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

作品数:76 被引量:42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5篇软骨
  • 14篇骨细胞
  • 13篇软骨细胞
  • 11篇下颌
  • 9篇缺损
  • 9篇瘢痕
  • 9篇下颌角
  • 8篇骨缺损
  • 8篇骨髓基质
  • 8篇干细胞
  • 7篇体外
  • 7篇下颌角截骨
  • 7篇截骨
  • 7篇基因
  • 6篇人软骨细胞
  • 6篇手术
  • 6篇基质
  • 6篇基质干细胞
  • 6篇骨髓基质干细...

机构

  • 5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9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海南省妇女儿...
  • 2篇上海大学
  • 2篇泰兴市人民医...
  • 2篇上海市计算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北医院
  • 1篇上海市组织工...
  • 1篇上海市组织工...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6篇张艳
  • 53篇柴岗
  • 27篇曹谊林
  • 23篇崔磊
  • 16篇刘伟
  • 9篇朱明
  • 8篇章一新
  • 8篇刘伟
  • 7篇胡晓洁
  • 7篇王敏
  • 7篇金蓉
  • 7篇韩文卿
  • 6篇马晓飞
  • 6篇苏薇洁
  • 6篇濮哲铭
  • 6篇沈聪聪
  • 6篇林力
  • 5篇施耀明
  • 5篇许祐荣
  • 5篇周广东

