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德弟

作品数:18 被引量:228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赤潮
  • 7篇海域
  • 5篇近海
  • 5篇长江口
  • 4篇近海域
  • 4篇浮游
  • 3篇营养盐
  • 3篇生态特征
  • 3篇邻近海域
  • 3篇浮游动物
  • 3篇长江口及邻近...
  • 3篇赤潮发生
  • 2篇营养化
  • 2篇上升流
  • 2篇甲藻
  • 2篇硅藻
  • 2篇富营养化
  • 1篇东海原甲藻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条件

机构

  • 18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8篇朱德弟
  • 5篇许卫忆
  • 4篇张传松
  • 4篇徐兆礼
  • 2篇卜献卫
  • 2篇李京
  • 2篇陈耕心
  • 2篇张经
  • 2篇王江涛
  • 2篇王修林
  • 2篇陆斗定
  • 2篇陈佳杰
  • 2篇任景玲
  • 1篇夏平
  • 1篇程岩
  • 1篇吕颂辉
  • 1篇陈巧云
  • 1篇张健
  • 1篇杜伟
  • 1篇王云峰

传媒

  • 6篇海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潮发生和蔓延的动力机制数值模拟被引量:12
2002年
海洋中发生的赤潮不是单纯的生物生态问题 ,而是在海洋动力环境条件控制下的生物生态问题 .对 4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来证明动力条件对赤潮的发生、蔓延所起的重要作用 .这 4种情况是 :( 1 ) 1 998年春实际发生在香港海域的赤潮的生消全过程 ;( 2 )改变潮差后的赤潮生消全过程 ;( 3)改变流场的扩散强度后的赤潮生消全过程 ;( 4 )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海区的周边地形来控制赤潮的蔓延途径 .这些模拟结果表明海洋的动力条件不仅对赤潮的蔓延发挥输运作用 ,而且对赤潮的形成有影响 。
许卫忆朱德弟卜献卫陈耕心
关键词:赤潮数值模拟动力机制动力条件海洋生态环境
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过程中营养盐作用初探被引量:35
2008年
张传松王江涛朱德弟王修林李京
关键词:赤潮营养盐硅藻甲藻
崎岖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与水环境状况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于2001年冬(2月)、春(4月)、夏(7月)、秋(10月)首次对崎岖列岛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与枯水期(2月)、丰水期(7月)的水质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法和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崎岖列岛附近海域共有浮游植物6门45属90种,其中赤潮生物有33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夏季(4.25×10^4个/dm^3),秋季(3.85×10^4个/dm^3),春季(2.66×10^4个/dm^3),冬季(5.20×10^3个/dm^3)。底泥中发现的藻类有80种,其中赤潮生物有31种,并发现一些甲藻孢囊及休眠孢子。底泥藻类丰度为12-612个/g,平均值为68个/g。主要有害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东海区的东海原甲藻P.donghaiense),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项圈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onilatum,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裸藻Eutreptiella gymnastica等。主要赤潮生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该海域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则超标严重,水质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朱根海施青松张健许卫忆朱德弟陈全震
关键词:浮游植物赤潮生物孢囊环境质量评价
2004年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的现场调查和分析被引量:43
2006年
2004年4~5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开展了赤潮原因种的大面观测并对期间爆发的特大赤潮进行跟踪调查,在56个站位采集了171份样品。表层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变化范围为2.5×103~6.0×107cells·L-1,最大值出现在122.94°E,30°N的rb12A站;中层东海原甲藻变化范围为1.0×103~5.32×106cells·L-1,最大值出现在rf40站。从水平分布看,东海原甲藻呈不均匀分布,从垂直分布看,赤潮爆发前原甲藻细胞在水体中层密集,大量增殖后上升到表层,爆发赤潮。
陈翰林吕颂辉张传松朱德弟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赤潮
东海甲藻赤潮前后典型断面营养盐变化及其补充初探被引量:7
2009年
