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礼 作品数:80 被引量:492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核科学技术 更多>>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滇池流域土壤侵蚀 被引量:19 2008年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已经在土壤侵蚀研究中获得了极大应用,并在土壤侵蚀的沉积、侵蚀、运移研究上取得许多成果。采用放射性核素作为土壤示踪剂,可以很好地进行流域尺度的范围研究,且可靠性比较高,省时省力。云贵高原在处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云南省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分异规律:坡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速率是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下的土壤平均侵蚀速率是耕地>非耕地。研究表明,整个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 280 t km-2a-1,属于轻度侵蚀,地貌部位、坡度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张明礼 杨浩 高明 杨九东 刘晓海关键词:土壤侵蚀 滇池流域 生态文明背景下发达国家环境教育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 2019年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教育从单一的环境保护逐步发展到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树立现代生态文明观,借鉴发达国家环境教育做法,结合中国现实情况,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几点启示。 武磊 张明礼 王延华关键词:环境教育 生态文明 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及教学融入研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5 2023年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自身能力发展.本文在剖析“课程思政意识”概念内涵及其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途径;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提出课程思政意识有机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引领课程教学的变革.“自然资源学”课程蕴含可持续发展观、国家安全观念、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元素,教师通过强化育人导向、营造教育情境、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构建联动课堂等途径,把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张明礼 温恬钰关键词:自然资源学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2011年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Cd污染也日益严重,为了减轻Cd污染带来的危害,众多研究人员进行了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并提出工程修复措施、化学治理措施、农业生态修复措施和生物修复措施等技术,本文比较了各种修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发现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环保、经济等特点备受推崇.并重点阐述了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概念、类型和研究现状,进而对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徐良将 张明礼 杨浩关键词:土壤 CD 重金属 污染 植物修复 湖泊氮沉积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2025年 为剖析2000—2022年国内外湖泊氮沉积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与趋势,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主要从合作网络、文献被引和关键词三个方面,对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23年来,湖泊氮沉积领域研究成果高度集中于中国和美国;(2)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依次为富营养化、流域视角下的氮形态及其转化、湖泊综合环境效应;(3)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流域氮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及湖泊氮素数据库的完善和复合污染评价. 吴净 郭佳怡 张明礼 王延华关键词:湖泊 氮沉积 CITESPACE 可视化图谱 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1年 沂蒙山区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土石山区,当地土壤由片麻岩、砂岩发育而来,质地疏松易流失,目前缺乏对土壤侵蚀监测的长期观测数据。以山东省沂蒙山区某一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示踪技术与杨氏土壤侵蚀等模型,对该流域坡耕地与非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进行了初步估算,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5 961.6 t/km2.a,坡地非耕地侵蚀速率2 530.5 t/km2.a,并探讨了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流域土壤侵蚀严重,土壤侵蚀量大的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含量相对较低,而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和缓,总体上土壤质量状况较差。该研究对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张明礼 杨浩 邹军 徐良将 隋志龙关键词:土壤侵蚀 土壤质量 北方土石山区 高校“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增强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学科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理念,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构建了新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分析“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开发教学内容体系;基于“SPOC+PBL”混合式教学,重构教学过程体系;最后融合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完备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了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全方位的有机融合,对高校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温恬钰 张明礼关键词:教学体系 环境科学概论 “双线互促”教学模式下综合思维进阶培养研究——以“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 2024年 基于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育的直观化需求,文章提出“双线互促”教学模式,以显性关键能力的学习成果外显隐性学科素养的培育,并结合学习进阶的要求,以“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内容为例,探究“双线互促”教学模式下综合思维的进阶培养。 解静 李兴文 张明礼关键词:教学模式 综合思维 学习进阶 ^(137)Cs和^(210)Pb_(ex)示踪江西红壤区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研究 2012年 [目的]准确估算江西红壤区土壤侵蚀模数,为该区土壤侵蚀状况评估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试验基地的一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区,运用137Cs与210Pbex示踪技术计算耕作土壤侵速率。[结果]江西红壤区137Cs与210Pbex的背景值分别为1 746.64和44 383.83 Bq/m2,耕地平均侵蚀速率为4 857.66 t/(km2.年)。[结论]不同耕地土壤137Cs与210Pbex含量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一致,即水稻田>萝卜地>花生地>红薯地>芝麻地;在耕作土中农作物不同,侵蚀速率也不同,大小顺序是芝麻地>红薯地>花生地>萝卜地>水稻田;红薯地和芝麻地为极强烈侵蚀,萝卜地、花生地、水稻田为强烈侵蚀。 崔文静 张明礼 杨浩 杨本俊 陆健关键词:土壤侵蚀速率 “冰上丝绸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试题设计 2024年 一、试题设计材料一北极航道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之一,由俄罗斯北部沿岸的“东北航道”、加拿大北部沿海的“西北航道”和穿越北冰洋中心海域的“中央航道”组成,其开发历经百年时间,但在冰期长、冰层厚的历史环境影响下并未得以利用。如今,北极航道已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表1呈现了2010—2016年北极航道东北航线的通航情况。 李玮一 张明礼关键词:试题设计 环境影响 西北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