传媒

  • 23篇组织工程与重...
  • 12篇中国美容整形...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美容整形...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届华东六...
  • 1篇中华医学会整...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8篇2003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兔角膜基质组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兔角膜基质层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免40只,即母兔及其亲生子兔共20对。分离获取新生子兔角膜基质细胞,扩增、培养,汇合后,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移植于对应的母兔角膜基质层。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角膜基质细胞,示踪角膜基质构建过程。同时,对侧角膜仅行PGA移植,作为材料对照组。8周后取材,行组织学切片,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及电镜下测定胶原纤维直径分布。结果术后8周,实验侧角膜逐渐恢复透明,形成新生角膜基质样组织,胶原与角膜表面平行,排列较整齐,组织学结构接近正常基质组织。实验组Western blot检测提示新生组织中基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电镜下胶原纤维直径[(29.0±4.7)nm]与正常角膜基质组织比较[(28.5±3.5)nm],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正常角膜无新生基质组织形成。GFP标记角膜基质细胞,示踪角膜基质第8周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新生组织呈绿色,提示GFP表达。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在兔受体角膜内构建角膜基质层组织。(中华眼科杂志,2004,40:517-521)
胡晓洁王敏柴岗张艳李伟国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聚羟基乙酸角膜移植
Cathepsin K基因慢病毒质粒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构建Cathepsin K(CTSK)基因慢病毒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Cathepsin K在人软骨细胞体外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Cathepsin K基因的蛋白翻译区,通过连接、转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基因克隆至慢病毒pLenti6-V5载体上,经BamH I、XhoI双酶切电泳筛选、鉴定并测序。结果从软骨细胞中成功地克隆出990bp的Cathepsin K基因,并经酶切分析得到6.964Kb和1.005Kb大小的两片断,测序结果显示接头两端序列正确。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Cathepsin K基因表达质粒,可用于进一步的病毒包装,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对软骨细胞老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张艳柴岗刘伟崔磊曹谊林
关键词:慢病毒转基因
基于Micro-CT的三维打印组织工程骨建模技术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建立符合组织工程要求支架材料的空间构型,建立支架材料CAD的微观建模。方法以Micro-CT所得的DICOM文件作为三维建模的输入文件,通过对生物骨骼组织构造研究,对DICOM格式的CT数据按灰度进行筛选,结合大量断面数据得到骨结构轮廓,进行微观仿生骨组织建模,得到骨骼微观结构的STL文件。结果建立基于通过Micro-CT所得的DICOM文件,可建立的骨骼微观结构的STL文件。结论Micro-CT所得仿生三维模型对三维打印组织工程骨建模技术有重要意义。
柴岗张艳刘伟崔磊胡庆夕曹谊林
关键词:三维重建
氧化铜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氧化铜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氯化铜与L-抗坏血酸反应的方法合成氧化铜纳米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铜纳米酶大小和形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纳米粒度电位仪分别分析其水合粒径和表面电位。(2)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剂分别测定150 ng/mL氧化铜纳米酶的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计算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样本数均为3)。(3)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每组3孔。将终质量浓度25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加入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预处理30 min。然后,在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各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250μmol/L过氧化氢,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绿色荧光强度表示),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4)取10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性别、鼠龄下同),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5只。氧化铜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800 ng/kg,PBS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PBS。2组小鼠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于第8天,取每组5只小鼠,采血行血细胞与血清生化分析,处死后收集心、肝、脾、肺和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组织病理学观察。(5)取20只小鼠分为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糖高脂饮食法诱导糖尿病,并在其背部制作直径6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PBS组小鼠创面滴加20μL PBS,氧化铜组小鼠创面滴加20μL 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连续处理12 d。每组选定3�
彭源卢毅飞邓君张艳
关键词:糖尿病伤口愈合氧化性应激
一款新型人机协作开颅手术机器人的动物实验研究:精确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新型人机协作手术机器人用于辅助开颅手术的可行性,并就动物实验的结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4条比格犬进行机器人辅助开颅手术。术前先在颅骨植入数枚钛钉,再行CT扫描。开颅手术过程中,固定头部并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CBCT)进行术中扫描。机器人和比格犬头部的相对位置借由有标记钢球的末端执行器完成注册,而术前设计方案则借助颅骨的钛钉匹配到术中CT扫描图像中。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安全性指标(硬脑膜撕裂率和术后并发症)和精确性指标(颅骨开窗符合率和术前设计方案与术后CT扫描之间的偏差)。结果所有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未观察到硬脑膜撕裂或术后并发症。颅骨开窗符合率达94.08%±2.32%。钻孔中心点的绝对误差为(0.9394±0.1497)mm,角度误差为3.37°±1.47°。钻孔上表面的平均线性偏差值为(1.056±0.129)mm,下表面则为(1.087±0.096)mm。结论新型人机协作手术机器人辅助开颅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下一代手术机器人应集成更多技术而更便于开颅操作。
黎行宙张紫薇言颖杰陈骁俊张艳
关键词:开颅手术比格犬
全脸皮肤镜及皱纹检测算法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2020年
目的验证全脸皮肤镜及皱纹检测算法的有效性。方法自2019年1—7月,对门诊收治的48例受试者采用全脸皮肤镜、VISIA皮肤检测仪及人工摄像的方式拍摄受试者的面部图像,提取ROI(region of interest)区域(额部与双侧外眦部)图像,以全脸皮肤镜作为实验组,运用皱纹检测算法对皱纹进行分析,并与VISIA组和人工摄像组进行对照。结果受试者在采用全脸皮肤镜及人工智能算法时测出的皱纹数量最多,而VISIA组和人工摄像组均漏缺了部分细小皱纹;且实验组及VISIA组在分析耗时上远少于人工摄像组。结论采用新型自动化连续多角度摄像的全脸皮肤镜及人工智能算法评估皱纹,与VISIA皮肤检测仪和人工摄像检测进行比较,在测量皱纹数量方面更加准确。
Mooi Wei Jun陈伟Zin Mar Aung孙梦哲Kim Byeong Seop张艳张艳
关键词:面部皱纹
全层皮肤损伤的原位打印修复与毛囊重建
2023年
目的利用原位打印的方式修复裸鼠背部皮肤缺损,实现损伤的原位修复和毛囊重建。方法在裸鼠背部构建直径7 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并覆盖海藻酸钙/氧化纳米细菌纤维素(CA/BC),将新生C57小鼠表皮/真皮来源原代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每个创面植入5×10^(5)个细胞:实验组在CA/BC内原位打印10个高浓度细胞墨点;对照组以1 mL注射器手工注射。术后4周观察创面恢复及毛发生长情况,通过HE染色检查新生毛囊结构。结果皮肤缺损实验组创面恢复良好,毛发生长旺盛、均匀,而对照组毛发稀疏、不均匀甚至没有毛发生长。组织学观察证实,实验组新生皮肤内存在完整的毛囊结构,而对照组几乎没有毛囊形成。结论初步验证了原位打印技术在皮肤缺损原位修复和毛囊重建中的可行性。
黎行宙陈骁俊孙梦哲韩文卿张艳张荣陈伟
关键词:全层皮肤缺损毛囊重建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2年
软骨种子细胞的老化和缺乏是限制软骨组织工程在临床应用的瓶颈问题。本文概述了目前对软骨种子细胞研究的两个方面 :扩大种子细胞的来源及预防和延缓种子细胞功能老化 ,并展望软骨组织工程在监床的应用前景。
张艳崔磊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种子细胞细胞因子
94、组织蛋白酶K对软骨细胞去分化和软骨形成质量的影响
李洁张艳周广东张文杰刘伟曹谊林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中的下颌骨畸形与外耳畸形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中的下颌骨畸形与外耳畸形之间的统计学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院就诊的118例HF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的OMENS Plus分类系统进行分型,全部病例行面部多角度拍照、面部三维扫描及头部CT检查。根据照片及面部三维扫描对外耳畸形进行分类,根据头部CT结果进行三维重建,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下颌骨测量并分类。应用逻辑回归模型对下颌骨畸形和外耳畸形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中,全部患者都表现为下颌骨畸形,其中M1型27例(22.9%),M2A型45例(38.1%),M2B型41例(34.7%),M3型5例(4.2%)。所有患者都存在耳部轻度到重度畸形,其中E1型20例(16.9%),E2型24例(20.3%),E3型51例(43.2%),E4型23例(19.5%)。相关系数(P=0.647)显示,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本组HFM患者中的下颌骨畸形与外耳畸形的严重性没有统计学相关性。
Andy Tan辛宇Melia Bogari林力徐海凇张艳柴岗
关键词: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畸形外耳畸形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