根据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高发区两个航次的综合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大规模甲藻赤潮过程中典型断面的营养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了营养盐补充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营养盐持续补充在该海区甲藻赤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调查海区表层主要受长江冲淡水等陆源淡水补给作用的影响,而底层主要受台湾暖流补给作用的影响,且陆源补给作用对调查海区北部的影响强于南部,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南部的影响强于北部;长江冲淡水等陆源影响对硅酸盐、氮盐补给程度较高,其次是磷酸盐;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底层磷酸盐补给程度最高,对氮盐和硅酸盐的补给作用不明显;此外,底层沉积物释放作用可能也是硅酸盐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
李京石晓勇张传松宋国栋朱德弟
关键词:营养盐
赤潮发生的关键物理过程
首先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证明赤潮的发生条件满足物质守衡原理,即单位体积中赤潮藻细胞的自然增长率超过所在水体的扩散率并能持续适当时间才能发生赤潮。必然会提出一个假定:当赤潮藻细胞的自然增长率不能达到此条件时,靠后者的负效应即水...
许卫忆朱德弟卜献卫
关键词:赤潮物理机制上升流潮汐
文献传递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趋势与特点被引量:29
2007年
根据历史记载和近年调查实测资料,概述了浙江近岸海域赤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赤潮的特点与发生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各种不同类型藻类引发的赤潮频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甲藻赤潮的发生次数上升尤为迅速,赤潮出现的规模越来越大,有毒赤潮记录次数也显著增加。探讨了赤潮发生的一些原因,指出了建立科学评估有害赤潮影响体系和预警系统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与建议。
夏平陆斗定朱德弟杜伟
关键词:赤潮富营养化
海南东部河口和近岸海域总溶解态无机砷的分布及季节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对2006年12月和2007年8月航次海南东部河流、河口、近岸及地下水中的总溶解态无机砷(total dissolved inorganic arsenic,TDIAs,As5++As3+)进行了测定.2006年12月万泉河及河口、文昌/文教河及河口、近岸TDIAs的浓度分别为4.0~9.4、1.3~13.3、13.3~17.3 nmol.L-1,2007年8月万泉河及河口、文昌/文教河及河口、近岸、地下水TDIAs的浓度分别为1.6~15.5、2.4~15.9、10.8~17.6、未检出~41.7 nmol.L-1.结果表明,万泉河及文昌/文教河河流、河口TDIAs的浓度不存在显著性季节变化,较我国及世界其它河流、河口偏低,处于自然状态.砷在万泉河口和文昌/文教河口混合过程中均表现为保守混合.以文昌/文教河为例,初步估算出2007年文昌/文教河口地下水向沿岸砷的输送通量为1 153 mol.a-1,约为文昌/文教河砷入海通量的二分之一,表明海南东部沿岸地下水也是沿岸海区砷的主要来源之一.
曹秀红任景玲张桂玲张金娥杜金洲朱德弟
实际海域的赤潮生消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17
2001年
目前所了解的众多与发生赤潮有关的因素均非赤潮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而且不存在稳定的赤潮诱发因子。赤潮的发生是富营养化、适合的光合作用条件和赤潮藻本身的死亡率三方面的综合结果。这 3个因素以及与这 3个因素有关的其他因素都可能成为赤潮发生的激发因子。根据此概念建立了赤潮生消过程的动力 -营养盐 -赤潮藻间的耦合数值模式 ,成功地数值模拟了 1 998年 3— 4月在香港沿海实际发生的赤潮生消的全过程。
许卫忆朱德弟张经董礼先陈耕心
关键词:赤潮赤潮藻死亡率光合作用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端足类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8°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数据,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端足类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与渔场的关系,分析了优势种的数量变动和对浮游端足类总丰度的贡献,并与东海外海种类的生态特征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端足类丰度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平面分布变化则与盐度相关。平均丰度在夏季最高(2.75个/m^3),在冬季最低(0.10个/m^3)。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端足类49种,江湖独眼钩虾(Monoculodes limnophilus)和裂颏蛮(Lestrigonus schizogeneio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江湖独眼钩虾在四季中对端足类总丰度都有很大贡献,在春秋冬三季为第一优势种,说明江湖独眼钩虾对相对较低的温度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裂颏蛮则只在春夏秋季有较大贡献,其中夏季裂颏蛮贡献率为0.87,高于江湖独眼钩虾,这与裂颏蛮具有较高温度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关。浮游端足类种类数与总丰度都与表层温度的线性相关显著,同表层盐度的相关不显著。作为长江口鱼类的重要饵料之一,浮游端足类的数量分布对长江口和舟山海域渔场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蔡萌徐兆礼朱德弟
关键词:浮游动物长江口端足类生态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