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雯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5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淋巴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腺癌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 2篇急性
  • 2篇干预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新辅助治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不良事...
  • 1篇血管
  • 1篇血浆

机构

  • 9篇延安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张雯
  • 4篇刘宇宏
  • 3篇曹慧琴
  • 2篇刘卉
  • 2篇葛繁梅
  • 2篇苏保雄
  • 2篇任羽
  • 2篇李晓勇
  • 2篇李建
  • 2篇樊华
  • 1篇崔兴
  • 1篇封青海
  • 1篇刘延香
  • 1篇刘超
  • 1篇高雪梅
  • 1篇赵利平
  • 1篇张筱东
  • 1篇韦玮
  • 1篇赵康
  • 1篇刘涛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靶向干预治疗及免疫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达那唑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6例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rhTPO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ITP总有效率为69.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病组CD8+细胞比例增高(P<0.01),CD4+细胞比例减少,CD4/CD8比值降低(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下降明显,B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ITP患者CD8+细胞比例减少(P<0.001),CD4+细胞比例增高(P<0.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P<0.001),CD4/CD8比值和B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难治性ITP患者存在明显的T细胞免疫紊乱,rhTPO联合达那唑治疗ITP可以明显提升血小板,并且血小板的升高与CD4+细胞比例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呈正相关。
葛繁梅张筱东张雯任羽刘卉刘宇宏曹慧琴苏保雄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达那唑血小板生成素
Th17/Treg平衡失调及其相关因子在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ACS)检测35例术前乳腺癌患者Th17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0、IL-35、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Treg细胞比Th17细胞升高的更为明显,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h17/Treg的比值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0、TGF-β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IL-35水平下降,但IL-23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非淋巴结转移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IL-10、TGF-β、IL-35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23、IL-10、TGF-β和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变化趋势相一致,IL-35和Treg细胞的升高呈负相关,说明细胞因子参与了肿瘤微环境的调节,Thl7/Treg平衡失调或许是导致肿瘤进展的因素之一.
李晓勇李建樊华赵利平张雯刘宇宏
关键词:TH17细胞TREG细胞乳腺癌IL-23IL-35
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的23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6.5±2.4)个月;临床疗效为优12例(52.2%),良10例(43.5%),差1例(4.3%),优良率95.7%;未发生鼻中隔穿孔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能同时改善外伤性歪鼻畸形和解决鼻通气功能障碍,兼顾美学与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赵康张雯汪梅花刘涛
关键词:鼻内镜自体软骨鼻整形鼻中隔偏曲
硼替佐米通过干预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导致神经毒性的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神经毒性的具体机制。方法 观察硼替佐米干预下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活性。检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Associated X,Bcl-2/Bax),自噬膜型LC3/胞浆型LC3(LC3Ⅱ/LC3Ⅰ),P62蛋白,Parkin蛋白,线粒体内膜转位酶23蛋白(Mitochondrial Endomembrane Transposase 23 Protein,TIM23)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和自噬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硼替佐米作用下细胞的自噬情况,进一步验证硼替佐米调控Parkin功能。构建动物模型,进一步证实硼替佐米对坐骨神经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结果 硼替佐米(50 nmol/L)作用下,PC12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下降,电镜下自噬泡数目减少,线粒体结构毁坏严重,LC3Ⅱ/LC3Ⅰ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P6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LC3免疫荧光明显减弱。线粒体标志物Parkin、TIM2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伴有线粒体结构的破坏。过表达Parkin后,硼替佐米对PC12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动物实验结果,硼替佐米可以导致小鼠动物行为学异常,坐骨神经纤维形态不完整,可见明显的脱髓鞘,坐骨神经免疫组化显示LC3和Park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硼替佐米可通过降低Parkin表达,抑制其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路,从而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导致神经毒性。
曹慧琴韦玮张雯崔兴
关键词:硼替佐米PARKIN化疗周围神经病变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辅助T细胞17的表达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T细胞17(Th17)表达的变化.方法 收集三阴性乳腺癌(TNBC)16例(TNBC组)、雌激素受体阴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HER-2+)乳腺癌27例(ER-/HER-2+组)和ER+/HER-2-乳腺癌14例(ER+/HER-2-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Treg、Th17数量及Treg/Th17比值的变化.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TNBC组、ER-/HER-2+组、ER+/HER-2-组Treg比例分别为(8.15±1.89)%、(7.67±1.34)%、(6.53±1.23)%,均较健康对照组的(5.16±1.05)%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85、-6.890、-3.458,均P〈0.05).ER-/HER-2+组Th17比例为(0.39±0.07)%,较健康对照组的(0.75±0.09)%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P=0.000),TNBC组[(0.72±0.07)%]和ER+/HER-2-组[(0.81±0.06)%]Th17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33;t=-3.789,P=0.089).TNBC、ER-/HER-2+、ER+/HER-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reg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h1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乳腺癌三组Treg/Th17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BC组及ER-/HER-2+组治疗前后Treg/Th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Treg/Th17比例的失衡,新辅助治疗改变了肿瘤的免疫状态,为以Treg、Th17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刘宇宏樊华刘超李建张雯李晓勇
