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霞

作品数:18 被引量:258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污泥
  • 4篇退耕
  • 4篇林地
  • 4篇黄土区
  • 3篇退耕还林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晋西黄土区
  • 2篇堆肥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植被
  • 2篇生态修复
  • 2篇生物有效
  • 2篇生物有效性
  • 2篇土壤物理
  • 2篇土壤物理性质
  • 2篇污泥堆肥

机构

  • 18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北京圣海林生...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安徽省环境科...
  • 1篇中建一局集团...
  • 1篇中国建筑一局...

作者

  • 18篇张晓霞
  • 9篇查同刚
  • 4篇张志强
  • 3篇王高敏
  • 3篇吕志远
  • 2篇史玲玲
  • 2篇刘玉军
  • 2篇张蕴薇
  • 2篇杨富裕
  • 2篇周金星
  • 2篇丁友芳
  • 1篇王红艳
  • 1篇杨远盛
  • 1篇郭小平
  • 1篇赵云杰
  • 1篇马智杰
  • 1篇程雨薇
  • 1篇于海艳
  • 1篇周娅
  • 1篇陈宇轩

传媒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泥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参数变化及腐熟度综合评价被引量:20
2018年
为研究污泥添加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过程中相关参数变化及腐熟度综合评价,选取表观指数、堆肥高温期(≥55℃)持续时间、p H值、碳氮降解率、种子发芽指数等5项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了7种不同工况(添加的园林废弃物体积分别占总堆肥体积的0%、10%、20%、30%、40%、50%和60%,依次记为工况S、G1S9、G1S4、G3S7、G2S3、G1S1、G3S2)堆肥样品0~60 d的腐熟程度,为研究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泥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堆肥过程中,温度、p H值、种子发芽指数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稳定的过程,碳氮降解率呈先增大后稳定的规律。其中,工况G2S3堆肥高温期持续时间较长(16 d),p H值升高和下降速度都比较快,碳氮降解率、种子发芽指数都大于其他工况。(2)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工况S和工况G1S9均为基本腐熟,而灰色聚类法评价结果均为未腐熟;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工况G1S4、G3S7,最终达到较好腐熟;工况G2S3、G1S1、G3S2在第27天达到完全腐熟。(3)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都综合考虑了各参数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但权重计算方法不同,前者主要根据实测值确定权重,强调极值的作用,导致实测值小的指标失去评价的作用;后者主要根据评价标准值来确定权重,权重隐含在变化幅度不同的各级标准值中。综合考虑,灰色聚类法更适用于污泥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腐熟度评价。综上所述,工况G2S3使污泥与园林绿化废弃物均能得到最大化利用,且能促进堆肥腐熟,取得较好的堆肥效果。
孟国欣查同刚巩潇张晓霞陈茜刘峥周金星
关键词:污泥堆肥腐熟度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法
沙漠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一种沙漠生态修复效果评价、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选取评价指标,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获取修复区域修复前和修复后的多源数据,对多源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时间序列数据;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在各评价节点对各...
庞东喆王冬张晓霞杨建平梅晓丽朱若柠张晓丽贾翔雷令婷李彩霞张秀平贾海元张富成周国强马瑞冬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5年
在参考前人大量研究结果基础上,探讨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以及植被地域性、年均温、年降雨量和海拔对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值从东到西逐渐降低,总体分布规律呈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方地区;地域性植被和非地域性植被的森林生物量均表现为暖温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林;不同林分类型的森林生物量表现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林的规律;年均温和年降雨量是影响森林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森林生物量基本随年均温、降雨量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不同海拔梯度对森林生物量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森林生物量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杨远盛张晓霞于海艳吕志远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影响因素
污泥林地应用和阀值研究
因富含营养物质利于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污泥林地用已成为污泥资源化处理的一个可行的方案。针对污泥林地资源化利用存在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本文首先对污泥与园林废弃物不同比例的堆肥产品进行了功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综合评价,得出污泥...
张晓霞
关键词:污泥资源化利用
干旱矿区排土场不同边坡生态修复模式下减流减沙效益被引量:12
2021年
为探究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对露天矿区排土场边坡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采用野外径流小区试验方法,对矿区排土场边坡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产流产沙进行了1个雨季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研究区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该时期降雨量占到年均降雨量的77.03%,是年内径流泥沙损失最多的时期。(2)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与对照(只撒播灌草种子)相比均具有减流减沙效果,但是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减流减沙效益有显著差异,减流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柳网格模式(64.35%)>生态棒模式(56.56%)>生态袋模式(52.74%)>铁丝石笼模式(48.70%)>植物篱模式(45.51%)>土壤改良模式(35.89%)>无纺布覆盖模式(33.97%)>砾石压盖模式(8.19%);减沙效果依次为沙柳网格模式(69.41%)>生态棒模式(61.28%)>生态袋模式(55.09%)>铁丝石笼模式(52.43%)>植物篱模式(48.72%)>土壤改良模式(42.09%)>无纺布覆盖模式(38.31%)>砾石压盖模式(19.34%)。(3)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产沙量对产流量响应特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r>0),沙柳网格模式产沙量对产流量响应程度较小,生态棒模式次之,对照产沙量对产流量响应程度最大。
