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谷贤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浮游
  • 5篇浮游动物
  • 4篇群岛
  • 4篇南沙群岛海区
  • 4篇海区
  • 3篇南沙群岛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昼夜垂直移动
  • 2篇环境因素
  • 2篇海流
  • 1篇度分布
  • 1篇毛颚动物
  • 1篇毛颚类
  • 1篇季风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尹健强
  • 6篇张谷贤
  • 5篇李开枝
  • 5篇黄良民
  • 2篇陈清潮
  • 1篇谭烨辉
  • 1篇林强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沙群岛海区上层毛颚类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南沙群岛海区1997年11月(秋季)、1999年4月(春季)和7月(夏季)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上层水域毛颚类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毛颚类18种。秋、春、夏3个季节毛颚类平均丰度分别为(6.86±3.08)、(9.95±3.50)和(7.11±3.34)个/m3。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enflata)、龙翼箭虫(Pterosagitta draco)和太平洋齿箭虫(Serratosagitta pacifica)是3个航次调查共有的优势种,肥胖软箭虫占绝对优势。调查海区毛颚类按其生态特征可分为暖水广布种、大洋性暖水种和暖水近岸种三个类群,前两者对毛颚类丰度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毛颚类丰度分布受东亚季风驱动的南海环流影响显著,在秋季东北季风期,毛颚类分布趋势为西高东低,高值区位于西南部,与海洋锋对应;在夏季西南季风期,毛颚类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与该区域存在的海洋锋和上升流密切相关。作为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桡足类丰度是影响南沙群岛海区毛颚类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林强尹健强黄良民张谷贤李开枝
关键词:毛颚类南沙群岛季风
南沙群岛海区上层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2
2006年
根据1997年11月、1999年4月和7月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南沙群岛海区上层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时空变化以及群落结构.已鉴定出浮游动物244种和浮游幼虫8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类最多,其次是端足类、介形类、水母类.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浮游动物的总种数分别为201种和198种,季节变化不大.浮游动物的种数呈外海高近岸低的分布趋势.1997年11月和1999年4月航次平均每站种数为62和61种,大于1999年7月航次的56种,主要与季风漂流引起的外海水或沿岸水推移的影响有关.调查海区的浮游动物属于比较典型的热带大洋性生物群落,大多数种类属于暖水外海生态类群,其次是暖水近岸生态类群和广盐暖水生态类群。每个航次的优势种由5-7个种类所组成,优势种的季节更替规律不明显.主要优势种有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纳米海萤(Cypridina nami)、达氏筛哲水蚤(Cosmocalanus darwinii)、瘦乳点水蚤(Pleuromamma gracilis)、海胆长腕幼虫(Echinopluteus larva)等.3个航次的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和总密度差异不大,分别为31,32和28 mg·m-3及31,39和35 ind·m-3.桡足类的数量居首位,其次为毛颚类.南沙群岛海区浮游动物高生物量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这与该区域存在的海洋锋和上升流密切相关.南沙群岛海区相当稳定的温度动力环境条件是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季节变化不显著的重要原因.
尹健强陈清潮张谷贤黄良民李开枝
关键词:南沙群岛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海流
南沙群岛海区毛颚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被引量:15
2002年
对 1 997年 1 1月和 1 999年 4月、7月在南沙群岛海区 3个昼夜连续测站采集的毛颚动物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水域的毛颚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可以划分为 3个类型 :种类作显著移动 ,不作显著移动和仅在夜晚移动。作为昼夜垂直移动显著的种类 ,又可以把它们划分为 :(1 )种类在整个水柱移动 ;(2 )种类在上层 (0— 6 0m)移动 ;(3 )种类在中层 (6 0—1 0 0m)移动。作为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的种类 ,又可以把它们分为 :(1 )种类分布于上层 (0—6 0m) ;(2 )种类分布于底层 (1 0 0— 2 0 0m)。种类在白天下降或附着在海底物体上 ,仅在夜晚移动。光照 ,水温 ,食物和种类特征是影响本水域毛颚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重要因素。
张谷贤尹健强
关键词:毛颚动物环境因素昼夜垂直移动南沙群岛海区浮游动物
三亚湾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被引量:9
2004年
1998年11月和1999年1、4、8月在三亚湾(109°28′6″E,18°13′36″N;水深约15m)进行了24h的浮游动物昼夜连续分层采样。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季节变化显著,春季在中上层(0—10m)分布,夏季营显著的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移动。三亚湾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可划分为移动显著和不显著两大类型,前者又可划分为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白天上升、夜晚下降,傍晚和清晨上升、白天和夜晚下降3种类型;后者又可划分为中上层分布和各水层均匀分布2种类型。此外,有些种类的昼夜垂直移动无明显的规律。光照是影响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重要因素。浮游植物密度与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关系不密切。夏季浮游动物的大型种类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subcrassus)可以穿越温跃层的上界而进入表层。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幅度不但与种类的个体大小有关,而且也与水深和种类的习性有关。
尹健强张谷贤黄良民李开枝
关键词: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环境因素
南沙群岛海区上层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的时空变化
<正>根据1997年11月、1999年4月和7月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沙群岛海区上层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数量的时空变化。已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246种和浮游幼虫8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类最多,其次是端足类...
尹健强陈清潮张谷贤黄良民李开枝
关键词:南沙群岛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海流
文献传递
三亚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被引量:45
2004年
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在三亚湾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已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118种和浮游幼虫11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内湾类群、暖温带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广布暖水外海类群等4个生态类群,并以后二者的种类占绝大多数。浮游动物优势种的季节演替不明显,以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占主导地位。浮游动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显著,呈单周期型,秋季为高峰期,春季为低谷期。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129mg·m-3,除秋季外,平面分布比较均匀。毛颚类的数量居首位。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
尹健强张谷贤谭烨辉黄良民李开枝
关键词:浮游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