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与对照组(50例,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4.00%(32/50)、疾病控制率88.00%(44/50)均较对照组的42.00%(21/50)、70.00%(35/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8、4.883,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6.00%(18/50)低于对照组的40.00%(2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05)。治疗4周期后,观察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胃癌一线治疗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吉奥,可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治疗安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 彭加祺彭海陈鹏洪智攀王学智
- 关键词:晚期胃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奥沙利铂治疗有效率
- 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7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统计食管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并分析术后并发症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33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包括乳糜胸,肺部并发症,胃瘫,吻合口瘘,心血管并发症等。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具有COPD,心脏病,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吻合口部位,肿瘤长度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P<0.05),而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等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多,通过干预术后并发症的各种相关因素,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刘爱军彭海王立国郭峰闫文强祁振国
- 关键词:食管癌并发症
- 十二指肠间质瘤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8年4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以黑便和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十二指肠间质瘤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降部和水平部。内镜超声、胃镜、X线钡餐和CT为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其中2例给予格列卫辅助治疗,1例术后8个月复发,6个月后死于肝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有效的方法。根据十二指肠间质瘤大小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免疫组化c-kit表达阳性患者术后可选择格列卫辅助靶向治疗。
- 彭海刘爱军祁振国
-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胃肠道间质瘤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及术式选择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术式选择。结果:34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206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D2)5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9例(D2)。其中51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大体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学类型等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对于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 刘爱军彭海王立国祁振国
- 关键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
- 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乙组(35例)和甲组(25例)。甲组患者通过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进行治疗,而乙组患者通过常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121.25±15.47)ml,乙组为(280.41±20.58)m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为(280.17±34.45)ml,乙组为(352.47±46.84)m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51±1.34)d,乙组为(15.38±2.46)d,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治疗费用为(44521.25±332.47)元,乙组为(92046.28±517.57)元,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气管旁、食管旁、支气管旁、下肺静脉旁以及隆突旁等部位的淋巴结清扫情况优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效果很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且淋巴结清扫情况很好,值得推广。
- 彭海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手术
- 双环法全乳腺切除乳房皮肤成形术17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为了使行全乳腺切除术后的患者保持良好的胸部外观,探讨应用双环法行全乳腺切除乳房皮肤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5月以来,采用双环法全乳腺切除乳房皮肤成形术,为17例女性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腺切除,并一期成形。结果:术后1例发生乳晕皮缘坏死,其余病例乳头、乳晕及皮瓣血运良好,感觉较正常略减退。结论:对于需行全乳腺切除但拒绝乳房再造的患者双环法全乳腺切除乳房皮肤成形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彭海刘爱军祁振国
- 关键词:乳腺切除双环法乳房成形术
- 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可行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旨在论证完全腹腔镜在远端胃癌根治术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赤峰市医院肿瘤外科行远端胃癌根治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进行完全腹腔镜手术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11)和开腹组(n=15)。依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变化值、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均符合D2根治且数目均>15枚,均达到标准根治度。开腹组清扫数目优于完全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68.00±31.43)min长于开腹组(199.00±23.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6,P<0.001);但完全腹腔镜术中出血量(77.27±51.78)mL少于开腹组(182.00±35.8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2,P<0.001),切口创伤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完全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更优。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在保证手术质量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更美观等优势,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及可行的术式。
- 陈鹏张铭芮彭海
- 关键词:远端胃癌完全腹腔镜开腹近期疗效
- 腹腔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直肠癌患者,按患者人院顺序分为甲组(10例)和乙组(13例)。甲组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多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发生肠梗阻1例(10.0%)。乙组患者发生肠梗阻2例(15.38%),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15.38%),发生吻合口瘘1例(7.69%),发生肺部感染1例(7.69%),发生切口感染1例(7.69%),并发症发生率为53.85%。甲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疗效更好,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彭海
- 关键词:腹腔镜下手术开腹手术直肠癌局部复发临床疗效
-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资料无死亡病例。行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术35例,Ⅱ期吻合术5例,近端肠腔造瘘6例。术后并发症出现7例。感染患者经应用抗生素,换药等措施处理后治愈。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应明确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术后应加强营养,注意抗感染等支持疗法,同时对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诊疗水平。
- 刘爱军彭海王立国祁振国
- 关键词:结肠癌急性肠梗阻并发症手术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依据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以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失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0.11±9.79)min、(140.29±8.36)ml、(2.77±0.69)d、(5.78±1.03)d,均少于对照组的(79.33±5.83)min、(214.29±10.88)ml、(4.05±0.99)d、(7.98±1.4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予以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临床价值较高,可促使疾病康复,具有创伤性小、操作时间短等优势。
- 彭海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