薛东明郭小平张晓霞
关键词: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模式
复合添加剂对污泥堆肥化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粉煤灰(0%、5%、15%、25%、35%)和生石灰(0%、1%)进行污泥堆肥试验,并将堆肥产品应用于玉米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污泥堆肥产品重金属(Zn、Cu、Cd、Ni)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粉煤灰和生石灰复合添加剂在城市污泥堆肥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污泥堆肥过程中,p H值整体呈现上升-稳定下降-稳定的变化规律,重金属Zn、Cu、Cd、Ni含量因稀释效应呈现轻微下降;添加35%粉煤灰和1%生石灰处理,重金属Zn、Cu、Cd、Ni含量达到最小值,分别为611.20、226.18、1.49、68.74 mg?kg^(-1)。(2)Zn、Cd、Ni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随着粉煤灰添加量增加,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Zn、Cd和残渣态、有机结合态Ni含量逐渐增大,交换态、碳酸盐态Zn、Cd、Ni含量逐渐减小,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下降。(3)施用添加25%粉煤灰和1%生石灰的污泥肥料后,玉米地上部分干重最大为21.2 g,玉米重金属Zn、Cu、Ni、Cd含量均达到最小值19.44、13.73、0.08、0.45 mg?kg^(-1),基质重金属Zn、Ni分别达到最小值79.44、0.75 mg?kg^(-1)。以上结果说明,添加粉煤灰和生石灰进行污泥堆肥化对重金属总量影响不大,但能有效改变重金属形态,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其中,添加25%粉煤灰与1%生石灰污泥堆肥产品,有利于重金属由不稳定态转变成稳定态,也最有利于玉米幼苗生长。
孟国欣查同刚巩潇张晓霞陈茜刘峥周金星
关键词:复合添加剂污泥堆肥重金属形态分布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及其缓减小鼠酒精性肝病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亚麻科(Linaceae)亚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亚麻籽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种子之一,其压榨而成的亚麻籽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ω-3系...
张晓霞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亚麻籽油矿物质元素肠道菌群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7
2017年
通过连续采集法获得北京市4家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样品(标记为Ⅰ、Ⅱ、Ⅲ和Ⅳ),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了Zn、Cu、Pb、Cr、Cd、Ni、As、Hg的含量,利用BCR连续提取分析法分析污泥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并采用不同污染指数评价了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为研究北京市污泥污染特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北京市4家污水处理厂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P<0.05),Cu、Ni、As平均含量分别超过全国城市污泥均值的7.2%、71.9%、7.4%。(2)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Zn、Cd以可提取态为主,分别为56.8%~63.7%和81.3%~85.7%;Cu、Pb以可还原态为主,分别为54.6%~70.2%和63.9%~79.1%;Cr、Ni、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分别为53.4%~71.8%、33.4%~51.3%和49.3%~67.4%。(3)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为Zn>Cu>Ni>Cd>Pb>As>Cr,各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内梅罗综合指数依次为Ⅳ>Ⅱ>Ⅰ>Ⅲ,分别达到中、中、轻、重污染水平。(4)重金属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现为:Cu>Cd>Ni>Zn>Pb>As>Cr,各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为Ⅳ>Ⅱ>Ⅲ>Ⅰ,均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孟国欣查同刚张晓霞刘峥苏光瑞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植被类型和地形对黄土区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区域范围内植被类型和地形是土壤有机碳(SOC)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4种退耕地(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交林、草地)为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植被类型和地形对SOC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0~200 cm土层SOC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各土层SOC含量变异系数为30%~52%。2)植被类型对SOC含量影响显著的深度达到120 cm,整个剖面(0~200 cm)SOC含量表现为乔灌混交林>乔木林>灌木林>草地。3)地形因素对SOC垂直分布影响显著: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对SOC垂直分布显著影响深度分别达到60、40、80、60 cm。整个剖面(0~200cm)SOC含量随坡度增大逐渐减小,随坡位上升逐渐降低,阴坡大于阳坡,在海拔1100~1200 m和1000~1100 m处较高,>1200 m和<1000 m处较低。4)方差成分分析表明,0~200 cm土壤剖面SOC含量主要受植被类型的影响,可解释66.10%的变异性;地形和土层可分别解释22.02%和11.88%的变异性。研究结果为黄土区退耕还林的固碳效益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孟国欣查同刚张晓霞张志强朱聿申周娅刘怡函林珠
关键词:退耕地土壤有机碳植被类型地形
污泥林地应用和阈值研究
因富含营养物质利于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污泥林地用已成为污泥资源化处理的一个可行的方案。针对污泥林地资源化利用存在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本文首先对污泥与园林废弃物不同比例的堆肥产品进行了功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综合评价,得出污泥...
张晓霞
关键词:污泥林用安全性阈值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