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良艳

作品数:30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流感
  • 11篇免疫
  • 11篇病毒
  • 10篇疫苗
  • 8篇流感病毒
  • 6篇细胞
  • 6篇SARS-C...
  • 5篇抗体
  • 5篇甲型
  • 4篇流感疫苗
  • 3篇炭疽
  • 3篇细胞库
  • 3篇免疫保护
  • 3篇免疫效果
  • 3篇MDCK细胞
  • 2篇蛋白纯化
  • 2篇滴度
  • 2篇疫苗株
  • 2篇中和抗体
  • 2篇体外

机构

  • 30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北京老年医院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30篇张良艳
  • 27篇王希良
  • 20篇邢丽
  • 9篇张松乐
  • 8篇罗德炎
  • 6篇石辛甫
  • 6篇刘坤
  • 5篇赵光宇
  • 5篇姚志东
  • 5篇董梅
  • 4篇吕进
  • 3篇何蕊
  • 3篇于姝
  • 3篇周娅
  • 3篇杨海荣
  • 3篇杨鹏辉
  • 3篇马丽娟
  • 2篇田光
  • 2篇纪晓光
  • 2篇段跃强

传媒

  • 14篇免疫学杂志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针皮内注射免疫甲型H7N9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开展无针皮内注射免疫甲型H7N9裂解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为无针注射免疫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无针皮内注射H7N9裂解流感疫苗免疫小鼠和大鼠,并用有针肌肉注射免疫做对照,通过活体成像技术观察疫苗的分布情况,并采用血疑抑制试验测定疫苗免疫后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滴鼻攻毒评价免疫保护及DRAIZE评分与病理检测注射损伤情况。结果无针皮内注射免疫疫苗在真皮内呈池状分布,且疫苗驻留时间明显长于在肌肉层的驻留时间。无针皮内免疫3μg抗原的甲型H7N9流感裂解疫苗可起到肌肉免疫15μg抗原的同样血清学保护水平及免疫保护效果。结论无针皮内注射免疫甲型H7N9裂解流感疫苗安全、有效,且抗原用量是有针肌肉注射免疫抗原用量的1/5量,将为流感疫苗免疫防控提供新的技术策略。
任天宇张肖邢丽张良艳于姝孙溢张爱军周娅王希良
一种流感病毒疫苗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疫苗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流感病毒疫苗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哺乳动物细胞单克隆化,建立单克隆细胞库,然后筛选流感病毒适应的单克隆化细胞株,然后优化病毒适应性细胞株培养病毒条件,最后将病毒适应性细胞株在生物反...
刘坤王希良张良艳姚志东邢丽
文献传递
治疗用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体外抗SARS-CoV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 3个批号的治疗用马抗SARS CoV免疫球蛋白在体外对SARS CoV的抑制作用。方法 确定SARS CoVBJ 0 1株毒力后 ,采用MTT法确定药物对Vero E6细胞的毒性。将一定量的SARS CoVBJ 0 1株病毒液加入培养好的Vero E6细胞中 ,置 37℃ ,5 %CO2 孵箱中培养不同时间后加入以最大无毒浓度开始的不同浓度的药物继续培养 ,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  3个批号的治疗用马抗SARS CoV免疫球蛋白不同时间点的治疗指数 (TI) :2h组 >6h组 >1 2h组 >2 4h组 ;2 0 0 30 7批 >2 0 0 30 6批 >2 0 0 30 8批。结论 治疗用马抗SARS CoV免疫球蛋白在体外均有抗SARS CoV作用 ,其中 2 0 0 30 7批的抗病毒效果最好 ,为其用于SARS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赵光宇纪晓光石辛甫刘建源李岩张庶民王军志张良艳张松乐王希良
关键词:抗SARS-COV体外VERO-E6细胞MTT法检测抗病毒效果SAILS
中和性马抗体对SARS-CoV感染的防治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马抗SARSCoV中和性抗体是否对SARSCoV感染有防治作用。方法用SARSCoV(BJ01株)免疫马匹,从免疫马血清中制备IgGs及其F(ab’)2片段。通过细胞病变法(CPE)、MTT法和空斑形成实验(PFU)等方法,在体外培养的VeroE6细胞中检测F(ab’)2片段对SARSCoV感染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作用。再在Balb/c小鼠体内模型中,用CPE法和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该抗体的保护性效应。结果CPE、MTT和PFU三种方法证实来自三匹马的血清F(ab’)2的中和滴度均达到1∶1600以上。体内实验证实,50μg的F(ab’)2片段可以完全中和1×104TCID50SARSCoV。结论马抗SARSCoV抗体在体内外均能有效地中和SARSCoV和预防其感染宿主细胞,为马抗体将来在大的灵长类动物或人体内进行实验提供实验依据。
