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爱琴

作品数:11 被引量:9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雷达
  • 11篇测雨
  • 10篇测雨雷达
  • 7篇热带
  • 7篇热带测雨卫星
  • 7篇雷达探测
  • 7篇降水
  • 6篇积雨云
  • 5篇星载
  • 5篇星载测雨雷达
  • 3篇夏季
  • 2篇廓线
  • 2篇层云
  • 2篇层云降水
  • 1篇对流降水
  • 1篇雨量
  • 1篇雨量计
  • 1篇云顶高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中国卫星海上...

作者

  • 11篇曹爱琴
  • 10篇傅云飞
  • 9篇冯沙
  • 6篇刘显通
  • 5篇刘鹏
  • 3篇李锐
  • 3篇刘奇
  • 3篇王雨
  • 2篇李天奕
  • 2篇刘鹏
  • 2篇刘勇
  • 2篇郑媛媛
  • 1篇张爱民
  • 1篇胡运芳
  • 1篇杨元建

传媒

  • 4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2008年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
热带测雨卫星(TRMM)测雨雷达探测产品资料 2A25 中“其它”类型降水一直被忽略,它具有什么物理含义也无从知晓。本文利用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十年夏季亚洲“其它”类型降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它”类型降水样本中...
傅云飞刘鹏曹爱琴冯沙刘显通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降水积雨云
文献传递
星载测雨雷达和测云雷达对降水云团联合探测的初步分析
在地球—大气系统中,云和降水对辐射能量收支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认识降水云团结构特性至关重要。利用测雨雷达探测可以得到降水云中降水粒子的信息,给出降水结构和降水类型等信息,但测雨雷达波长长,不能对云粒子进行探测;测...
曹爱琴傅云飞
关键词:CLOUDSAT
文献传递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
热带测雨卫星(TRMM)测雨雷达探测产品资料2A25中"其它"类型降水一直被忽略,它具有什么物理含义也无从知晓。本文利用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十年夏季亚洲"其它"类型降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它"类型降水样本中包含...
傅云飞刘鹏曹爱琴冯沙刘显通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
文献传递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
傅云飞刘鹏曹爱琴冯沙刘显通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被引量:19
2010年
热带测雨卫星(TRMM)测雨雷达探测产品资料中"其他"类型降水一直被忽略,它具有什么物理含义也无从知晓。文中利用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10年夏季亚洲"其他"类型降水进行了研究。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其他"类型降水的平均廓线表现了积雨云云砧特征,其廓线峰值(约0.6—1.0 mm/h)高度位于8—10 km,且云砧顶部具有0.8以上的可见光平均反射率和低于215 K远红外平均亮温;根据个例中积雨云云砧廓线特点,文中定义5 km以上各层累计降水率大于1 mm/h为云砧廓线,对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样本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云砧样本占"其他"类型降水样本总数的近70%;统计结果还表明夏季亚洲积雨云云砧出现频次为0.1%—0.4%,它至少超过对流降水频次的十分之一,亚洲云砧出现频次的特点是陆面高于洋面;云砧的结构特点表明云砧平均厚度3—4 km,其底部高度约6 km,顶部高度在10—12 km;云砧的平均可见光反射率在0.8—0.9,远红外平均亮温低于220 K。
傅云飞冯沙刘鹏曹爱琴刘显通李锐刘奇王雨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
中国南方地基雨量计观测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降水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和中国40°N以南地区约430个台站雨量计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98 2005年中国南方地区这两种降水资料气候分布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降水资料在2.5°空间水平分辨率上,所描述的中国南方降水率气候分布在多年年平均和季平均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降水率极值和极值区范围大小等细节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地面雨量计结果相对PR结果偏高,其中中国南方50%以上地区两者相差在1 mm/d以内、30%的地区两者相差在1-2 mm/d,夏季差异可超过2 mm/d。