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彬
- 作品数:47 被引量:51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一种Sercon质谱离子源加热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ercon质谱离子源加热器,包括:温度控制装置、热电偶和加热炉;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市电和加热炉电性连接;加热炉可拆卸地套设于离子源的外周侧,并与离子源的外壁接触;热电偶插设在加热炉和离子源外壁之间,...
- 朱同彬王华杨霖文冬妮
- 文献传递
- 土壤厌氧还原消毒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研究被引量:24
- 2014年
- 试验采用土壤淹水同时添加有机物料的方法创造土壤厌氧还原环境,抑制香蕉连作土壤中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OC)的数量。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同时添加玉米秸秆的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 H,降低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土壤中NO3–-N的浓度;土壤淹水同时添加玉米秸秆的处理过程中,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显著降低;土壤淹水同时添加石灰或玉米秸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FOC的数量,其中每千克土添加20 g玉米秸秆的处理中FOC数量下降最多,仅为对照处理FOC数量的2.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同时每千克土添加5 g玉米秸秆可以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生,防效为69.5%。因此,土壤淹水同时添加有机物料是一种可以防控香蕉枯萎病的高效和环保的方法。
- 黄新琦温腾孟磊张金波朱同彬蔡祖聪
- 关键词:有机物料尖孢镰刀菌
- 岩溶区农业种植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土壤有机氮矿化是供应无机氮的主导过程,研究其变化对于认识土壤氮素有效性和指导氮肥施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在云南建水、蒙自和勐腊岩溶区选取脐橙地、玉米地和橡胶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临近未受人为扰动的草地或原始林地作为对照,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岩溶区草地或原始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后石灰土有机氮矿化(MNorg)速率变化,并区分了易分解有机氮矿化(MNlab)和难分解有机氮矿化(MNrec)对MNorg的贡献。结果表明,原始林地土壤MNorg(8.94 mg N∙kg^-1 d^-1)显著高于草地(1.41~2.46 mg N·kg^-1 d^-1),且均以MNlab为主。其中,草地MNlab对MNorg贡献率可达80.6%~93.1%,而在原始林地中该贡献率达到62.2%。岩溶区草地或林地开垦种植经济作物显著降低MNorg速率,其MNorg速率为0.53~0.89 mg N∙kg^-1 d^-1,下降比例达62.5%~90.1%。这种差异主要受MNlab和MNrec影响,由草地开垦种植脐橙和玉米后土壤MNorg下降主要归于MNlab速率下降,而MNrec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原始林地开垦种植橡胶后土壤MNorg下降主要归于MNlab和MNrec速率的共同下降。岩溶区草地或原始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钙和全镁含量及土壤田间持水量、pH、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降低,且与土壤MNorg和MNlab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农业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
- 文冬妮杨程杨霖秦兴华孟磊何秋香朱同彬Christoph Müller
- 关键词:岩溶区农业种植矿化速率
- 优化施肥对设施蔬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高强度利用下设施蔬菜地的施肥过量问题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严重退化,合理施肥是维持蔬菜地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两种施肥方式下连续种植番茄和辣椒后土壤理化性质、线虫群落及蔬菜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土壤p H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9.0%和6.9%.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提高了土壤线虫数量和食细菌线虫的相对多度,但降低了食真菌线虫和植食性线虫的相对多度.两季蔬菜种植过程中,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寄生线虫成熟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优化施肥土壤线虫通路比值(0.67~0.84)显著高于常规施肥(0.39~0.64),前者土壤食物网的分解途径以细菌为主,而后者则为真菌控制.综合土壤理化性质、线虫数量和群落及蔬菜产量指标,优化施肥措施能够在促进蔬菜生长的同时,显著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 朱同彬陈小云张金波刘满强周可新蔡祖聪
- 关键词:施肥设施蔬菜线虫群落组成
- 一种用于采集土壤温室气体的气瓶抽真空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采集土壤温室气体的气瓶抽真空装置,包括盖体和中空且上部开口的筒体,所述盖体可拆卸的密封在所述筒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筒体内部形成真空室;在所述盖体上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处于所述抽真空室内,并且所述...
- 朱同彬汪军杨慧
- 文献传递
- 一种消除设施菜地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的方法
- 一种消除设施菜地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硝态氮快速累积,并伴随着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的蔬菜地土壤中加入粉碎的易降解有机物料,同时淹水处理并监测土壤pH值、NO<Sub>3</Sub><Sup>-</Su...
