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国产及进口格列齐特片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及其生物利用度比较被引量:9
- 1993年
- 健康志愿者10人,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及进口格列齐特(gliclazide)片80mg,不同时间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在COMPAQ计算机上用MCPKP程序进行拟合处理,符合开放性单室模型。国产和进口格列齐特的C_(max),T_(max),T_(1/2k)和AUC分别为6.48和1.65μg/ml,3.01和5.66h,10.5和12.6h,117和35.0h·μg/ml。国产格列齐特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进口片的334%。
- 刘皋林高申王世祥田维荣耿国武朱玉军马苏兰陶学斌
- 关键词:格列齐特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 健康志愿者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丁胺卡那霉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1993年
- 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了6例健康志愿者和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静脉滴注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AM)7.5mg/kg 的药物动力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为二室开放模型。健康志愿者的平均T_(1/2)β=2.76±0.67h,AUC=68.5±7.2h·μg·ml^(-1);老年COPD 患者的T_(1/2)β=4.71±1.10h,AUC=94.91±25.6h·μg·ml^(-1)。提示该类病人体内AM 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有所改变。
- 刘皋林刘燕燕高申王世祥马苏兰朱玉军陶学斌
- 关键词:丁胺卡那霉素药物动力学COPD
- 合用碳酸氢钠对丁胺卡那霉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 1991年
- 丁胺卡那霉素(AM)是一种较新的半合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目前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耐药菌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本文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了7例健康志愿者单用AM及与碳酸氢钠(SB)合用时的药动学变化,并测定了不同pH条件下AM作用于ACTT 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AM的消除半衰期T 1/2β和24h尿排泄量分别为1.80±0.52
- 刘皋林高申王世祥高秀华马苏兰朱玉军陶学斌
- 关键词:药物动力学丁胺卡那霉素FPIA绿脓杆菌感染尿排泄半合成
- 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1992年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准确、灵敏、专一性强等优点,一直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手段,应用广泛。但由于生物样本成分复杂,预处理费时费力,操作困难,往往限制了HPLC的应用。柱切换HPLC是国外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新技术,该方法集样品预处理和分离测定于一体,血样可直接进样,既简便快速,又保持了HPLC的优点,在体内药物分析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作者利用现有HPLC仪,对柱切换技术进行研究,并选择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药物——苯妥英(PHT)和卡马西平(CBZ),建立其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 高申刘皋林王世祥陶学斌朱玉军马苏兰
- 关键词:药物分析高效液相色谱
- 兵豆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研究云南产的兵豆(LensculinarisMedic.)种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兵豆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鉴定与波谱分析,测定所分离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与结论:从兵豆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Ⅱ)、胡萝卜苷(Ⅲ)、棕榈酸(Ⅳ)、9,10-二羟基硬脂酸(Ⅴ)、乙基-α-D-吡喃葡糖苷(Ⅵ)、3-O-甲基-D-手性肌醇(Ⅶ)和兵豆苷(Ⅷ)。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Ⅷ为一新化合物。
- 朱玉军洪永福郭学敏杨根金孙连娜
- 关键词:兵豆Β-谷甾醇胡萝卜苷化学成分
- RP-HPLC法测定血浆中格列齐特浓度被引量:12
- 1994年
- 本文介绍一种测定血浆格列齐特(Gliclazide)浓度的反格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固定相为日立GEL3056(ODS),5μm颗粒,高压匀浆法装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30:25:45)的混合溶液,并用磷酸调节pH至3.5。流速1ml/min。选取甲磺冰片脲(Glibornuride)作为内标物。紫外检测波长228nm。方法回收率大于95%,日内与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血浆最低检测浓度50ng/ml。在0.5~1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
- 刘皋林高申王世祥田维荣朱玉军马苏兰陶学斌
- 关键词:格列齐特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