关键词:乳腺肿瘤调节性T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T细胞
BCH-2003方案和CCLG-2008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SOCS3 mRNA、STAT3 mRNA的影响探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BCH-2003方案和CCLG-2008方案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LL患儿(分子生物学标记为TEL-AMLI)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成BCH-2003方案组和CCLG-2008方案组,各39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初诊时、治疗后的SOCS3 mRNA、STAT3 mRNA表达和SOCS3 mRNA、STAT3 mRNA的相关性。BCH-2003方案和CCLG-2008方案的差异性。结果初诊时、治疗后,两组ALL患儿的SOCS3 mRNA、STAT3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L患儿SOCS3 mRNA均显著升高,STAT3 mRNA显著降低,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儿病变组织中的SOCS3与STAT3表达呈负相关(r=-0.597,P<0.05)。BCH-2003方案组预后复发的危险性、免疫分型、复发部位等指标占比均高于CCLG-2008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H-2003方案和CCLG-2008方案对ALL患儿病变组织中的SOCS3及STAT3mRNA表达有调节作用,短期临床疗效均较好,CCLG-2008方案的预后复发严重性较BCH-2003方案偏低。
宋超张雯钟镇阳
关键词:SOCS3STAT3
急性髓系白血病128例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初发的1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形态学、白血病免疫分型与预后相关资料。结果:128例患者中髓系抗原CD33表达率为96.8%、CD13表达率为98.4%,MPO表达率为93.7%,98.7%的Aml患者中至少有CD33、CD13、MPO中的两项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ADR、CD34的阳性率极低。其余各亚型HLA-DR的阳性率为67.9%;CD34阳性率为53.1%;淋巴系抗原CD7阳性率为21.8%,CD19阳性率为16.4%。结论 :白血病免疫分型能够弥补形态学分类的不足,大大提高了Aml各亚型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分层治疗提供可靠实验室依据,CD19阳性是Aml预后良好指标之一,CD7阳性是Aml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葛繁梅刘延香任羽苏保雄刘卉曹慧琴刘宇宏封青海高雪梅张雯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表型分型预后
PD-1、PD-L1、IAPs在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DLBCL)患者组织中PD-1、PD-L1、IAP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5例初诊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研究组)和55例淋巴结良性增生病变组织(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PD-1、PD-L1、IAPs的表达情况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中PD-1阳性表达率为56.36%、PD-L1为63.64%,均较对照组的表达23.63%、29.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APs平均表达(70.45±3.23)pg/ml比对照组(50.34±3.37)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与患者EBV感染、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均相关(均P<0.05),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均P>0.05)。结论GDLBCL患者PD-1、PD-L1、IAPs均呈阳性高表达,或可成为早期检测及生存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研究挖掘。
宋超张雯钟镇阳
关键词:胃淋巴瘤PD-1PD-L1IAPS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CSK9水平对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水平对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1例,平均年龄55.1±9.9岁,其中男性172例(63.47%),按出院后第1月、3月、6月、12月进行随访,随访1年,主要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记录临床不良事件。共59例发生临床不良事件(21.77%)。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浆PCSK9诊断AMI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最佳预测值为309.6ng/ml(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3,0.779和0.746),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PCSK9(L)组(PCSK<309.6ng/ml),共163例,平均年龄55.1±9.4岁,男性102例;PCSK9(H)组(PCSK≥309.6ng/ml),共108例,平均年龄54.9±10.6岁,男性70例。比较PCSK9(H)组和PCSK9(L)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血浆PCSK9、血清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左心射血分数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Cox回归分析血浆PCSK9水平对AMI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PCSK9(H)组和PCSK9(L)组血浆PCSK9水平为386±70.31ng/ml vs 232±53.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45,P=0.000),血清LDL-C水平为2.71±0.62mmol/L vs 2.19±0.5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6,P=0.037)。PCSK9(H)组和PCSK9(L)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15%vs 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8,P=0.012),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3.89%vs 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P=0.018)。经Log Rank检验:PCSK9(H)组和PCSK9(L)组非复合心血管事件生存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35,P=0.007)。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浆PCSK9水平是AMI患者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07~1.517,95%CI:1.218~1.735,
宋倩张雯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COX回归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