倪兵王希良王莉赵光宇石辛甫张松乐张良艳罗德炎黎万玲姜曼毛丽伟何仰东肖宇高闻达吴玉章
关键词:免疫中和抗体SARS-COV
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对SARS-CoV GZ-01株中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观察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对SARS-CoV GZ-01毒株的中和作用,为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用于SARS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CPE、MTT测定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对SARS-CoV GZ-01株的中和作用。结果显示,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F(ab’)2治疗性抗体对SARS-CoV GZ-01株具有很好的中和作用,三批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的CPE和MTT中和效价分别达到1:6400、1:6400、1:12800,且两种方法测得结果一致。
石辛甫张良艳赵光宇邢丽安玉军刘士山朱和平王希良
关键词:SARSSARS-COV
基于NP和M1蛋白的甲型流感通用疫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克隆、表达并纯化NP-M1-HSP60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为候选甲型流感通用疫苗抗原提供新靶标。方法合成NP-M1-HSP60融合基因,构建pET28a-NP-M1-HSP60重组质粒,表达并纯化NP-M1-HSP60融合蛋白,抗原与SP01水包油佐剂混匀,制备候选甲型流感通用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结果成功构建pET28a-NP-M1-HSP60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NP-M1-HSP60融合蛋白;与SP01水包油乳剂佐剂混合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IgG抗体效价较对照组显著提升,鼻、肺灌洗液中sIgA水平显著升高,IgG亚型分析及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实验表明该候选疫苗可诱导相对均衡的Th1和Th2反应。免疫后小鼠分别对100LD50剂量的A/Beijing/501/2009(H1N1)毒株,100LD50剂量的PR8(H1N1)毒株和50LD50剂量的A/ostrich/Suzhou/097/2003(H5N1)毒株的攻击分别具有100%、100%和67%保护效果。结论 NP-M1-HSP60融合蛋白抗原具有一定的效果,为发展甲型流感通用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文娟刘坤段跃强高啸邢丽张良艳王希良杨鹏辉
关键词:NPM1HSP60流感病毒
炭疽疫苗免疫小鼠外周血T_H2,T_H1和浆细胞免疫应答动态观察
2008年
为了深入了解炭疽两种疫苗——A16R芽孢苗与炭疽无菌培养滤液佐剂吸附苗(anthrax vaccine adsorbed,AVA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类型的差异,筛选疫苗免疫评价有效的免疫学参数,分别从抗体及细胞应答水平上对炭疽两种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应答产生过程进行了动态观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显示,A16R芽孢苗免疫小鼠血清中可同时检测到抗芽孢抗体与抗AVA抗体,AVA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效价的抗AVA抗体;两种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抗体亚型均以IgG1和IgG2b为主,A16R免疫组IgG2a明显高于AVA免疫组.细胞应答结果分析显示,两种疫苗免疫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抗原特异性的TH2,TH1和浆细胞应答.TH2应答于免疫后5天即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至观察末期仍可维持在较高水平;TH1应答,A16R免疫组出现早于AVA免疫组,免疫后5天即可检测到,AVA免疫组于二次免疫的7天才出现,观察末期两组均可检测到低水平的TH1应答;两种疫苗免疫小鼠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抗原特异性的浆细胞,A16R免疫组出现早,维持时间长,至观察末期仍呈现上升趋势,AVA免疫组,浆细胞出现较晚,维持时间较短,观察末期仅检测到低水平的浆细胞.上述结果表明,多抗原刺激物的A16R芽孢苗较AVA能更有效的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炭疽疫苗免疫后小鼠外周血中TH2,TH1和浆细胞细胞应答,可以同抗体一起,作为疫苗有效性的免疫评价指标.
