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睿才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下肢
  • 3篇下肢骨折
  • 3篇骨折
  • 2篇牵引术
  • 2篇肿瘤
  • 2篇转移癌
  • 1篇岛状
  • 1篇岛状皮瓣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提高生存质量
  • 1篇逆行
  • 1篇逆行岛状
  • 1篇逆行岛状皮瓣
  • 1篇皮瓣
  • 1篇皮肤缺损
  • 1篇牵引架
  • 1篇切除
  • 1篇缺损
  • 1篇人工股骨头

机构

  • 7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7篇方睿才
  • 3篇邵大红
  • 3篇刘伟
  • 2篇严萍
  • 2篇杨华
  • 1篇赵晓芳
  • 1篇王熙才
  • 1篇许建波
  • 1篇许建波
  • 1篇邹天南
  • 1篇肖砚斌
  • 1篇雷云坤
  • 1篇姚振强
  • 1篇廖永兴
  • 1篇张晋煜
  • 1篇蒋永新
  • 1篇郭淑春
  • 1篇袁涛
  • 1篇许翔英
  • 1篇李琳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云南医药
  • 1篇西藏医药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1999
  • 2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研究
1997年
本文对骨巨细胞瘤(GCT)的传统组织学分级与其生物学行为不甚相符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采用51例GCT为研究对象,以13例骨囊肿(良性)和15例骨肉瘤(恶性)为对照组,采用图像分析仪(IAT)对细胞核(GCT取基质细胞核),进行了形态计量研究(8项参量),DNA含量,DNA倍体类型研究,及术后复发病例的DNA倍性与其传统分级的比较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GCTⅠ级和Ⅱ级之间无显著差别,且它们的生物学属性在潜在恶性和低度恶性范畴。研究还揭示GCT的DNA≥5c细胞数超过7%者系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病例。
李琳许建波方睿才邹天南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DNA生物学行为
MRI早期诊断脊椎转移癌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评价MRI对脊椎转移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脊椎转移癌的MRI资料,并与其他影像资料比较。结果全部患者MRI均有明显异常;X线平片仅6例显示明显骨破坏;4例同时行CT检查者仅1例明确诊断为转移癌;4例同时行核素骨扫描检查,在两者能同时显示的脊柱区域,骨扫描异常区MRI信号均有改变,另2例患者共5个椎体MRI信号有局灶改变而骨扫描无异常。结论MRI是诊断脊椎转移癌的一种敏感的影像方法。
姚振强方睿才杨华刘伟
关键词:脊椎肿瘤肿瘤转移成像NMR
下肢骨折病人应用跷式骨折牵引支架的护理被引量:2
2002年
严萍郭淑春方睿才邵大红
关键词:下肢骨折牵引术护理
跷式骨科牵引架的研制和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制一种一架通用的骨科牵引架。方法在我们发明的跷式下肢骨折牵引架的基础上,结合人体各部位牵引治疗的不同需要,对各构件进行多用途改造设计并新增构件,使其在需要时能重新组成各种类型的牵引架,材料选用金属。结果经6次样机实验与修改,研制出可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牵引的跷式骨科牵引架,结构包括可拆卸和重组的主件(主架,副架,基架)和辅件(L形架、功能扩张板、稳定杆)以及各种连接件等。经102例的住院、门诊和家庭患者的应用,重组功能和疗效均达到了要求,效果满意。结论一台(架)具备全部骨科牵引架功能的装置(跷式骨科牵引架)的设计和制造是能实现的,并能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方睿才邵大红方律刘伟许翔英
关键词:骨科牵引架住院下肢骨折门诊材料选用
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1997年
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赵晓芳雷云坤方睿才杨忠庆踝周围及跟部皮肤缺损,深部组织外露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称较难处理的问题,随着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近年来利用带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上述部位皮肤缺损的临床报...
赵晓芳雷云坤方睿才杨忠庆
关键词:皮肤缺损腓肠神经岛状皮瓣
跷式下肢骨折牵引支架的研制和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支架,以克服传统下肢骨折牵引治疗支架的弊端。方法跷式牵引支架借鉴跷式运动原理设计,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主架、附架、基架和配架组成,主、附架以基架为支点可在牵引中作跷式运动。结果该支架性能良好,确保了牵引力线不变和骨折端无活动。临床应用32例,效果良好。结论该支架克服了传统牵引支架的主滑轮位置固定不变在临床应用中造成的弊端,患者痛苦少,护理方便,疗效提高。
方睿才邵大红杨华刘伟廖永兴严萍叶继萍
关键词:下肢骨折外固定器牵引术
骨恶性肿瘤及骨转移癌瘤段切除重建的方法和意义
1999年
目的:本文是为了探讨、评价骨恶性肿瘤及骨转移癌瘤段切除重建的意义,此法对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应用瘤段切除后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是原发还是继发,肿瘤生长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修复。1、北京亚华公司提供的长柄人工股骨头6例;2、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牙托粉假体)4例(全肱骨假体1例、肱骨上段假体1例、桡骨远段假体1例、加长人工股骨头假体1例);3、自体腓骨骨移植显例、自体排骨加髂骨移植1例;4、瘤段切除后关节融合术3例,5、腓骨上端骨肉癌瘤段广泛切除1例。结果:1、近期疗效:18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14例占87%,术后疼痛减轻2例占13%。下肢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者均在3周下床活动走路中不使拐仗着占66%、使用单拐者占33%。2、中远期疗效:术后随访5月-13年,平均4.8年,现存活共计11例占74%。结论:瘤段切除后应用上述不同的方法修复重建保留肢体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能恢复肢体绝大部分和部分功能、消除和减轻疼痛、延长寿命、减低残疾率,提高生存质量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建波肖砚斌蒋永新袁涛张晋煜王熙才方睿才
关键词:骨恶性肿瘤骨转移瘤段切除人工股骨头提高生存质量癌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