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艳
- 作品数:64 被引量:3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临床病理检验中不同骨组织脱钙液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对两种脱钙方法进行比较,获得简单、便捷、快速适用于临床病理制片的脱钙方法。方法观察两种脱钙液:5%硝酸脱钙液(硝酸5 ml加入95 ml蒸馏水)和快速脱钙液(含36%-38%盐酸8 ml、冰醋酸5 ml、水杨酸10 g、蒸馏水87ml),在常温及微波条件下对骨组织脱钙及HE切片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常温条件下,5%硝酸使组织结构有些破坏,染色效果不佳。微波条件下,使用快速脱钙液对骨组织结构损伤小,染色效果佳,适合于临床病理的骨组织制片。结论标本经快速脱钙液处理后,其切片质量大大提高并远远优于普通脱钙液。
- 李玉莲徐晓艳
- 关键词:骨组织脱钙液HE切片
- 胃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和层黏连蛋白受体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层黏连蛋白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胃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和层黏连蛋白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蛋白酶D在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肌层以下、无淋巴结转移及高、中分化的胃癌(分别为P〈0.01,P〈0.01,P〈0.05)。经四格表χ^2检验,层黏连蛋白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和组织蛋白酶D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与层黏连蛋白受体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高表达、组织蛋白酶D高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徐晓艳师永红于慧玲
-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胃肿瘤
- 层黏连蛋白受体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定量研究
- 2007年
- 目的:研究层黏连蛋白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胃腺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的表达情况;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来分析这个指标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经四格表工0检验层黏连蛋白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0.01),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层黏连蛋白受体的IRS经t检验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高表达参与并影响了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 徐晓艳夏养志马秀梅
- 关键词:层黏连蛋白受体胃癌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技术
- 缩短快速冰冻切片制片时间的新方法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缩短快速冰冻切片制片时间的新方法,进而改善冰冻切片染色效果。方法本实验对固定液进行了改进,采用甲醇和甲醛混合液作为固定剂来固定冰冻切片组织,能有效缩短快速冰冻切片的制片时间;实验中采用常规的冰冻切片方法进行切片,用改进后的固定液固定冰冻切片组织,然后常规HE染色,最后采用碱性水(30-50℃的洗衣粉水)返蓝,封片。结果使用此方法制片,切片时间可控制在3 min左右,染色时间仅用5 min,切片完整,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清晰度增加;另外,此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快速,易于掌握。结论通过对固定液的改进,采用碱性水(30-50℃的洗衣粉水)返蓝,有效地提高了快速冰冻切片的染色质量;并且制片时间缩短,方法简便快捷,能准确快速地为病理医生提供优质的冰冻染色切片。
- 王玉芳徐晓艳
- 关键词:冰冻切片染色方法
- 前列腺癌细胞系中TMSG-1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1,TMSG-1)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细胞爬片免疫组化PV-9000法来检测TMSG-1在人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2B4(低转移潜能)和PC-3M-IE8(高转移潜能)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MSG-1在PC-3M-2B4(低转移潜能)细胞系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在PC-3M-IE8(高转移潜能)细胞系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SG-1在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证明它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有可能成为判断前列腺癌细胞浸润及转移的重要预后指标。
- 徐晓艳由江峰裴斐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TING
-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不佳影响诊断的补救方法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如何制作一张优质的病理组织切片。方法对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结果经补救后,制作的组织切片不脱片,无皱褶,镜下诊断与实际块数相符。结论通过补救处理后制出的切片完整,效果较好,完全能满足病理医生的诊断需求。
- 王玉芳武彦徐晓艳
- 关键词:病理组织脱水切片
-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13年
-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是罕见良性肿瘤,国内报道约20余例。由于没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往往是偶然间发现,且术前常常被误诊。现就我院诊治的2例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孙国鹏徐晓艳云荣杨署