- 蔡祖聪张金波朱同彬
- 文献传递
- 氮肥和秸秆用量对水稻—小麦轮作体系土壤团聚体组分及碳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5年的水稻—小麦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与秸秆配施(氮肥和秸秆用量均为4个水平)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各组分中全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秸秆及氮肥与秸秆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2 mm团聚体的含量。同时,氮肥和秸秆的添加均增加了土壤全氮、全碳在大团聚体中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具有积极的意义。不同氮肥与秸秆配施对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测定的氮、碳形态有关。
- 解钰朱同彬
- 关键词:氮肥土壤团聚体全氮水稻小麦
- 岩溶区和碎屑岩区林地和农田土壤氮矿化过程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15)N标记法和MCMC氮素转化模型,研究了岩溶区(石灰性土壤)和碎屑岩区(红壤)林地和农田土壤易分解有机氮矿化(M_易)、难分解有机氮矿化(M_难)和总有机氮矿化(M_总)速率。结果发现,土壤矿化速率受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影响。林地石灰性土壤M_总(3.71mg N/kg)显著低于林地红壤(5.57mg N/kg),石灰性土壤M_(Nlab)(1.81mg N/kg)与M_(Nrec)(1.90mg N/kg)相近,而红壤M_易(4.60mg N/kg)显著高于M_难(0.96mg N/kg)。林地变为农田后,石灰性土壤M_总显著提高,而红壤显著降低。与林地相比,岩溶区农田土壤M_易提高了72.5%,而M_难下降了33.7%。碎屑岩区农田土壤M_易和M_难分别降低至2.47和0.46mg N/kg。岩溶区土壤CaO和MgO含量与M_易呈显著负相关,而与M_难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岩溶区土壤钙镁含量是影响氮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
- 曾四满刘满强陈小云朱同彬曹建华Christoph Müller
- 关键词:岩溶区^15N矿化速率
- 重度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本文以云南省蒙自市西北勒乡碧色寨村石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岩溶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介于0.14~1.7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有较大差异;(2)研究区土壤12项养分指标可归结为3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90.69%,其中PC1主要包含了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锰,PC2主要综合了有机碳、全氮、全钙和有效锌,有效铁对PC3具有较大的贡献。(3)对不同用地类型土壤养分的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火龙果地>林地>封育草地>玉米地,表明植树造林及火龙果种植等方式能有效改善石漠化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建议对样区的石漠化治理应以封山育土为前提,以生态恢复为目的,通过种植火龙果与修复林地改善样区土壤状况,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体系。
- 朱梓弘杨程谢银财王群朱同彬
-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土壤养分
- 稳定碳同位素在湘中千佛洞上覆土壤-滴水-现代沉积物的迁移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通过对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湘中千佛洞洞外大气-上覆土壤气-洞穴空气二氧化碳含量(pCO_(2))及其碳同位素(δ13CCO_(2))、 8个洞穴水体(4个滴水、 3个地下河水、 1个池水)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以及洞穴现代沉积物碳同位素(δ13C)的连续监测,初步获得了监测时段内千佛洞岩溶系统中δ13C在垂直方向上运移的变化特征,并得到以下3点主要认识:1)千佛洞上覆土壤气、洞穴空气pCO_(2)及δ13CCO_(2)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pCO_(2)偏高,δ13CCO_(2)偏轻,冬季则相反。降水量和温度是土壤pCO_(2)及δ13CCO_(2)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千佛洞洞穴水体δ13CDIC值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偏轻,冬季偏重,表明土壤pCO_(2)及δ13CCO_(2)对其影响较大,说明该洞洞穴水体δ13CDIC可以较好地响应外界环境变化。此外,4个滴水点δ13CDIC值在变幅和绝对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受到不同滴水点的运移路径和滴水速率等因素的影响;3)千佛洞现代沉积物δ13C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说明该洞现代沉积物δ13C可以较好地继承滴水中的δ13CDIC信号。千佛洞的初步观测结果为利用该洞穴或者临近区域洞穴沉积物开展古气候重建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 光凯悦李云霞田怡苹李嘉燕杨晨曦朱同彬黄庭悦李苗发雷国良饶志国
-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洞穴滴水现代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