吕进何蕊董梅张良艳王希良
关键词:免疫应答酶联免疫斑点抗体分泌细胞
细菌内毒素导致的天然免疫失衡与凝血障碍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天然免疫与凝血相关分子的关系及其理论和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菌内毒素(LPS)高、低2个剂量分别注射C57BL/6正常小鼠和MyD88基因敲除小鼠,并对正常小鼠注射IL-6、IFN-γ细胞因子抗体,观察小鼠生存率,收获肝组织提取mRNA,RT-PCR的方式检测各相关细胞因子及凝血因子的表达;采用原位孵育实验检测PT(prothrombinase)/PA(plasminogen activator)/PC(protein C)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纤维蛋白沉积,将所有的实验结果使用医学统计软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 IL-6、IFN-γ2种细胞因子抗体通过激活PA活性抑制过量纤维蛋白的生成,延长小鼠存活时间(P<0.003)。结论通过调节天然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来调控凝血系统的功能,控制纤维蛋白适量生成,为治疗败血症提供数据支持。
赵琪张英华邢丽张良艳王臣玉杨丽萍王鸿玲鲍翠霞王倩李玮李杰孙成铭罗德炎
关键词:天然免疫凝血系统内毒素
炭疽AVA疫苗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建立一种检测炭疽AVA免疫后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方法,用于检测和评价炭疽无菌培养滤液抗原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方法 无菌分离小鼠脾细胞,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炭疽无菌培养滤液抗原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参数:包括抗原最佳包被浓度、细胞最适孵育时间、反应体系中细胞浓度以及亲和素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同时检测上清中抗体效价,并以不相关抗原包被,检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当抗原包被浓度为7.5μg/mL时,不同细胞浓度反应曲线最稳定 细胞数为5×10^6/mL时,不同包被浓度形成的斑点数适量,易于计数 且在抗体稀释度相同情况下,脾细胞孵育时间为3~6 h所获得的斑点数最清晰,背景着色最浅,容易被仪器识别 同时,特异性抗原包被组所获得的斑点频数高于无关抗原包被组(P<0.01) 反应体系上清中未检测到抗原特异性抗体.结论 该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AVA抗原免疫后体液免疫评价.
吕进张松乐董梅何蕊江海燕张良艳邢丽杨海荣王希良
布鲁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免疫保护效率的初步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比较布鲁杆菌6种抗原表位所获得的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保护效率。方法布鲁杆菌核糖体蛋白L7/L12、胞质蛋白P39、细胞表面蛋白BCSP31、二氧四氢喋啶合成酶BLS、16.5×103的外膜蛋白PAL和翻译起始因子IF3的基因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的核酸疫苗及上述6条片段转入pET32a(+)后诱导表达的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3次免疫后进行攻毒实验,对其免疫保护效率进行初步观察。结果L7/L12和BLS的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P39的核酸疫苗、IF3和BCSP31的重组蛋白疫苗也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L7/L12核酸疫苗的保护效率最高。结论初步认为布鲁杆菌的优势抗原表位所获得的基因工程疫苗可产生一定的抗布鲁杆菌作用,可作为未来布鲁杆菌新型疫苗的候选者,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高永辉张松乐曾政罗德炎张良艳董梅王希良
关键词:基因核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