- 关键词:文献复习罕见良性肿瘤特征性
- LASS2/TMSG-1基因沉默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LASS2/TMSG-1基因沉默对PC-3M-2B4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转染PBS的PC-3M-2B4细胞)、无关阴性对照siRNA组及LASS2/TMSG-1 siRNA转染组。首先针对LASS2/TMSG-1基因,设计并合成siRNA;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人前列腺癌PC-3M-2B4细胞24 h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LASS2/TMSG-1蛋白及ATP6L mRNA表达水平;使用BCECF AM H+敏感荧光探针检测转染24、36、48、96 h后3组细胞的细胞内H+浓度;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分别检测PC-3M-2B4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转染LASS2/TMSG-1 siRNA 24 h后,LASS2/TMSG-1 siRNA组LASS2/TMSG-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下降65%,ATP6L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提高75%。通过BCECF AM荧光探针检测LASS2/TMSG-1 siRNA转染组细胞内H+浓度明显下降,且与空白对照组及无关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显示,PC-3M-2B4细胞在转染24、48 h后,3组细胞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转染72 h后LASS2/TMSG-1 siRNA转染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无关阴性对照siRN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划痕修复试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显示,转染LASS2/TMSG-1 siRNA 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及无关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能显著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结论体外合成的siRNA能有效沉默LASS2/TMSG-1基因表达,同时上调V-ATPase质子泵中关键性亚基—ATP6L mRNA的表达水平,且基因沉默后其细胞内H+浓度下降,提示LASS2/TMSG-1基因可能与ATP6L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对细胞内pH值的影响,导致肿瘤细胞内外微环境的改变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 徐晓艳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SIRNA
- 胃血管球瘤2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9年
- 对2例胃血管球瘤进行胃镜检查、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染色,观察其临床表现、镜下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1例为男性患者,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表面1个直径约2 cm的圆形隆起,表面光滑;另1例为女性患者,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表面1个直径约3 cm的圆形隆起,表面光滑。2例患者入院前均有上腹部疼痛症状。光镜下均表现为肿瘤组织呈结节分叶状,被平滑肌细胞分隔包绕。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围绕薄壁的血管或血窦周围排列,呈血管外皮瘤样或实性巢团状,肿瘤细胞胞界清楚,呈多边形,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钙调节蛋白(Calponin)和IV型胶原均(+),余CD117,DOG-1,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CKAE1/AE3),Syn,S100均阴性。PAS染色显示为:2例胃血管球瘤均见到间质在细胞间呈现细枝状分布,部分区域呈鸡爪样改变。胃血管球瘤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需要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才能确诊。
- 胡飘飘徐晓艳
- 关键词:血管球瘤免疫组织化学
- 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1
- 2018年
- 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进行临床及病理回顾性分析并综合文献复习。该例患者因右臀部肿物14年入院,CT提示右侧臀大肌内见卵圆形稍低密度肿物,肿物质软,切面呈实性,直径约5 cm。光镜下可见特征性腺泡状结构形成,肿瘤细胞体积大,细胞质丰富,可见嗜酸性细胞质,核内核仁明显可见。部分区域可见血管内瘤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该例肿瘤细胞转录因子E3(transcription factor E3,TF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肌调节蛋白(MyoD1),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细胞质阳性;CD31,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在肿瘤细胞中阴性,但在腺泡状结构间的血管壁为阳性;结蛋白(Desmin)阴性,Ki-67增殖指数<20%。酶消化后PAS染色示:细胞质内可见嗜伊红色细颗粒状及红染的棒状结晶,此为ASPS的特征性改变。半定量RTPCR结果示:该例肿瘤表达A SPL-TFE3 1型融合基因mRNA。ASPS多见于青少年和青年,但多数患者早期出现血道转移,最终预后欠佳。结合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基因诊断,可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本例患者于手术切除后2年出现肺多发转移灶及髂骨转移病灶,后行帕左帕尼(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治疗后,肿物明显缩小。目前病情趋于稳定,但该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难以确定,需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 韩希然徐晓艳
- 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