • 1篇aTrobe...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 1篇皇家安大略博...

作者

  • 14篇张文超
  • 11篇鹿化煜
  • 9篇张红艳
  • 5篇王社江
  • 4篇卓海昕
  • 3篇孙雪峰
  • 3篇弋双文
  • 3篇王先彦
  • 3篇雷昉
  • 3篇夏文婷
  • 2篇曾琳
  • 2篇李春海
  • 2篇唐领余
  • 2篇徐志伟
  • 2篇陈英勇
  • 2篇于青瑶
  • 2篇吕安琪
  • 1篇朱芳莹
  • 1篇东丽娜
  • 1篇张瀚之

传媒

  • 3篇人类学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半干旱-湿润区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有机碳同位素特征与植被变化被引量:9
2015年
对比研究中国半干旱-湿润气候区的黄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TOC)变化的控制因素及其所揭示的植被演替过程,能够为认识这些地区植被变化规律提供新的依据.迄今,秦岭以南亚热带地区土壤δ13CTOC与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黄土高原地区的联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的镇北台、西峰、洛川,以及秦岭地区的洛宁和长江下游的镇江等5个代表性黄土剖面,对其δ13CTO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湿润区黄土δ13CTOC在间冰期偏正,在冰期偏负,可以反映季风强度的变化.末次间冰期以来湿润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区的植被是以C4草本为主的C4/C3混合的草地.温度满足一定条件后,季风降水变化可能是控制半湿润-湿润区黄土沉积上覆C3/C4植物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张红艳鹿化煜顾兆炎李徐生张朝晖陈英勇张文超吕安琪赵丽媛
关键词:下蜀黄土东亚季风有机碳同位素末次间冰期
1.08Ma以来中国东北赤峰地区黄土粒度变化及其揭示的沙地扩张事件被引量:8
2017年
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周边沉积了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已知的保存完好、沉积年代最久远的黄土,是研究区域干旱化过程和沙地演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附近约1.08 Ma以来约60m厚黄土剖面的高分辨率粒度分析,发现该地区黄土具有典型风成沉积特征,并且其沉积过程受东亚季风在冰期-间冰期周期性变化影响。由于距离粉尘源区较近,这些黄土序列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冬季风增强导致的源区沙漠/沙地的阶段性干旱化和发生于~670ka和~943ka的两次沙漠/沙地扩张事件。新揭示的干旱化事件与中国西部-中部的环境演变过程一致,可能是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阶段性全球冰量增加、温度降低驱动中国东北地区更新世气候演化的结果。
吕安琪鹿化煜曾琳弋双文卓海昕徐志伟张文超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黄土粒度冬季风
南洛河流域洛南盆地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张文超李春海鹿化煜田先华张红艳雷昉唐领余
关键词:表土孢粉组合植被类型聚类分析洛南盆地
中国中部南洛河流域地貌、黄土堆积与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被引量:24
2012年
本文结合最近获得的新资料,对南洛河流域的地貌、黄土沉积和更新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洛河上、中游地貌表现为河流峡谷和山间盆地相间分布的特征,盆地中河流阶地发育;下游为平缓的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黄土在全流域的山顶、河流阶地和盆地等各种地貌部位均有分布。黄土沉积受地形影响较大,上游黄土堆积速率低、颗粒细;在下游有风道直通的地方,黄土堆积速率高、颗粒粗。在不同地貌部位,黄土开始堆积的年代不同,黄土底界的年代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均有所见。对埋藏旧石器的年代研究表明,南洛河流域的古人类活动从早更新世晚期(约800ka)开始,到晚更新世后期(约30ka)结束,期间有多期遗存。初步的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这里曾是森林草原景观,冰期时,乔木植被以松属为主,C_4类型草本减少;而间冰期时,乔木植被以松属-榆科占主导地位,C_4类植物增多。古人类在黄土堆积期和古土壤发育期都可能在这个地方活动,但这一认识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丰富的石制品分布和较为连续的黄土沉积,使南洛河流域成为理解更新世人类行为与环境的重要区域。
鹿化煜张红艳孙雪峰王社江Richard CosgroveChen Shen张文超张小兵王先彦弋双文马萧林Ming Wei
关键词:黄土堆积光释光测年磁性地层古环境重建石制品
南洛河流域洛南盆地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南洛河流域是中国生态、气候的过渡地带,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要地区.本文选取南洛河上游洛南盆地10个植被类型下表土苔藓开展孢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土中孢粉组成能很好地反映植被类型.森林表土中乔木植物花粉含量平均...
