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向玉

作品数:25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
  • 10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影像
  • 5篇扩散
  • 4篇肿瘤
  • 4篇扩散张量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疾病
  • 3篇血管造影
  • 3篇影像学
  • 3篇造影
  • 3篇张量成像
  • 3篇扩散张量成像
  • 3篇脊髓
  • 3篇肝癌
  • 3篇磁共振扩散
  • 3篇磁共振扩散张...
  • 2篇动脉
  • 2篇多模态

机构

  • 14篇山东省立医院
  • 10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医学影...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23篇朱向玉
  • 8篇武乐斌
  • 4篇王光彬
  • 3篇宋少娟
  • 3篇邱秀玲
  • 3篇王刚
  • 2篇孙自玲
  • 2篇刘绍玲
  • 2篇刘作勤
  • 2篇陈立光
  • 2篇李春卫
  • 2篇王翠艳
  • 2篇魏煜龙
  • 2篇史浩
  • 2篇王涛
  • 2篇王静
  • 2篇袁振国
  • 1篇昝志生
  • 1篇李清军
  • 1篇赵斌

传媒

  • 11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观扩散系数鉴别前列腺中央腺体癌和前列腺增生的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中央腺体(CG)区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收集行DW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CG区PCa和BPH各23例,分别为PCa组和BPH组,DWI序列b值分别取300、500和800s/mm2并自动生成ADC图。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各组DWI图像信噪比(SNR)和病灶的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相同病灶不同b值时SNR和ADC有无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相同b值时PCa和BPH的ADC值有无差异,并利用ROC分析ADC鉴别PCa和BPH的曲线下面积(Az)、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G区PCa在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不同b值时,DWI图像的SNR之间及相同病灶的ADC值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相同b值条件下,PCa和BPH的ADC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b=300、500、800s/mm2时,Az分别为0.89、0.91、0.94;b=800s/mm2时取最佳临界值为1.305,敏感性、特异性均达87%。结论CG区PCa病灶区ADC值明显下降,与BPH表现具有显著差异;ADC值有助于CG区PCa和BPH的鉴别,对于提高CG区PCa的检出率具有重大意义。
王翠艳朱向玉王静张新娟邱秀玲魏煜龙王光彬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前列腺癌中央腺体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脊髓损伤的基础学及临床研究
脊髓损伤年发病率约为20~40/100万,大量截瘫等严重功能残障的患者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损失。早期准确反映脊髓损伤及其程度,了解轴突损伤再生及再髓鞘化过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脊髓损伤后治疗计划的...
朱向玉
关键词:脊髓损伤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成像病理生理机制影像学诊断
磁共振扩散张量及纤维束示踪成像对脊髓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弥散张量成像通过观察组织中异常运动的水分子来检测白质病变,已被证实非常有效;弥散纤维束成像则是运用三维后处理方法重建纤维束走行图。本文综述了弥散张量成像和弥散纤维束成像在脊髓肿瘤,损伤,炎症等脊髓疾病的特点,此方法比传统磁共振更能敏感检出和显示脊髓疾病,必将在临床有更广阔的应用。
朱向玉王光彬武乐斌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脊髓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的评价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1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病变处ADC值和FA值并按病变常规T2WI高信号阳性与阴性分组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常规MRI和DTI对颈髓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能完成DTI检查,后处理图像颈髓显示清晰,无明显图像变形及伪影。9例(29%)表现为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为(1183.44±121.96)×10-6mm2/s,相应FA值为(432.56±59.97)×10-3,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2例(71%)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阴性患者中,7例(32%)病变处平均ADC值及FA较正常值无明显变化;15例(68%)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1055.07±80.61)×10-6mm2/s,FA值为(501.87±41.09)×10-3,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常规T2WI为29.0%,DTI为67.7%;特异度常规T2WI为71.0%,DTI为22.6%;PPV常规T2WI为27.3%,DTI为72.7%;NPV常规T2WI为75.9%,DTI为24.1%。结论 DTI较常规MRI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慢性损伤,是一种显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武乐斌朱向玉王光彬林祥涛王涛
关键词:脊髓扩散张量成像颈椎病表观扩散系数部分各向异性
