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军
- 作品数:52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元代曲家杭州行迹述略
- 2005年
- 杭州是元代的戏剧中心之一。尤其是杂剧中心,作为杭州剧坛构成要素的剧作家,对杭州确立和维持杂剧中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元代杭州剧坛的曲家构成按其行迹可分为三类:一是杭州本土的曲家(杭州籍且居杭曲家),他们是杭州剧坛的主要经营力量;二是因各种原因流寓杭州的曲家,他们是杭州剧坛的壮大力量;三是游历杭州的曲家,他们激发、烘托了杭州剧坛的气氛,促进杭州作为杂剧中心的成长与发展。正是在这些曲家先后共同的营造、努力下,杭州的杂剧创作渐成气候,并逐渐成为元代后期杂剧活动的中心。
- 徐大军
- 关键词:元代曲家
- 《琵琶记》情节纰漏成因探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对于《琵琶记》的情节纰漏问题,明清以来多有批评和辩护,但未对其成因予以深入的探析,且所据例证并不详尽,这有碍于对此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恰当的评判。在以陆抄本为中心梳理《琵琶记》各版本的情节纰漏基础上加以判析,可发现造成这些情节纰漏的原因有三: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的遗留;高则诚改创过程所致;明人抄改过程所致。《琵琶记》的情节纰漏问题反映出民间南戏向文人南戏过渡、发展过程中带有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规律性特征。
- 徐大军
- 关键词:《琵琶记》
- 戏曲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处理好的三个关系被引量:1
- 2020年
- 戏曲负载了中华文化族群关于戏曲传统的知识体系和情感内涵,它体现在内容上的题材、主题特色,形式上由脚色行当、声腔、程式、服饰、道具等各种因素融合而成的表意符号整体,精神上的文化信仰和民族尊严等方面,这是戏曲现代化可参照的基础、可依恃的手段,以及不得不面对的评价体系。戏曲的承续、变革和创新若以保持戏曲传统精神为宗旨,就必须尊重传统戏曲所负载的知识体系和情感内涵,其间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过去与现代的关系、编创与观众的关系,由此以体现传统戏曲培植起来的整体融合的韵美和表意元素间相互照应、粘连的和谐。
- 徐大军
- 关键词:戏曲现代化知识体系情感内涵
- 宋元话本与说话伎艺的文本化
- 2015年
- 宋元说话伎艺的文本化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果,它们的出现乃基于书面文本的编写,而非口演内容的记录。早期话本作为这个文本化过程中的结果,亦有不同的形态,处于说话伎艺文本化的不同层面,它们的成篇乃基于通俗故事文本的编写而对芜杂材料的主动选择、编辑(口头的、书面的,文言的、白话的,散体的、韵体的),由此出现了对说话伎艺口演内容(包括故事、语汇、程式、格套等)的取用,而非出于记录、整理说话伎艺口演内容的目的而要把某一讲唱伎艺口演内容落实于文本。说话伎艺文本化演进而至早期话本,乃由于元时书面白话编写的观念、环境出现了显著变化,激发了社会上对书面白话著述的阅读需求和编刊需求,从而为说话伎艺口演内容进一步落实于文本提供了观念上的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生成环境,由此锻炼出了不同于文言编写的通俗叙事文本体例,也影响了说话伎艺中那些非"小说家"伎艺落实于文本的书面呈现形态。
- 徐大军
- 关键词:文本化
- 明清戏曲创作中的“拟剧本”现象被引量:2
- 2008年
- 明清时期的戏曲创作出现了一种"拟剧本"现象。这种"拟剧本"是作家有意识地以诗文的视角和思维对戏曲剧本格式的一种合目的性的利用,戏曲剧本格式是外壳,作者的情感和意绪是内核,诗文创作是思路。它是立于诗文角度对剧本格式的"拟",并不指向于演员舞台的表演,而是传统文人诗文自娱、自显性质的文学写作。这种文学现象,说明了明清时期一批文人作家对戏曲抒情言志功能的认定和看重,体现出诗文表意传统与戏曲表意优势的契合,客观上也拓展了"诗言志"表达方式的文体实验领域。
- 徐大军
- 关键词:明清时期戏曲
- 《红楼梦》利用戏曲体制因素论略被引量:2
- 2011年