张文超李春海鹿化煜田先华张红艳雷昉唐领
关键词:表土孢粉组合植被类型聚类分析洛南盆地
南洛河流域洛南盆地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选取南洛河上游洛南盆地10种植被类型下40处样点表土苔藓开展孢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土中孢粉组成能很好地反映植被类型。森林表土中乔木植物花粉含量平均值大于40%,且有较高含量的中华卷柏孢子;疏林草原、灌丛群落中乔木植物花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3.2%和16.6%,灌木植物花粉相对草丛群落含量较高;草丛群落和农田中乔木花粉平均含量均<10%,草本植物花粉>80%,灌木植物花粉<1%。洛南盆地表土孢粉总浓度平均为1.42×105粒/g,与植被覆盖度关系较弱,而与植被类型有一定联系,能辅助植被类型的辨识。聚类分析和PCA分析都能较好区分森林和非森林植被,前者能较好地区分松林和混交林,后者能较好地区分农田和灌、草丛植被,且比聚类分析更加稳定。松属、栎属等乔木花粉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能指示区域植被,松属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超代表性,栎属具有低代表性;蒿属花粉与植被覆盖度间的相关关系较差,具有明显的超代表性,其大量出现与人类的干扰有一定的联系,禾本科花粉具有很好的植被指示性和低代表性,藜科花粉的高含量主要指示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中华卷柏孢子在地层中的大量出现具有指示森林或松林环境的意义。
张文超李春海鹿化煜田先华张红艳雷昉唐领余
关键词:表土孢粉组合植被类型聚类分析洛南盆地
孢粉揭示的秦岭地区更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古人类活动的影响
研究发现,环境变化可影响非洲和欧洲的早期人类演化、迁移和适应,人类进入东亚地区后,如何选择环境、环境变化是否同样显著影响古人类的行为?这些问题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回答。秦岭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影响区,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的过渡地...
张文超
关键词:孢粉更新世环境变化古人类活动
文献传递
陕西汉中洋县金水河口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19年
位于汉水左岸一级支流金水河第四级阶地的金水河口遗址是汉水流域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遗址。2014年6月~2015年2月,为了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引汉济渭”项目的实施,我们对金水流域金水镇附近的3个旧石器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金水河口遗址即为其中之一。该遗址发掘面积370m^2,出土不同类型石制品1210件。研究显示在金水河口遗址生活的古人类主要选取附近河滩砾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及工具加工。石制品的岩性以石英和石英岩为主,硅质灰岩次之,并少量使用了石英砂岩和花岗岩原料。古人类主要使用锤击法剥片。遗址中石核的利用效率较低,近半数石片有直接使用的痕迹。加工工具的毛坯以石片为主。工具类型除了刮削器、凹缺器、石锥等小型工具之外,还有砍砸器、手镐、重型刮削器等重型工具。遗址中碎屑数量很少。石制品组合以刮削器等小型工具为主,也包含少量重型工具。相较于汉中盆地已发现的遗址,金水河口遗址的文化面貌与洛南盆地中更新世的龙牙洞遗址更相似,但是重型工具的比例更高。由于遗址堆积物已超出了钾长石红外后释光测年法(post-IRIRSL)的测年范畴,目前只能给出遗址的埋藏时间下限,即埋藏石制品地层的年代不晚于150ka。作为汉中盆地有明确测年的中更新世晚期遗址,金水河口遗址为我们系统了解汉江支流金水河流域和秦岭地区的石器工业特点、遗址地层堆积及年代等提供了新的、丰富的材料。
别婧婧王社江夏楠鹿化煜王先彦弋双文夏文婷张改课Mathew L.FOX张红艳张红艳卓海昕
关键词:汉中盆地石制品
中国北方沙漠(沙地)地理底图绘制与地表动态过程分析——基于3S技术的新结果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简称3S技术),通过对有关中国沙漠(沙地)遥感资料、主题地图的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制作了新的中国沙漠(沙地)地理底图数据库。结合气候数据,分析了中国沙漠(沙地)的环境特点,为重建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沙漠(沙地)环境格局提供了依据。通过对中国沙漠(沙地)时空分布和变化的分析,认为水分条件的差异,尤其是相对湿度的差异,对中国沙漠(沙地)的地貌过程、植被与土壤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
朱芳莹鹿化煜张文超陈英勇曾琳徐志伟张瀚之东丽娜
关键词:地理底图
东秦岭南洛河流域表土及黄土地层孢粉分析揭示的环境演变
南洛河流域处于中国中部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地带,是生态、气候等变化的敏感地区,发现有多处旧石器遗址点和大量的旧石器,是研究古人类生存与古环境变化关系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理想区域。研究区旧石器考古、河流地貌、黄土地层及年代学等...
张文超
关键词:黄土沉积旧石器表土孢粉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