杜邦Cx4型兰敏胶片的感光特性测定
1996年
宋少娟杜立勇朱向玉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对比度医用X线胶片正常值范围
消化道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04年
消化道间质肿瘤是消化道间叶系肿瘤变迁而来的疾病新名词 ,是在免疫组织化学基础上的组织学诊断名词。在病理上 ,免疫组化检查c kit抗体及CD34抗体均多呈阳性 ,根据肿瘤内平滑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的分化程度 ,Rosai提出四类分法 ,即①平滑肌型 ;②神经型 ;③混合型 ;④中立型。本病多见于胃和小肠 ,食管罕见 ,结肠间质瘤恶性度较高 ;本文详细介绍GIST名称的由来 ,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
李春卫朱向玉武乐斌
关键词:消化道间质肿瘤影像学
运用图像融合技术提高CR影像质量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运用图像融合技术提高CR (computedradiography)影像的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ratio) ,从而有效地改善图像质量。方法 运用双IP(imageplate)技术获取影像后 ,将源图像在变换域进行图像配准。建立融合图像的数学模型 ,基于此模型获取各图像间加权系数 ,然后对源图像实施不同权重的加权平均得到融合图像。结果 融合图像信噪比比源图像可提高 2 7%左右。结论 双IP技术及图像融合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改善CR图像质量 ,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阮春李月卿王昌元田庆新朱向玉李祥林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融合图像匹配信噪比图像质量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在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DCE-MRA检查,计算机后处理得到下肢动脉血管树,并与其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3DDCE—MRA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清晰的下肢血管树图像。3DDCE-MRA对血管O~4级狭窄检出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级:76%、83%、77%和82%;1级:80%、82%、87%和95%;2级:84%、90%、96%和71%;3级:89%、91%、93%和98%;4级:92%、96%、97%和94%。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下肢动脉5级狭窄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级别和3DDCE—MRA检出敏感度、特异度显著相关。结论3DDCE—MRA评价在下肢动脉病变中血管分级、狭窄部位、程度等方面,与动脉DSA检查效果相同,为一种诊断老年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简便、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
朱向玉武乐斌史浩邱秀玲杨贞振
关键词:糖尿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外周血管疾病
DCE-MRI联合DWI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3.0TDCE-MRI联合DWI在小肝癌(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8个SHCC的3.0T MRI容积采集技术(LAVA),多期Gd-DTPA动态增强和弥散(DWI)影像特点。结果 SHCC在Gd-DTPA动态强化及DWI的影像学表现。68个SHCC病灶中,94.1%(64/68)在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5.9%(4/68)肝硬化背景明显者呈略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平扫T1WI86.8%(59/68)病灶表现为低信号,8.8%(6/68)表现为等信号,4.4%(3/68)表现为高信号。Gd-DTPA动态强化,75%(51/68)病灶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及平衡期呈低信号,8.8%(6/68)病灶动脉期及门脉期呈高信号、平衡期呈低信号,11.8%(8/68)病灶动脉期强化呈稍高信号、门脉期及平衡期呈等信号,4.4%(3/68)病灶动脉期及门脉期呈无强化等信号、平衡期呈稍低信号。结论小肝癌在DWI(b=500)上表现为高信号,绝大多数小肝癌在MR动态增强图像上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因此,联合DWI和DCE-MRI明显有助于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袁振国杨金永赵斌陈立光朱向玉
关键词:肝脏小肝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食管平滑肌类肿瘤影像学诊断的探讨(附46例分析)
2004年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类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分析4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平滑肌类肿瘤的临床、X线、CT资料。结果:46例中良性38例,恶性8例,良性病变大小在1~6cm之间,恶性病变在4~12cm之间;X线检查:良性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侧面呈弧形、半圆状充盈缺损,病变与食管壁的夹角多呈钝角,其表面粘膜皱襞展平消失,部分有单发或多发性小溃疡;恶性病变正面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粘膜破坏,有多发溃疡形成,相应部位腔外有软组织影。CT扫描:良性表现为管腔内外软组织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恶性表现为管腔内外软组织影,密度不均匀,边缘不光整,有分叶,强化时有边缘强化征象。结论:X线钡餐检查与CT扫描结合应用能提高食管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及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张淑香李春卫左海英戴洪金朱向玉
关键词:食管肿瘤平滑肌瘤放射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