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超文

作品数:6 被引量:10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洪泽湖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捕食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映射
  • 1篇映射网络
  • 1篇幼蟹
  • 1篇鱼类
  • 1篇渔业
  • 1篇渔业利用
  • 1篇中华绒螯
  • 1篇中华绒螯蟹
  • 1篇中华绒螯蟹幼...
  • 1篇绒螯蟹
  • 1篇肉食性
  • 1篇肉食性鱼类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6篇张堂林
  • 6篇张超文
  • 4篇刘家寿
  • 4篇李钟杰
  • 4篇李为
  • 2篇都雪
  • 1篇冯伟松
  • 1篇吴小平
  • 1篇丁怀宇
  • 1篇罗鸣钟
  • 1篇苑晶
  • 1篇谢志才
  • 1篇朱峰跃
  • 1篇叶少文
  • 1篇林明利
  • 1篇朱挺兵
  • 1篇王齐东
  • 1篇郭志强

传媒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洪泽湖轮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6
2014年
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对洪泽湖轮虫进行季度采样,分析了洪泽湖轮虫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其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洪泽湖共观察到轮虫17属34种,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轮虫种类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较大差异,种类数在北部成子湖最高(27种),西南部湖区次之(26种),东部沿岸带最低(19种);而密度则表现为西南部湖区略高于成子湖,东部沿岸带最低.轮虫的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明显,密度和生物量在春季最高,秋季次之,而夏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及叶绿素a等因子对轮虫种类的季节变化及密度生物量的影响最大;总磷、总氮及可溶性无机氮等水体中的营养盐也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都雪王齐东张超文李为冯伟松张堂林刘家寿李钟杰
关键词:轮虫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洪泽湖典范对应分析
傀儡湖鲢、鳙的生长特性及渔业利用被引量:8
2013年
对江苏昆山市傀儡湖冬季围网捕捞到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鱅(Aristichthys mobilis)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水渔业模式下,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传统放养模式;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73.12×[1-e-0.35(t+0.86)];Wt=7.74×[1-e-0.35(t+0.86)]2.9031,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94.35×[1-e-0.25(t+0.73)];Wt=15.26×[1-e-0.25(t+0.73)]2.7372;鲢体重生长速度以1-3龄较高,生长拐点为2.2龄,鳙体重生长速度以1-4龄较高,生长拐点为3.3龄。为了使鲢、鳙放养的除藻效应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傀儡湖渔业利用鲢应以4龄为起捕年龄,鳙应以5龄为起捕年龄。
朱峰跃刘家寿李钟杰张堂林叶少文苑晶郭志强张超文
关键词:渔业利用
基于PCA和SOM网络的洪泽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3
2013年
2010年分4个季度对洪泽湖全湖20个样点的水质理化特征进行了定期监测,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综合评价了洪泽湖水质的营养状况,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网络)分析了洪泽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除了水深(WD)和透明度(SD),洪泽湖的pH、EC、NH+4-N、TN、TP、和CODMn等水质参数季节差异显著。TSIm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4个季节的水质均呈富营养化状态,夏季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PCA分析表明洪泽湖水质主要受离子和氮盐的控制,磷不是控制洪泽湖水质的最主要因素。SOM网络将全湖20个样点聚为G1、G2和G3三类,G1代表洪泽湖相对封闭的北部区域,有沉水植被分布,水质主要受围网养殖污染的影响;G2代表洪泽湖东部和南部区域,航运繁忙,直接承接淮河入湖河水,水质主要受淮河入湖河水和航运的影响;G3代表洪泽湖西部水域,沿岸密布养殖池塘且人口密度大,水质主要受养殖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影响。研究认为,控制外源污染和恢复沉水植被是防治洪泽湖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李为都雪林明利张超文张堂林刘家寿丁怀宇张胜宇李钟杰
关键词:水质洪泽湖
洪泽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1
2012年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然而关于洪泽湖大型底栖动物的报道较少。为了研究洪泽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在洪泽湖设置20个采样点,进行了为期1周年的季度调查(2010年5月-2011年2月)。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4种,寡毛类、摇蚊科幼虫和软体动物分别有5种(占总物种数的35.7%)、3种(21.4%)和6种(42.9%)。河蚬为第一优势种(优势度Y=0.18),其次分别为苏氏尾鳃蚓(0.09)、羽摇蚊(0.07)、霍甫水丝蚓(0.06)和铜锈环棱螺(0.06)。群落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5.45±7.38)个/m2和(52.43±12.04)g/m2,其中软体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最高[(24.80±6.20)个/m2和(49.55±11.94)g/m2],摇蚊类次之[(13.76±2.87)个/m2和(2.28±0.71)g/m2],寡毛类最低[(6.96±2.41)个/m2和(0.60±0.18)g/m2]。全湖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别为2.69、1.10和0.71,各指数季节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RDA)结果共解释物种数据累计方差的35.0%;MonteCarlo检验表明,洪泽湖水体中硝酸盐氮、总氮和化学耗氧量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最关键的环境因子(F=2.181~3.277,P<0.05)。
张超文张堂林朱挺兵李为谢志才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环境因子洪泽湖
七种捕食性鱼类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捕食风险的评估被引量:2
2012年
分别以鲤、鳜、斑点叉尾、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大口鲇和乌鳢作为捕食者,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作为猎物,在室内水泥池(2.4 m3)进行捕食试验。以日捕获率和日摄食率为指标,评估这些鱼类对幼蟹的捕食作用和危害程度,为提高湖泊幼蟹放流效果、建立蟹—鱼复合的优质高效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在幼蟹完全暴露的条件下,经过多次(至少9次)重复的试验(短期1d和长期7d),鳜对不同大小的硬壳和软壳(刚蜕壳的)幼蟹没有任何捕食作用;黄颡鱼对硬壳和软壳幼蟹也没有捕食作用,但还需做进一步观察;虽然鲤、瓦氏黄颡鱼对硬壳蟹的捕获率低,但对软壳的幼蟹有较大的危害性,对幼蟹的日摄食率分别为0.070%、0.012%;大口鲇、斑点叉尾、乌鳢对幼蟹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对幼蟹的日摄食率分别为0.122%、0.188%和0.284%。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建议:(1)在池塘和湖泊河蟹养殖中,完全可以将鳜作为套养或混养对象,以期提高养殖效益;(2)在河蟹放养的湖泊,需要抑制乌鳢和大口鲇种群,适当减少鲤和瓦氏黄颡鱼丰度,以期减少这些鱼类的捕食作用,提高幼蟹存活率;(3)在河蟹养殖池塘,不能放养乌鳢、大口鲇、斑点叉尾、瓦氏黄颡鱼和鲤。
罗鸣钟张堂林张超文李钟杰刘家寿吴小平
关键词:肉食性鱼类中华绒螯蟹捕食
水草密度,浊度和捕食者数量对幼鳜捕食成功和饵料选择性的影响
本研究针对鳜人工放流过程中成活率和生长率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了水草密度、水体浊度和捕食者数量对幼鳜捕食成功率和饵料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水中,单鳜对小个体鲫的捕食成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鳜数量显著性影...
李为张超文张堂林李钟杰刘家寿叶少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