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进

作品数:140 被引量:366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文学
  • 21篇哲学宗教
  • 15篇文化科学
  • 8篇电气工程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艺术

主题

  • 24篇文学
  • 19篇诗学
  • 18篇新历
  • 18篇新历史主义
  • 18篇历史主义
  • 13篇物质性
  • 11篇电机
  • 10篇文艺
  • 10篇美学
  • 9篇主义
  • 8篇文化
  • 8篇活态
  • 8篇阐释学
  • 7篇永磁
  • 7篇永磁同步
  • 7篇永磁同步电机
  • 7篇史诗
  • 7篇同步电机
  • 7篇历史诗学
  • 6篇思潮

机构

  • 85篇兰州大学
  • 31篇山东大学
  • 23篇广东外语外贸...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韶关学院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作者

  • 139篇张进
  • 14篇张祯滨
  • 14篇李真
  • 10篇李海涛
  • 7篇王垚
  • 4篇张慧敏
  • 3篇仲红卫
  • 3篇聂成军
  • 3篇缪菁
  • 2篇王德涛
  • 2篇王秀珍
  • 2篇李传信
  • 2篇李建峰
  • 2篇李昱
  • 2篇王增辉
  • 2篇高峰
  • 2篇迟恩先
  • 2篇张逸
  • 2篇邢千里
  • 2篇高红霞

