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洁
-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新文学乡土叙事的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16年
-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改造乡土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成为知识界的共识,因此书写乡土成为新文学的重要内容。乡土文学叙事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和想像着乡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乡土文学研究也与之同步共振。在浩如烟海的乡土文学研究中,特别是近年来,新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丰富,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从而明确未来乡土文学研究方向。
- 晏洁
- 关键词:乡土文学
- 从同途到异路——论鲁迅与周作人思想转向分歧的隐性存在
- 2013年
- 有着共同成长背景与教育背景的鲁迅与周作人曾一起参与了新文化运动,他们在新文学创作与新文学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鲁迅认同了左翼倡导的革命暴力,而周作人走向了隐逸的自我园地。我们认为这种思想转向的分歧是必然的,因为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与思想启蒙中早已隐性存在着一个乡土的两种言说与个人观点的同质对立。
- 晏洁
- 关键词:分歧
- “儒”变:鲁迅小说中的乡绅叙事被引量:2
- 2017年
- 所谓乡绅者,即“乡间的绅士”也。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具备何种资格才可成为乡绅呢?中外学者对于这一问题,都给出了近乎一致的答案:乡绅就是“在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受过教育的读书人,他们一般都完成了读书人所必读的内容,而且已经通过了一两级通向仕途的科举考试”。
- 晏洁宋剑华
- 关键词:鲁迅小说《彷徨》《呐喊》
- 心境自造——论鲁迅与其小说中“边缘者”形象的互文关系
- 2017年
- 在社会急剧转型之时,游移于社会与文化边缘的青年知识者是这一特定时代的必然现象,鲁迅用文学的方式对边缘者形象进行了书写。鲁迅作品里的边缘者体验着无家、无业与无友的孤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进退失据而彷徨失意的背后,是一种不可和解的、决绝的精神气质。边缘者形象的如此呈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鲁迅将自己对于传统的深刻思考与个人生命体验加在了他们身上,因此源于鲁迅心境的边缘者形象与鲁迅本人之间构成了互文关系。
- 晏洁
- 关键词:生命体验互文关系
- 两种启蒙话语的对立与冲突——论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现代性价值观的思想差异性被引量:4
- 2006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之间所发生的那场思想论争,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把本应该属于“五四”启蒙话语范畴的见解分歧,纳入到了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斗争去加以定论,故而从本质上遮蔽了两者论争的时代意义与深远影响。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之间的思想交锋,集中体现着东洋派留学生与西洋派留学生的不同人生态度,以及他们对于现代性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反映着转型期精英知识分子的矛盾文化心态。
- 宋剑华晏洁
- 对立与统一:中国近现代东、西洋留学生救国思想再探讨
- 2007年
-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大国的威严,民族危机异常深重。随着中国社会民族危机的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分别前往日本或西方去学习救国安邦的先进思想,并最终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代性价值观念:东洋派留学生在日本的迅速崛起中,认识到了"尚武"精神是日本人兴国的重要手段,进而希望用暴力革命去实现中国崛起;而西洋派留学生则在欧美国家里,看到了"民主"精神的巨大引导作用,故希望用欧美式的民主法治思想来改变中国文化的落后状态。
- 宋剑华晏洁
- 关键词:民主武力
- 论中国新文学乡土叙事的发生及其理论溯源
- 2017年
- 发现和改造乡土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界对于中国社会未来道路走向的一个基本共识,积极参与国家改造与社会进步的新文学将乡土作为主要题材,对其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地书写。由于"乡土"这一概念丰富与复杂的内涵,围绕"乡土"这一社会空间与文化空间,新文学呈现出形态各异的乡土叙事,使乡土文学不仅成为现代性思潮交锋的重要场域,也成为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言说自我的重要方式。
- 晏洁
- 关键词:乡土叙事
- 关于鲁迅与现代评论派论争的评价的综述
- 2007年
- 对于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的评价从论争发生之后就开始了,在1949年之前不同的政治立场产生了观点截然相反的评价。而在1949年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陆,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的确立和占统治地位,对这场论争评价的观点是统一的,即批判现代评论派。90年代以后,海外学者的评价传到了大陆,大陆学者们也开始从不同的视角,而不仅仅是从政治批判的角度来评价论争,这些评价让我们对这场论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中的意义有更深入地了解。而这场论争实质上是二十年代的精英知识分子对于拯救中国的道路,即究竟是西方民主政治还是东瀛文化中的尚武精神的论争。
- 晏洁龙峰
- 关键词:现代评论派论争
-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景”叙事被引量:4
- 2013年
- "乡景"叙事作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诉诸于读者视觉神经的直观意象,直接表达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乡土中国的不同看法。比如启蒙视域中的凋敝"乡景"、革命视域中的苦难"乡景"以及审美视域中的田园"乡景",都是中国现代作家以不同的切入视角,去力求真实再现乡土中国的一种努力。因此,不同类型的"乡景"叙事,便以不同色彩的艺术画面,既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又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审美追求的多样性。
- 宋剑华晏洁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影像中国
-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民叙事
- 2014年
- '农民'一词在《中文大辞典》中的解释为'从事稼穑之人也'1,《辞海》中的解释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包括农奴与农业工人)'2。从不同版本的词典对'农民'一词的解释中,可以发现'农民'中的'农'指的不是农村而是作为一种职业的'农耕'。斯科特也指出'对‘农民’一词的大多数定义都至少包括两条特征。首先,农民是农业耕作者'3。因此,'农民'是以耕种为主要职业的群体。乡民。
- 晏洁
- 关键词:乡民辞海农民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