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小田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社会史
  • 1篇学科
  • 1篇再社会化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风尚
  • 1篇社会史视野
  • 1篇事象
  • 1篇农业
  • 1篇清代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国
  • 1篇闲暇
  • 1篇闲暇生活
  • 1篇乡土
  • 1篇历史教学
  • 1篇历史叙述
  • 1篇庙会
  • 1篇民初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 4篇苏州铁道师范...

作者

  • 8篇朱小田

传媒

  • 3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东南文化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苏州铁道师范...
  • 1篇民俗研究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7
  • 1篇199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民间记忆方式与社群关系的成长——以一个江南乡村庙会为例案的跨学科考察被引量:9
2003年
芝村龙蚕会存储了诸多民间记忆 ,在跨学科的对话中解读这些记忆 ,是阐释近世以来芝村社群关系的可能途径。在宗教社会学视野中 ,庙会生活的一个独特侧面是其加强、象征和映射了一定的社群关系 ,但它终究只是一定区域内可以为其他社群共享的文化资源 ,所以社群关系的持续稳定状态 ,根本上倚赖其独享性的区位、经济和社会生活资源。
朱小田
关键词:民间记忆历史叙述
传统庙会与乡土江南之闲暇生活被引量:14
1997年
庙会萌芽于西周春秋时代的社祭和蜡祭。是一种以庙宇为依托,举行祭祀神佛、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庙会具有多重功能,但休闲娱乐始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传统乡村缺少整个社会性的娱乐,所以农村社会学家乔启明曾说:“我国农民,多无正当娱乐,迎神赛会,可说稍含娱乐性质”。对于他们来说[1],庙会简直就是狂欢节。
朱小田
关键词:庙会农业
论江南知识人的清末民国故土记事--从社会史文献生成的角度被引量:2
2016年
知识人既富在乡的经验,又经离乡后的历练,在20世纪以降的现代性追求中回望故土,留下了堪作社会史文献的故土记事。江南记事所关怀的底层社会,所触及的风土经验,所观照的日常共同体都是社会史特别倾心的生活面相。基于不同的价值观,知识人在对江南底层社会的现代性关怀中着意凸显某种生活状貌;依凭早期积累的日常经验,知识人深度理会江南风土世界的隐秘逻辑;通过对基本生活单元的特别关注,知识人在纵横交错的全盘视野中观照江南日常共同体的内部结构、历史情境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作为一手生成的社会史文献,江南知识人的清末民国故土记事以非常个性化的方式,区别于传统时代的文人浪漫书写,不仅在生活素材、历史解释和思维方式等方法层面,更在史实、史料与史家的关系等理论层面,对社会史书写贡献良多。
朱小田
关键词:清末民国社会史
日常史所谓“地方”——由蒋梦麟曾经的日常世界展开被引量:5
2012年
日常生活总是在地方环境中发生并与之相关。在跨学科视野里,日常史所谓"地方",并非纯粹的地理空间,而是包含着源于空间的日常事件和日常时间,即地方、日常、经历(史)三位一体。从蒋梦麟先生曾经的日常江南铺展开去,我们发现,日常史的地方不仅意味着共同体及其类型和区位,更包含了特定共同体的关系生成和话语表达、某类共同体的地域特色赋予,以及共同体在整体世界中的区位转换。由不同的"地方"出发,便于解析"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性知识和当地人观念,细究普通民众的生活样态,把握地方社会的时代特征。日常史的地方视角,多多得益于人类学以及社会学。
朱小田
关键词:共同体
社会史视野中的“俗例”——以江南“抢亲”为例被引量:4
2006年
“俗例”是习惯法的民间—地方性表达。作为婚约俗例的一部分,“抢亲”现象发生和存在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区域人文环境之中。在社会史视野中,有着清晰的探究俗例的路径。通过跨学科的对话,俗例的本质属性得到相对准确的把握。立足于民间—地方世界,构成俗例(抢亲)存在的民间、社群和官府等环境要素,能够得到合理的认识。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探寻,不仅俗例发生的经济结构、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等要件,而且俗例显现的特定形态,都可以得到比较贴切的解释。
朱小田
关键词:社会史
民初民俗再社会化论
1993年
民国初年,社会革命鼎新。一批迥异于传统民俗的“反民俗”事象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此,作为封建旧规范载体的人们,一时无法适从,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惶惑之中。本文以民俗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从社会环境与主体、个体与社会、经济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民俗本身的特殊发展规律方面揭示了民初人们民俗心理不适乃至失调的原因。为了使社会民俗心理沿着正常的健康的轨道发展,形成一代崭新的社会风尚,就必须完成民俗心理的转换。以社会学观点看,迅速完成这种转换,就是民俗再社会化。民初民俗再社会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笔者提纲挈领:划清“反民俗”的社会证质;有意识地、强制性的民俗再社会化;民俗再社会化的平衡。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和未竞之处,值得后人深思。无疑,这种探讨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人的现代化工程,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朱小田
关键词:再社会化民俗事象民俗心理民初传统民俗社会风尚
近代江南庙会经济管窥被引量:9
1997年
朱小田
关键词:江南经济近代经济史明代清代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力被引量:5
2000年
所谓历史理解力 ,是指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则 ,从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包括发现历史事实和符号差别的辨别力 ,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价值判断力 ,以及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的创新能力。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重构历史情境 ,把握历史条件 。
汪建红朱小田
关键词:辨别力历史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