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栓
  • 3篇血栓栓塞
  • 3篇血栓栓塞症
  • 3篇栓塞症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外周
  • 2篇外周动脉
  • 2篇外周动脉疾病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静脉血栓栓塞
  • 2篇静脉血栓栓塞...
  • 2篇复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小板

机构

  • 8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杰
  • 2篇张中和
  • 2篇季颖群
  • 2篇纪东华
  • 1篇于丽艳
  • 1篇班丽英
  • 1篇殷柳
  • 1篇许晶
  • 1篇包礼平
  • 1篇蔡秀娟
  • 1篇刘基巍
  • 1篇赵杰
  • 1篇高亚杰
  • 1篇董畅
  • 1篇刘卓
  • 1篇李艳霞

传媒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01
  • 1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赤曲霉所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年
赤曲霉是一种海洋来源的丝状真菌,在室内环境及灰尘中被广泛报道。然而迄今为止,赤曲霉对人类的致病性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1例赤曲霉感染所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其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这是首个应用mNGS从临床样本中直接检测到赤曲霉的报道,与传统病原学诊断方法相比,mNGS在发现罕见病原体方面具有优势,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刘美红张杰董畅刘卓李艳霞于丽艳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病例报告
白细胞介素-11促进化疗后血小板恢复的临床研究
<正> 白细胞介素-11(IL-11)的作用除在细胞间相互作用、信号传递、免疫调节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以外,还能明显的促进骨髓内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巨核细胞的成熟,增加外周血小板的数目并增强其功能。应用国产IL-11恢复肿瘤化...
高亚杰刘基巍谭晓新殷柳班丽英张杰
文献传递
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张被引量:1
2019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病死率较高的血管急危重症之一。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或漏诊,导致死亡风险增加。笔者报道2例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并指导临床进行规范治疗。
张杰季颖群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
预测和评估外周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理化指标的研究现状
2024年
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预后不佳,且受关注程度较低,因此预测和评估其进展将对该疾病的规范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多种理化指标可用于评估外周动脉疾病的复杂性并预测其进展。文章旨在综述理化指标在预测和评估外周动脉疾病严重程度中的研究现状。
张杰纪东华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18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住院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10%~30%的住院患者可能会发生VTE;急性重症患者中,存在明确VTE的占5%~15%[1]。一项尸检资料显示,10%的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是肺栓塞,这其中有2/3为内科而非手术患者[2]。因此对于住院患者,早期识别VTE危险因素和积极预防显得极为关键。
张杰季颖群张中和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住院患者
D-二聚体正常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初诊D-二聚体正常的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分析,增强对D-二聚体在血栓栓塞过程中动态变化的了解,探讨D-二聚体正常的PTE的可能原因,提高对PTE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方法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
张杰张中和
临床诊断脊髓空洞症进行MRI检查的必要性
1994年
临床诊断脊髓空洞症进行MRI检查的必要性(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116011)包礼平,张杰,蔡秀娟,赵杰,许晶本文报告我院神经科1989~1992年住院的脊髓空洞症病人,并做一简要分析,说明进行MRI检查的必要性。临床资料本组病人中男9例,女...
包礼平张杰蔡秀娟赵杰许晶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NMR成像
提高膝下动脉成形术后通畅率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3年
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目前仍以腔内治疗(即动脉成形术)为主。但是相对于其他部位的动脉成形术而言,膝下动脉成形术的通畅率不甚理想。影响膝下动脉成形术通畅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扩张后夹层、弹性回缩、残余狭窄及再狭窄等。术后内膜增生引发的再狭窄是关键问题。载药器械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内膜增生,进而提高通畅率。在降低夹层及弹性回缩的发生方面,各类腔内减容装置的应用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避免不了进行局部的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及点状支架均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本文就提高膝下动脉成形术后通畅率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杰纪东华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畅率药物洗脱支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