对两种降水资料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地面雨量计空间分布密度是影响两者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当格子内雨量计超过6个时,两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7;夏季两种降水资料的相关性都比其他季节差,不论格子内的雨量计数量多与少;对流降水多发地区,两种降水资料之间的差异大于层云降水多发地。利用PR探测结果对夏季青藏高原多年月平均降水率分布及高原东、西部的降水特点的分析表明,6月高原东部出现2 mm/d左右的降水区,而在7和8月1 mm/d的降水区域基本覆盖了除高原西部以外的整个高原,其中高原中部地区出现降水率近3mm/d的大值区。月降水距平的时间演变表明,高原降水偏少月份要多于偏多月份。
刘鹏傅云飞冯沙曹爱琴杨元建李天奕自勇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雨量计降水率青藏高原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
傅云飞刘鹏曹爱琴冯沙刘显通李锐刘奇王雨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夏季亚洲对流与层云降水雨顶高度气候特征被引量:31
2012年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的10年探测结果,对夏季亚洲对流降水与层云降水雨顶高度分布、雨顶高度与地表降水强度的关系、雨顶高度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平原的多数(70%以上)对流降水雨顶高度分布在8—12和5—10km,其他地区分布在5—9km;陆面对流降水雨顶平均高度高于洋面。洋面和陆面层云降水雨顶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多在5—8km。夏季亚洲浅对流降水比例少,而深厚对流主要出现在中国东部平原、西南、印度次大陆西部至伊朗高原东部地区,比例约40%。洋面和陆面的弱对流降水的雨顶平均高度在7—8km,弱层云降水相应的雨顶平均高度多小于7.5km;陆面约90%的强对流降水雨顶平均高度在9km以上,而强层云降水雨顶的平均高度通常不超过8.5km。夏季亚洲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雨顶平均高度均随着地面平均降水率的增大而升高,两者遵从二次函数关系。对流降水及层云降水频次、强度和雨顶高度的日变化峰值分析表明,陆面这些参量的日变化强于洋面,并且三者的日变化基本同步。
傅云飞曹爱琴李天奕冯沙郑媛媛刘勇张爱民
关键词:星载测雨雷达降水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
热带测雨卫星(TRMM)测雨雷达探测产品资料2A25中"其它"类型降水一直被忽略,它具有什么物理含义也无从知晓。本文利用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十年夏季亚洲"其它"类型降水进行了研究。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其它"类型降水的...
傅云飞刘鹏曹爱琴冯沙刘显通李锐刘奇王雨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
文献传递
基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对流和层云降水季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62
2008年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10年探测结果,就季尺度亚洲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降水频次和强度及降水垂直结构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冬三季东亚季平均降水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雨强一般不超过10mm/d;夏季,沿孟加拉湾、中国西南、中国东部至日本的大片雨区中出现了大于12mm/d强降水;亚洲陆面对流和层云降水强度均弱于洋面。亚洲山地强迫不但可引起迎风坡上千公里长度的高降水频次和强降水带,而且导致其下风方向降水频次减少。季尺度降水频次分析表明,亚洲大部分地区对流降水频次小于3%;而层云降水频次一般大于3%,最高可超过10%;副热带高压南侧及西南侧的热带地区对流和层云降水频次均高于副热带高压北侧及西北侧的中纬度地区;降水频次的区域分布还表明,春季中南半岛至中国华南及南海南部对流活动多于同期的印度次大陆。季平均对流和层云降水廓线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雨顶"高度的季节变化,即降水云的厚度变化;两类降水平均廓线季节变化的区域性差异表明,热带外地区较热带地区显著、陆面较同纬度洋面显著、孟加拉湾比南海显著,而南海和西太平洋暖池无明显的季节变化。此外,降水结构的剖面分析还表明对流降水存在4层结构、层云降水存在3层结构。
傅云飞张爱民刘勇郑媛媛胡运芳冯沙曹爱琴
关键词:对流降水层云降水降水频次降水强度降水廓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