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凤
- 作品数:30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不同诱因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诱因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疾病分为EB病毒感染组(12例)、肿瘤相关组(13例)和免疫疾病组(10例)。将EB病毒感染组患者HPS相关临床特征在2周内全面表现者设为早期表现组(5例),> 2周者设为迟发表现组(7例)。EB病毒感染组及肿瘤相关组HPS患者中,对确诊并行干预性治疗120 d内死亡者设为近期死亡组,超过120 d死亡、包括长期存活者为非近期死亡组。分析HP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转归等指标。结果:HPS患者以发热、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减少、肝功能损伤为初发表现多见,病程中多出现脾肿大、进行性贫血及全身多部位感染,部分患者有胸、腹腔、心包腔积液。EB病毒感染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肿瘤相关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免疫疾病组血小板计数较肿瘤相关组和EB病毒感染组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较EB病毒感染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早期表现组HPS患者乳酸脱氢酶、铁蛋白水平及HPS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迟发表现组患者。近期死亡组HPS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铁蛋白水平较非近期死亡组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水平较非近期死亡组患者明显降低。结论:HPS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尤其是EB病毒感染HPS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 杨学兵陆雯萍余先球施小凤丁宏胜陆益龙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EB病毒乳酸脱氢酶血清铁蛋白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归巢被引量:3
- 2012年
-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由很多组织分离得到,同时也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MSCs具有一些内在特性,如免疫抑制、组织修复、促进造血重建及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这些特性使得MSCs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MSCs输入动物体内后,在体内的迁移归巢、存活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均不明确。该文归纳总结了相关文献后发现,影响MSCs在各组织归巢的因素很多,包括肺的滤筛作用、MSCs的数量、培养条件及病理状态等,其中病理状态(即组织损伤程度)具有关键作用。MSCs可特异性地归巢到组织损伤部位,其迁移方向遵循趋化因子浓度梯度,这一过程包括多种配体及其受体的参与。深入了解MSCs移植后在体内的归巢过程将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施小凤朱彦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归巢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干性”的保持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造血干细胞(HSCs)"干性"的保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离纯化脐血HSCs-CD34+细胞,并分组培养:A组,CD34+细胞单独培养;B组,加细胞因子;C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直接接触);D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不接触);E组,加MSCs(直接接触);F组,加MSCs(不接触)。0、7、14d分别计扩增倍数、单位细胞数形成集落能力、CD34+比率,计数7d时各组CD34+、CD34+CD38-比率。结果随着时间延长扩增倍数增加(尤其B组),形成集落的能力和CD34+细胞比率渐下降,但E、F组下降不明显。结论以MSCs为滋养层,对HSCs扩增作用不明显,但可更好地保持HSCs的"干性";这种保持"干性"的作用依赖于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黏附作用。
- 施小凤尤海燕巴荣朱彦费小明陆益龙罗敏庄琴余先球王丽霞张广莲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性
- bFGF增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建造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施小凤傅晋翔
- 关键词:造血细胞FGF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SC造血干细胞MSC
-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输注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HSCs)共同移植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将扩增的Balb/c小鼠骨髓MSCs与骨髓共同经尾静脉输入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同系小鼠体内(联合输注组),并设单输骨髓细胞的HSCs组、单输间充质干细胞的MSCs组以及输培养基的对照组,每隔5d计数白细胞,计算动物死亡率。将乙酰乙酸碳氧荧光素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输入SCID小鼠尾静脉,24h后取肺、心、肝、脾、肾和小肠组织做冰冻切片;取骨髓、肝脏及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鼠骨髓中人特异性β2-微球蛋白。结果细胞输注后,联合移植组的白细胞恢复快,12d左右恢复正常,死亡率(3/11)低于HSCs组(5/10)、MSCs组(4/4)、输培养基的对照组(11/11)。人MSCs输入SCID小鼠后24h,其在体内的分布依次为肺、肾、脾、肝,小肠及心脏组织中几乎无阳性细胞,骨髓中有极少MSCs。结论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输能促进造血恢复。
- 施小凤傅晋翔李军陈萍袁育青黄海雯孙谕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 高清晰共聚焦显微镜结合生物发光系统用于动物体内实时血栓形成的观察
- 血栓性疾病发病率高居各类系统疾病发病之首,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研究血栓的形成成为明确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血栓的形成是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血小板,凝血系统,血流等血管内外各种因素的调控。早期检测血栓形成是在...
- 刘怡晨陈敏李东亚施小凤
- 关键词:血栓形成荧光标记
- 文献传递
- 干燥综合征误诊为过敏性紫癜1例被引量:1
- 2005年
- 施小凤陆益龙朱彦
- 关键词:紫癜误诊
- 急性红血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 2007年
- 施小凤朱彦傅晋翔陆益龙罗敏庄琴巴荣
- 关键词:急性红血病文献复习腹痛腹泻重度贫血无出血湿罗音
- 利用高清晰共聚焦显微镜结合生物发光系统观察体内实时血栓形成
- 2020年
- 体内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受到血小板、凝血系统、血管影响外,也受到血流的影响。既往检测血栓形成的方法是在体外模拟或静态下完成的,所以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的血栓形成过程。近几年,新开发的高清晰共聚焦显微镜结合生物发光系统可以直接用在动物体内条件下观察血栓形成。科学家们利用该系统对血栓的形成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该系统的操作过程、利用该系统发现的血栓分层结构、血栓分层结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等作一综述。
- 刘怡晨陈敏李东亚施小凤
- 关键词:血栓形成
- 骨髓T细胞高表达TNF-α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病理中的作用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骨髓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变化、分泌的细胞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检测骨髓TNF α水平 ,多色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膜型、胞浆内TNF α含量 ;纯化T细胞经植物凝血素 (PHA)、Flt3配体 (FL)及白介素 2 (IL 2 )激发后培养上清中TNF α水平 ;T辅助细胞 (Th)亚群改变。结果 AA患者骨髓中TNF α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P <0 0 5 ,且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负相关 (r=0 78,P <0 0 5 )。患者骨髓T细胞无膜型TNF α及受体表达 ,CD4 + 和CD8+ 细胞胞浆中TNF α含量显著增加 ,但两者无差别 ;淋巴细胞经PHA、FL及IL 2激发后培养上清中TNF α水平升高 ,尤以PHA的作用最为显著 ;AA患者骨髓中T细胞极化异常 ,Th1细胞比例增多 ,Th1/Th2增高。结论 AA患者淋巴细胞极化异常 ,Th1细胞比例增多 ,骨髓中T细胞胞浆中TNF α含量显著增多是AA骨髓衰竭的原因之一。
- 傅晋翔施小凤黄海雯李军陈萍孙谕
- 关键词:TNF-Α骨髓T细胞胞浆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