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超

作品数:7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植被覆盖度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水利用效率
  • 2篇利用效率
  • 2篇降水利用
  • 2篇降水利用效率
  • 2篇覆盖度
  • 2篇草地
  • 2篇城市
  • 1篇蓄积
  • 1篇畜禽
  • 1篇畜禽养殖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以太
  • 1篇沼气

机构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江苏省环境保...

作者

  • 7篇朱超
  • 5篇穆少杰
  • 5篇方颖
  • 5篇周可新
  • 1篇游永亮
  • 1篇齐杨
  • 1篇段华平
  • 1篇李建龙
  • 1篇王玉华
  • 1篇蒋金亮
  • 1篇陈奕兆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环境保护
  • 1篇草地学报
  • 1篇环境经济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生态系统红色名录——一种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具被引量:5
2015年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然而,由于人为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关注物种多样性,存在着对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不足,不能及时反应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变化等缺点。近年来,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多样性保护成为研究热点,一些国家和组织相继开展了大尺度的生态系统评估工作。文章回顾了已有的生态系统评估方案,发现当前生态系统评估多采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分级标准体系,主要评估生态系统的濒危程度,评估标准主要是分布范围和功能的变化,不同评估方案采用的指标和阈值有差异,需要建立统一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和评价方案。同时,结合国内生态系统评价的现状,提出了在我国开展生态系统红色名录研究的若干可行建议。
朱超方颖周可新穆少杰蒋金亮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风险评估
构建大尺度绿色廊道,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被引量:32
2014年
生境破碎化可导致物种数量减少、死亡率增加及迁移率下降,是生物多样性降低与物种灭绝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绿色廊道可将彼此隔离的植被斑块连接起来,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国外的生态环境保护组织较早地意识到了建立大尺度绿色廊道对于景观连通性、生物多样性保持和恢复的重要性,已经在区域尺度、国家尺度或洲际尺度陆续构建了若干大型绿色廊道。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起开展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干旱区的大部分地区已建成连片的大型防护林体系,构成了三北地区大型廊道网络体系。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绿色廊道建设多集中在小尺度的城市绿化建设方面,而在区域、国家、洲际尺度绿色廊道的构建方面尚属空白。本文对目前国外典型大尺度绿色廊道的建设目的、发展历程和空间分布作了介绍,回顾了我国绿色廊道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本文提出我国绿色廊道发展的趋势应由城市尺度的点、线状向区域、国家尺度的片、面、带状过渡,并将部分地区廊道的规划建设重点引向体现其生态功能的方向,发挥其野生生物线状开放系统的潜在疏导功能,从而为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奠定基础。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大尺度绿色廊道可依托于现有的自然保护系统、城市绿色廊道网络及特定自然景观进行构建。
穆少杰周可新方颖朱超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
畜禽养殖污染减排中沼气工程环境经济可行性分析——以太湖流域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以太湖流域某养殖场为例,按照政府补贴和不考虑政府补贴两种情景,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养殖场沼气工程的规模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规模养殖企业的角度看,沼气工程内部收益率与社会企业平均内部收益率相当;但考虑到沼气收益的不稳定性,养殖户的内部收益率低于社会企业平均内部收益率。综合养殖户和社会利益考虑,政府对沼气工程给予一定的补贴,既可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营,又符合整体经济性。
方颖王玉华朱超段华平
关键词:沼气工程政府补贴
内蒙古草地退化防治对策及碳增汇途径研究被引量:28
2017年
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碳循环过程是生态学、地学、植物学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草地退化的概念、层次及退化现状,探讨了开垦、放牧、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内蒙古地区草地退化的驱动作用,重点分析了草地退化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及退化草地恢复的固碳潜力,以期加深对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过程中碳循环动态变化的理解。本文提出了内蒙古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草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以期为草地碳增汇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决策者合理调整草地利用和保护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穆少杰朱超周可新李建龙
关键词:草地退化碳蓄积驱动力草地管理
内蒙古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28
2014年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use efficiency,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该研究利用光能利用率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2001–2010年内蒙古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结合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数据,分析了近10年内蒙古地区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的PUE,及其时空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0年内蒙古地区所有植被的平均PUE为0.94 g C·m–2·mm–1,且在105–120°E地带性规律明显,PUE上升速率为每10°0.55 g C·m–2·mm–1。各植被类型间PUE差别较大,其中灌丛PUE最高,荒漠PUE最低。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有较大差别,0–75 mm降水量区间内,PUE随降水量、气温的升高显著下降(R2=0.226,p<0.05);175–300 mm降水量区间内,植被PUE的空间变化与降水量和气温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2=0.878,p<0.001),且随降水量的增加显著上升(R2=0.94,p<0.001),变化速率约为每100 mm降水0.57 g C·m–2·mm–1;在降水量大于475 mm的区域,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显著(R2=0.19,p<0.05),且随着气温的上升、降水量的下降而增加,其中气温的贡献是降水量的8.61倍。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植被PUE的年际波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也有较大差别,对于年降水量0–220 mm的地区,PUE的年际波动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性、与气温呈负相关性;在年降水量为220–310 mm的地区,PUE的年际波动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受气温影响较小;在年降水量>310 mm的地区,PUE的年际波动与降水量、气温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在降水量越高的地区,PUE的年际波动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越弱,与气温的相关性越强。植被覆盖度与PUE的空间分布极显著相关(R2=0.73,p<0.001),且与PUE的年际波动也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2=0.11,p<0.001);叶面积指数(LAI)与P
穆少杰周可新齐杨陈奕兆方颖朱超
关键词:CASA模型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降水利用效率
中国西北部草地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被引量:18
2017年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利用光能利用率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2001—2010年中国西北七省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结合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数据,分析了近十年草地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的PUE,及其时空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西北七省草地植被的平均PUE为0.68 g C m^(-2)mm^(-1)。在温带草地各类型中,PUE的大小顺序为草甸草原>灌丛>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各类型草地PUE之间差异显著;对于高寒草地而言,高寒草原的PUE显著高于高寒草甸;(2)温带草地PUE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呈抛物线形状(R^2=0.65,P<0.001),PUE峰值出现在年降水量P=472.9 mm的地区;荒漠地区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样呈抛物线形状(R^2=0.63,P<0.001),PUE峰值出现在年降水量P=263.2mm的地区;对于高寒草地而言,年降水量100 mm以下地区植被PUE变异较大,年降水量大于100 mm的地区植被PUE的空间分布随降水量的变化呈抛物线形状(R^2=0.47,P<0.001),PUE峰值出现在P=559.2 mm的地区;(3)不同降水量区域,植被PUE的年际波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也有较大差别。在年降水量为200—1000 mm的地区,草地PUE的年际波动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在年降水量高于1050 mm的地区,草地PUE的年际波动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最高可达到0.4。
穆少杰游永亮朱超周可新
关键词:降水利用效率植被覆盖度温带草地高寒草地
垃圾填埋场成城市最大碳库
2014年
近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碳循环成为研究热点,而城市作为人为碳排放的主要发生区域,城市碳循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城市碳循环包括碳的输入和输出,碳的输入主要是以食物、能源、产品等形式进入城市生态系统,经过代谢,一部分固定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形成城市碳库,另一部分返回到自然生态系统。过去的城市碳循环研究主要关注碳排放,随着城市碳循环系统整体研究的开展,城市碳储存逐渐得到关注。
方颖朱超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垃圾填埋场自然生态系统全球变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