传媒

  • 15篇兰州大学学报...
  • 9篇甘肃社会科学
  • 5篇兰州学刊
  • 5篇文艺理论研究
  • 4篇西北师大学报...
  • 3篇湖北大学学报...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华中学术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韶关学院学报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文艺争鸣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3篇2023
  • 15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性存在论:海德格尔与拉图尔被引量:12
2018年
海德格尔对物之为物的思考尝试了多种途径,从前期的此在的时间性,到中期的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再到后期的作为天地神人之四重整体的聚集之物。在这个过程中,他将人的有限性一步步地从根柢上彻底地暴露出来;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则表明物的本质首先是作为实践过程而非作为现成之物而存在,决定一物之为一物的是网络式的异质性力量的凝结与生成而非是单一的因素;他们在"物是聚集"的思想上并无本质性的差异。两位哲学家对物性问题思考的殊途同归,不仅确立和促进了当代哲学的"物转向"趋势,而且有助于我们看清人类现时代的本质和局限,从而为克服现代性之危机以及展望人类之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张进李日容
关键词: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
技术的嵌入性、杂合性、药性与物质文化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技术和技术物是当代哲学、艺术和文化研究关注的核心议题。在有关当前技术与文化状况的分析和评估方面,唐·伊德、唐娜·哈拉维、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研究富有启发。伊德分析了技术与人的多重关系并强调技术-文化的"嵌入性";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突破了人/非人的界限,突出技术带来的身体跨界为人类所开启的新的可能性;斯蒂格勒指出技术的"药性"一方面毁坏文化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则催生了社会联系和人的多样化存在。物质文化研究探讨人与物的复杂关联以及"与物为春"的共存境遇,如上有关技术物的嵌入性、杂合性和药性的剖析,是物质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维度。
张进王垚
关键词:物质文化嵌入性药性
空间诗学与翻译文论的合法化
2007年
翻译文论是经由语言载体转换而从一种社会空间进入另一社会空间的文学理论及其语际实践形式。它与空间诗学的理论方法策应互动,逐渐凸显为一个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合法性领域,并以其居间性品格和多元系统本质而对当前的西方文论研究有所补正。翻译文论作为文论话语的语际实践形式,发挥着调解、商讨和交换的批评工程功能。对它的研究是文论话语再语境化和文学研究横向超越的有效途径之一。
张进
关键词:空间诗学合法化
论怪诞的感性学特征
2014年
20世纪中叶以来,怪诞逐渐凸显为西方文艺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对其内涵的界定和阐发已然成为考量当代文艺文化的必要尺度。怪诞溢出了"美的艺术"的传统美学边界而表现出丰富的感性学特征,即可笑可怕性、经验可感性、异质杂合性等三个层面及三者之间的混杂缠绕。可笑可怕性指主体对怪诞审美对象的混杂感受;经验可感性从主客互动层面呈现怪诞审美经验的基本要素;异质杂合性则从怪诞艺术内部构成原则出发,指出其独特的感性学内涵,即媒介、元素、形式、主题与身份的异质混杂性。怪诞对于上述三个层面的共同诉求,开启了一个新颖的审美领域和广阔的阐释空间。
张进聂成军
关键词:怪诞感性学
维贝克“道德物化”思想的后现象学根基被引量:6
2018年
维贝克的"道德物化"思想探讨技术物的道德相关性问题,技术物在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功能或意蕴,需要基于技术调节理论才能被根本理解,而后现象学是理解技术调节理论之不可或缺的路径或基础。唐·伊德的后现象学技术意向性理论揭示了技术对于人之意向性构成的重要作用,由此表明技术在人与世界之关系的建构中并不只是中立的工具或手段,而是调节着人的知觉、理解与行动。维贝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技术意向性对于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建构作用,并提出了基于人-技关系的"复合意向性"或"杂交意向性"概念,由此奠定了"道德物化"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李日容张进
关键词:意向性
DWDK-3205、3207系列干式变压器温度控制器
李传信迟恩先王德涛鞠共兵王秀珍张进
BWDK-3205、3207系列干式变压器温度控制器主要用于干式变压器绕组温度的测量与控制,也可对变压器铁芯温度进行测量,对于干式变压器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本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埋设在变压器三相绕组中的三只热电阻...
关键词:
关键词:干式变压器温度控制器
论西部主考学校在自学考试中的功能拓展--现状问题、内容方法以及实践个案举隅
本文在评述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已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功能拓展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进而主要以甘肃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和答辩等实践教学环节为个案,讨论了功能拓展的操作性方案,强调了自学考...
张进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学实践
论幽暗生态学及其美学维度被引量:4
2022年
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变暖和深层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幽暗生态学”应运而生。它吸纳“面向物的本体论”思想,擘画“未来共存”的新格局,突显出生态学的“美学维度”。从本体论层面,幽暗生态学通过“超客体”之“隐”与“现”之间的张力,将因果关系与美学维度关联起来;从认识论层面,它视“世界”为一种美学效果,并将其上溯至“农业后勤学”在美索不达米亚兴起之时;就方法论而言,它借助“悖论”“反讽”等艺术批评手法,探索物自体与其感官表象之间的深渊。在幽暗生态学揭橥的“不对称”和“亚主体”时代,美学正在成为生态思维和未来共存的指南。
张进
关键词:美学维度
城市日常生活的神话与现代戏剧的衰微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现代戏剧在其形成期就带有一种本体性的文化品格,即生于城市、表现日常。在此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话剧由于不断地实践着这一文化品格而能够持久不衰,并诞生了很多戏剧史上的经典剧作。然而,在进入新时期之后,由于现代历史条件与剧作家对现代性的追求与理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剧作家们在80年代有了从事种种戏剧实验的开放空间,另一方面消费社会中大众娱乐文化在90年代开始崛起并迅猛发展,而无论是远离大众日常实践的实验戏剧还是日常消费中的大众文化,都对现代话剧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并导致其走向了衰微。
张进张慧敏
关键词:城市戏剧
论华人文学中身份焦虑之成因被引量:1
2015年
关于"身份"的焦虑困扰着一代代在美华人,曾使之失语、沉默,甚至形成了"沉默的中国人"的群体形象。美国华人文学多层面展现了几代华人的身份焦虑及其复杂成因,涉及历史变革、文化冲突、语言差异、生存困境、情感归属等诸多因素。这已成为美华作家持续关注与表现的一个重要文学主题,它道出了被过滤的历史真相以及人们为了获得生存权利所面对的无奈选择,作为对"单一化"呈现的反抗,打破了西方人眼中源于民族劣根性与缺陷性的华人身份形象。同时,美华文学也增进了人们对于身份焦虑本身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面对这一问题并最终完成身份建构。
缪菁张进
关键词:华人文学身份焦虑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