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梦婧

作品数:20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班公湖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7篇班公湖-怒江
  • 5篇岩石
  • 5篇杂岩
  • 5篇蛇绿混杂岩
  • 5篇混杂岩
  • 5篇缝合带
  • 4篇岩石组合
  • 4篇蛇绿岩
  • 4篇年代学
  • 4篇侏罗纪
  • 4篇绿岩
  • 4篇俯冲
  • 4篇班公湖-怒江...
  • 3篇岩石学
  • 3篇特提斯
  • 3篇特提斯洋
  • 3篇锆石

机构

  • 16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0篇徐梦婧
  • 15篇李才
  • 10篇吴彦旺
  • 9篇解超明
  • 9篇范建军
  • 5篇许伟
  • 4篇徐建鑫
  • 4篇巴桑玉珍
  • 3篇胡培远
  • 1篇冯光英
  • 1篇冯彩霞
  • 1篇刘燊
  • 1篇熊盛青
  • 1篇张修政
  • 1篇范正国
  • 1篇金振民
  • 1篇彭虎
  • 1篇王明
  • 1篇颜军
  • 1篇郭晓磊

传媒

  • 6篇地质通报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2012年全...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改则地区康穷蛇绿混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
许伟李才吴彦旺徐梦婧解超明范建军江庆源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中西段存在洋内俯冲?
总结特提斯构造域西段蛇绿混杂岩以及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研究成果,提出康穷蛇绿混杂岩的成因模式: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中西段在165-M。左右处于大洋中脊扩张的阶段,随后发生洋内俯冲作用,在115Ma左右,俯冲板片发生回返使...
许伟李才吴彦旺徐梦婧解超明范建军
关键词:蛇绿混杂岩成岩机制物理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中西段存在洋内俯冲?
<正>康穷蛇绿混杂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中西段,改则县以东约100Km处,构造侵位于侏罗系木嘎岗日岩组中,出露面积约为30Km2,由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基性岩墙、枕状玄武岩以及斜长花岗岩等组成,未见上覆硅质岩。堆晶...
许伟李才吴彦旺徐梦婧解超明范建军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中西段存在洋内俯冲?
<正>康穷蛇绿混杂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中西段,改则县以东约100Km处,构造侵位于侏罗系木嘎岗日岩组中,出露面积约为30Km2,由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基性岩墙、枕状玄武岩以及斜长花岗岩等组成,未见上覆硅质岩。堆晶...
许伟李才吴彦旺徐梦婧解超明范建军
文献传递
西藏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被引量:10
2014年
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位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是该带中保存较好的一套蛇绿混杂岩,其形成环境是确定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构造属性的重要依据。对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为判断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提供新的约束条件。硅质岩通常呈几十厘米夹层产于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晚三叠世—白垩纪放射虫化石。硅质岩SiO2含量为71.38%~77.67%,Al2O3含量为8.62%~11.51%,MnO/TiO2值为0.28~0.35,(Ce/Ce*)SN值为0.92~0.94,(La/Ce)SN值为1.13~1.17,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Ni、Cu和V/Y值高于大陆边缘硅质岩,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果芒错硅质岩可能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中。结合变质橄榄岩、镁铁质岩墙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果芒错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为靠近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
徐梦婧李才吴彦旺解超明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形成环境
藏北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侏罗纪洋岛型岩石组合——来自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被引量:5
2014年
那东洋岛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的中西段,前人已对其进行了初步报道,但未进行详细的研究。对那东洋岛的岩石组合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显示那东洋岛具典型的洋岛型岩石组合,其玄武岩和辉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OIB相似。通过对洋岛灰岩中珊瑚化石的鉴定,结合洋岛岩石组合与木嘎岗日岩组的野外接触关系,初步认为那东洋岛的时代为中侏罗世,这一时期班公湖—怒江带特提斯洋正处于大洋演化阶段。那东洋岛的发现对揭示班公湖—怒江洋在侏罗纪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徐建鑫李才范建军巴桑玉珍徐梦婧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侏罗纪岩石学地球化学
西藏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变形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地幔橄榄岩是罗布莎蛇绿岩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通过显微构造特征可对其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流变学参数,探讨地幔橄榄岩的变形历史。以蛇纹石化程度较低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为研究对象,橄榄石位错特征研究显示,本区橄榄石主要发育了低温常见的直线型自由位错,局部可见位错弓弯、位错环、位错壁等高温位错,反映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变形以低温塑性流变为主,局部经历了高温塑性流变,主导变形机制为位错蠕变。橄榄石自由位错统计结果表明,二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自由位错密度为4.422×107/cm2,方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为9.137×107/cm2,变形过程中所受差异应力分别为65MPa和93MPa。橄榄石和斜方辉石显微组构测量采用了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析结果表明,橄榄石均发育A型组构,为浅部地幔常见的组构类型,该结果与金刚石、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所指示的形成深度不一致。
徐梦婧金振民
关键词:地幔橄榄岩橄榄石位错显微组构
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发现侏罗纪洋岛型岩石组合--那东洋岛
徐建鑫李才范建军巴桑玉珍徐梦婧
华北克拉通基性岩墙成因模式:来自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英文)被引量:4
2017年
本研究共涉及来自太行山和郯庐断裂岩浆带的12组基性岩墙群,岩墙群具体出露于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和安徽省。研究中给出了新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基性岩墙测试数据。基性岩墙形成于128.1±1.2Ma与115.0±0.8Ma之间,且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另外,基性岩墙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个别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Pb和Th,亏损Nb、Ta和Ti,具有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56~0.7105),负的εNd(t)(-15.5^-12.4)、相对一致的初始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16.45~16.49、207Pb/204Pb=15.44~15.51、208Pb/204Pb=36.49~36.53)及较大的Nd模式年龄(tNd DM2=1.82~2.69Ga)。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墙来自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类似EM1)一定程度的(1.0%~5.0%)部分熔融,岩浆侵位前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同时受到少量地壳混染的影响。目前,关于华北克拉通破坏和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成因已有较多可能模式,本研究基性岩墙成因的新模式:古太平洋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的持续碰撞,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和地壳)加厚,并发生可能的榴辉岩化,并在一定时间发生拆沉作用。在新模式的制约下,导致了研究区中生代基性岩墙的产生和侵位。
刘燊冯彩霞冯光英徐梦婧郭晓磊冯强颜军郭壮
关键词:郯庐断裂基性岩墙白垩纪拆沉作用
西藏中仓蛇绿岩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
徐梦婧李才解超明胡培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