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慈维苹

作品数:28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动脉
  • 9篇动脉炎
  • 9篇大动脉
  • 9篇大动脉炎
  • 6篇多发性大动脉...
  • 6篇心脏
  • 6篇类风湿
  • 6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关节炎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风湿
  • 6篇风湿关节炎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心病
  • 4篇心肌
  • 4篇血管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4篇冠心病

机构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开滦医院

作者

  • 28篇慈维苹
  • 13篇潘丽丽
  • 13篇王天
  • 12篇万瑾
  • 9篇廖华
  • 6篇李庆祥
  • 6篇朱小玲
  • 6篇高娜
  • 4篇唐雪
  • 4篇颜红兵
  • 3篇郭路芬
  • 3篇刘国仗
  • 3篇郭衍秋
  • 3篇杨春
  • 2篇李楠
  • 2篇杜娟
  • 2篇刘文娴
  • 2篇张宇清
  • 2篇艾辉
  • 2篇陈祚

传媒

  • 7篇中国医药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4篇新乡医学院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第七届北京五...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性别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男女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各自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男性TA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53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男女患者起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52.8%)、胸痛/胸闷(35.8%)和间歇性跛行(32.1%);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胸痛/胸闷更为常见(63.6%vs 28.6%,P<0.05)。(3)男女患者最常见的体征是无脉症或桡动脉搏动减弱(71.0%)、血压升高(60.4%)、双上肢动脉压差>10 mmHg(40.7%,1 mmHg=0.133 kPa)。(4)实验室检查显示,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易出现肾功能损伤(72.7%vs 33.3%,P<0.05)。(5)临床分型:Ⅴ型最为多见(43.4%),其次是Ⅰ型(22.6%)和Ⅱa型(13.2%),男女患者临床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患者更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受累(90.9%vs 57.1%,P<0.05)。(6)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合并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男性较女性起病稍晚,心瓣膜和胸部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及肾脏病变相对突出,血管受累范围大,病情相对较重。
王天万瑾潘丽丽慈维苹郭衍秋唐雪
关键词:大动脉炎
外国留学生临床实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问题探讨
2016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国留学生对该疾病的临床实习需要风湿免疫科的带教老师从语言、文化差异、课程教具准备、实习分组安排、留学生的意见反馈以及考核情况等多个方面着手,系统、形象地将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疾病特点传授给留学生。
高娜慈维苹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留学生带教老师
年龄40岁以上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发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年龄40岁以上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53例TA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44例)和中年组(>40岁,9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rA患者中中年(40岁以上)发病患者占17%,该组患者易出现胸痛、胸闷及发热(均P<0.05).实验室检查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年组不易出现肾动脉、腹主动脉受累及多处血管受累情况(均P<0.05).临床分型中年组较少出现累及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分型(P=0.05).2组比较高血压、主动脉瓣反流及动脉瘤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主动脉受累是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升主动脉受累是合并主动脉瓣反流及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 重视中年发病TA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万瑾潘丽丽慈维苹郭衍秋唐雪王天
关键词:大动脉炎年龄特征
原发性高血压与2种相关基因多态性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18~45岁人群的原发性高血压(EH)与G蛋白岛亚单位(GNB3)基因825C/T、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例,正常人281名。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BseDⅠ或HindⅢ)方法检测2种基因的多态性特征。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间GNB3825C/T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染色体HindⅢ多态性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EH病人HindⅢ(-)基因型增多。结论 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李庆祥慈维苹张宇清郭路芬朱小玲刘国仗
关键词:高血压多态性G蛋白Y染色体
不同性别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T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脏损害情况,记录TA合并心脏损害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管受累、临床分型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82例TA患者中合并心脏损害者52例,占63.4%(52/82)。52例TA合并心脏损害患者中,男6例,女46例。男性与女性的起病年龄及起病到确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双上肢血压差≥10mmHg(1mmHg=0.133kPa)比例低于女性[1/6比73.9%(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高于女性[6/6比50.O%(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大比例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锁骨下动脉累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女性[0/6比69.6%(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临床分型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明显低于女性[(54±15)%比(64±9)%],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发生率高于女性[6/6比32.6%(15/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心肌病变发生率高于女性[2/6比4.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TA患者心脏损害易出现心肌病变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女性患者则多表现为左锁骨下动脉受累.