- 在前代小说取鉴戏曲体制因素的创作实践的启发下,《红楼梦》在叙述结构、情节建构和人物刻画中化用了杂剧楔子体制、戏曲副末开场程式和戏曲科诨体制。《红楼梦》的这一艺术实践能够有意识地以小说文体规范对戏曲格式予以消化、提炼、熔铸,在小说叙述中起到有效的修辞作用,很好地体现了小说利用戏曲格式以丰富表现手法,实现艺术追求的创作思路,代表了明清小说利用戏曲体制因素的艺术实践所能达到的理想标高。
- 徐大军
- 关键词:《红楼梦》
- 宋元“讲史话本”的伎缘与学缘被引量:1
- 2019年
- 宋世社会存在着一个伎艺讲史—经筵讲史的关系框架,它所蕴含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不只存在于从经筵讲史到伎艺讲史之间,还存在于宋代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而伎艺讲史、通俗历史读物即是这一脉线分处于口头领域、书面领域的两种表现形式。'讲史话本'的出现,正是在承续宋代经筵制度引领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的基础上,激励于通俗历史著述的繁盛,以及元代书面编写领域白话著述观念和能力的变革,从而编成了这种包含着书录或模拟讲史伎艺体制因素和故事内容的通俗历史读物。在这个过程中,讲史伎艺的表述方式(包括程式格套)能够落实于当时的通俗历史读物编写中,并非基于讲史伎艺繁盛和讲史艺人需求的激发所推动的结果,而是出自书面编写领域主导的讲史伎艺文本化的结果。
- 徐大军
- 关键词:宋元时期
- 清初“无声戏”小说观念的理论渊源与内涵扩展被引量:1
- 2007年
- "无声戏"不仅是李渔一人一时的小说创作观念,也是清初一个显在的小说创作观念。作为一个小说创作观念的理论表述,它的出现有其文学背景和理论渊源,它的内涵有一个从内到外的扩展过程,由故事选择、处理上的"求戏"(故事设置、情节布局的求新求异),扩展到小说形制上的"求戏"(对戏曲体制因素的借鉴、模拟)。这一创作原则的标榜显扬,有效地启发、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求戏"观念——对"戏性"的追求、对"剧体"的模拟。
- 徐大军
- 关键词:清初无声戏
- 元杂剧何以成为“一代之文学”--兼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论反思被引量:3
- 2021年
- "唐诗宋词元曲"这类序列一直是历代各家用以推尊元杂剧的工具,但它并非必然地指向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个论断,而且它基于推尊元曲所表达的源流、并称、递变等含义,虽讨论框架在元代、明清、清末历经三次变化,却一直着眼于元杂剧的词章属性来论定其价值,把元杂剧视为诗歌框架中的乐府词章、剧曲框架中的曲词典范、文学框架中的诗歌最高等。比较而言,王国维则立足于戏剧属性,在近代新型的文学格局中重新利用这个序列来推尊元杂剧,基于两个评判维度(一种文体的发展框架、一个朝代的文学格局),提出了元杂剧为"一代之文学"的开创性论断。此论断虽成于王国维个人的思考,但促使他思考的框架、立场和眼界,则得益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语境。至于后之学者基于当世时代精神或文学发展观念附加在"一代之文学"中的含义,实属对王国维"一代文学"论的再引申。厘清元杂剧被推尊为"一代之文学"的传统、时代与个人因素,有助于对文学史、戏曲史与学术史相关问题予以切实的分析与评判。
- 徐大军
- 关键词:元杂剧
- 《红楼梦》叙事建构的文艺渊源刍议——以《红楼梦》开篇神幻情节的属性为中心
- 2018年
- 《红楼梦》在化用前代文艺创作经验以为自己的叙事建构服务方面,表现出了精细巧妙的构思,这在其前五回的三段神幻情节中表现得颇为典型。石头故事有对框套情节模式的化用,绛珠还泪故事有对杂剧楔子体制的化用,太虚幻境故事有对戏曲副末开场程式的化用。《红楼梦》在叙事建构中借鉴前代文艺经验的精细构思和优秀实践,使得这些已成套路的文艺手法在小说叙述中起到了有效的修辞作用,从而更好地达成了自己的叙事目的,实践了自己的审美追求。《红楼梦》的创作实践所表现出的化用前代文艺营养以求变革创新的思路,代表了明清小说利用前代文艺经验的创作实践所能达到的理想标高,进一步丰富了古代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 徐大军
- 关键词:红楼梦叙事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