万瑾潘丽丽慈维苹廖华杨春王天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心脏损害性别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TA患者8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比较合并与未合并PAH的T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5例TA患者中7例(8.2%)合并PAH,其中男1例,女6例;7例有肺动脉受累而无PAH,二者发病年龄、平均确诊时间比较[(25±3)岁比(33±7)岁,(55±41)个月比(1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TA合并PAH患者中4例以胸背痛、活动后气短为首发症状;受累血管主要为锁骨下动脉(5例)、肺动脉(4例)和主动脉(4例).临床分型Ⅰ型1例,Ⅲ型2例,Ⅱ+Ⅳ型1例,Ⅲ+Ⅳ型2例,Ⅰ+Ⅳ型1例;肺动脉狭窄4例,心脏瓣膜病变6例,平均肺动脉收缩压(62±22) mmHg(1 mmHg=0.133 kPa);药物治疗中单独使用激素治疗2例,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阿司匹林及来氟米特治疗1例,雷公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例,单独抗血小板治疗3例;C反应蛋白[(16±4) mg/L]、红细胞沉降率[(45±7) mm/1 h]均高于正常值;TA合并PAH患者较不合并PAH患者易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不易出现头晕,易有肺动脉、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受累[57.1% (4/7)比20.5%(16/78),71.4% (5/7)比34.6% (27/78),0.0% (0/7)比64.1% (50/78),57.1% (4/7)比9.0%(7/78),28.6%(2/7)比9.0%(7/78),28.6%(2/7)比3.8% (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H是TA累及肺动脉时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关注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以及肺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受累的TA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降低肺动脉收缩压.
万瑾王天潘丽丽慈维苹廖华
关键词:大动脉炎肺动脉高压
晚期内皮祖细胞对共培养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CM)在非接触条件下共培养对CM细胞增殖、凋亡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从大鼠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28 d,FITC-UEA-I、Dil-acLDL和DAPI三染色鉴定为晚期EPCs。分别吸取晚期EPCs和乳大鼠CM,按0∶1,1∶1,5∶1,10∶1的细胞比率分别植于Transwell小室,下室植入晚期EPCs,上室植入CM。将晚期EPCs与CM非接触共培养12~48 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Tunel法检测其增殖、凋亡功能。并于晚期EPCs与CM共培养48 h后,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比率组(0∶1~10∶1)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结果:体外培养7 d时,EPCs细胞呈典型长梭形;28 d时,呈铺路石样,并可摄取FITC-UEA-I、Dil-acLDL。晚期EPCs可促进共培养的CM增殖,减少凋亡。随着晚期EPCs与CM细胞比率的增加,不同共培养时间组的CM增殖功能均明显增强(P<0.05),凋亡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且随共培养时间延长,不同比率组的CM增殖功能亦均明显增强(P<0.05),凋亡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当晚期EPCs与CM比率为10∶1、共培养48 h时,CM增殖功能最强(P=0.00),凋亡最低(P=0.00)。当晚期EPCs与CM共培养48 h后,随晚期EPCs/CM数量比率的增加上清液中VEGF浓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随着晚期EPCs与CM比率的增加以及共培养时间的延长,CM增殖明显增强、凋亡明显降低;可能与晚期EPCs通过分泌VEGF从而改善CM增殖、凋亡功能有关。
慈维苹刘文娴李鹏盛瑾
关键词:晚期内皮祖细胞心肌细胞增殖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讨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发病风险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136例中老年R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CAD的76例中老年RA患者作为观察组,不合并CAD的中老年RA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2组性别、年龄、RA病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服药情况,并记录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中老年RA患者合并CAD的预测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RA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硫酸羟氯喹(HCQ)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9)年比(10±10)年、65.8%(50/76)比41.7% (25/60)、23.7% (18/76)比46.7% (28/60)、5.3% (4/76)比23.3% (14/60),均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HDL-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1.0) mmol/L比(4.8±0.9) mmol/L、(1.06±0.30) mmol/L比(1.20±0.33) mmol/L、(2.5±0.8) mmol/L比(2.9±0.8) mmol/L、(17±8)μmol/L比(14±7)μmol/L,P<0.01或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A病程长、合并高血压是中老年RA患者合并CAD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54、2.629,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09 ~1.101、1.201 ~ 5.755),使用HCQ是其保护因素(比值比为0.118,95%置信区间:0.029~0.484).结论 RA病程长、合并高血压是中老年RA患者合并CAD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HCQ是其保护因素.中老年RA患者应积极纠正体内免疫紊乱状态,对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
慈维苹潘丽丽万瑾廖华王天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冠状动脉疾病
外周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在女性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初诊RA女性患者82例(RA组),按疾病活动性评分系统(DAS28)评分分为缓解期组(〈2.6分,32例)和活动期组(≥2.6分,50例);健康女性32例(对照组)。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疾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女性活动期RA组患者和女性缓解期RA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女性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6.3)μg/L比(26.6±5.3)μg/L]、[(14.2±7.2)μg/L比(26.6±5.3)μg/L],P〈0.01。(2)女性RA活动期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与DAS28、CRP、ESR呈负相关(r=-0.575,r=-0.528,r=-0.354,P〈0.05)。在女性RA缓解期患者中无相关性(P〉0.05)。(3)女性RA活动期非绝经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与DAS28、CRP、ESR呈负相关(r=-0.707,r=-0.625,r=-0.487,P〈0.05)。在绝经女性RA活动期患者中无相关陛(P〉0.05)。结论女性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普遍降低,血清25-(OH)-D水平可作为非绝经期女性RA患者疾病活动性的辅助监测指标。
廖华潘丽丽慈维苹高娜万瑾杨春王天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25羟维生素D女性
白塞病心血管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总结白塞病心血管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35例白塞病心血管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中男27例,占77.1%;年龄:男(37±10)岁,女(36±9)岁。治疗措施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介入及外科手术。结果白塞病的心血管表现包括瓣膜病变(20例,57.1%)、传导异常(10例,28.6%)、心内血栓(1例,2.9%)、动脉瘤(13例,37.1%)、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14.3%)、肺动脉病变(3例,8.6%)、静脉阻塞(4例,11.4%);同时存在1种以上的病变患者20例。炎症指标在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心血管系统损害是白塞病的严重脏器受累表现,值得重视。多科协作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治。
高娜韩薇慈维苹廖华杜娟
关键词:白塞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