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9篇关节
  • 7篇应力松弛
  • 6篇韧带
  • 6篇副韧带
  • 6篇侧副韧带
  • 5篇性关节炎
  • 5篇蠕变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骨性
  • 5篇骨性关节
  • 5篇骨性关节炎
  • 5篇关节炎
  • 4篇动物
  • 4篇生物力学
  • 4篇椎弓根钉
  • 4篇脱位
  • 4篇内侧副韧带
  • 4篇钢板

机构

  • 24篇吉林大学第二...
  • 13篇吉林大学
  • 4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第三...
  • 2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 1篇吉林油田总医...
  • 1篇辽源市中医院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作者

  • 26篇朴成东
  • 13篇马洪顺
  • 4篇李正伟
  • 4篇张延哲
  • 3篇陈雷
  • 3篇孟庆阳
  • 2篇刘志刚
  • 2篇宫旭
  • 2篇赵春鹏
  • 2篇于家傲
  • 2篇高峰
  • 2篇张维蛟
  • 2篇路来金
  • 2篇刘月莹
  • 2篇李鹏
  • 1篇王海
  • 1篇臧虎
  • 1篇赤仁杰
  • 1篇张忠君
  • 1篇李新颖

传媒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与内侧副韧带粘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了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粘弹性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依据。方法对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和拟合曲线。结论内侧副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朴成东李鹏马洪顺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应力松弛蠕变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受伤至手术时间5~15(平均7.6)d.麻醉生效后,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后侧入路选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前侧则选用髂腹股沟入路。根据患者具体损伤的情况...
朴成东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骨组织生物力学性能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以雷洛昔芬干预治疗骨质疏松为对照,用生物力学性能指标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干预治疗骨质疏松动物的效果。方法取6月龄雌性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组22只,正常对照组22只,雷洛昔芬干预组22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22只。以摘除大鼠卵巢的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动物饲养4周后,分别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雷洛昔芬对骨质疏松动物进行干预治疗。于给药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a、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并取胫骨进行剪切实验,取股骨进行冲击实验,测试肱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肱骨BMD,血清Ca、ALP,胫骨各项剪切力学性能指标和股骨各项冲击力学性能指标大于模型组及雷洛昔芬干预组,其血清P小于模型组及雷洛昔芬干预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动物通过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肱骨BMD,血清Ca、ALP,骨的强度和韧性可以得到一定恢复。
李云龙黄炳哲李正伟朴成东
关键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雷洛昔芬生物力学
骨水泥及同种异体骨条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6
2012年
肱骨外科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以骨质疏松者多见,尤其是处于绝经后期的女性患者。在暴力作用下,骨质疏松患者不仅骨折移位明显、骨块较多,而且对于复位后远期恢复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坚强牢靠的内固定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意义重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骨水泥及同种异体骨条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两种方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张怀朴成东孟庆阳李贺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骨水泥
两种固定器固定脊柱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背景: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以内、外固定器械进行复位固定。脊柱骨折脱位固定治疗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对临床应用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椎弓根钉和钢板固定器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力学参数。方法: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模拟L1椎体骨折脱位以钢板固定和以椎弓根钉固定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压缩、扭转实验,实验速度为5mm/min,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实验速度为0.05(°)/s。以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压缩实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弓根钉固定组左、右扭转角度小于钢板固定组(P<0.05)。椎弓根钉固定组前屈、后伸位移小于钢板固定组(P<0.05)。提示骨折脱位后钢板内固定效果不如椎弓根固定,而锥弓根钉内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复位,所以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朴成东张延哲陈雷马洪顺
关键词:脊柱骨折脱位钢板固定椎弓根钉固定后伸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老年髋臼四边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髋臼四边体是指髋臼的内侧壁区域,它在绝大多数髋臼分型系统中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范围。它作为一个骨性结构来讲,相对较薄,与其上方较厚的承重区相比,产生骨折时所需的应力相对较小。在治疗髋臼骨折上,改良Stoppa入路与常规髂腹股沟入路相比,可充分暴露、复位和固定该骨折。
宋劭晨朴成东李正伟杨东昭
关键词:髋臼骨折
用两种脊柱固定器固定脊柱骨折脱位的蠕变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从流变学角度对临床应用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二种固定器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流变学参数。模拟腰段骨折脱位分别以钢板、椎弓根钉固定,分别进行应力松驰和蠕变实验。得出了二组标本蠕变数据,还得出了二组标本归一化应力松驰函数,归一化蠕变函数数据和曲线,建立了归一化应力松驰函数方程和归一化蠕变函数方程。椎弓根钉组7 200 s蠕变量大于钢板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陈雷朴成东杨小玉马洪顺
关键词:脊柱骨折脱位钢板固定椎弓根钉固定蠕变
微创治疗老年人髋臼顶区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4年
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与关节损伤,尤其是涉及髋臼顶区后壁的骨折,髋臼顶又称髋臼穹窿,为支持股骨头的关节面负重部分〔1〕。许多学者就髋臼顶区后壁的骨折提出了很多治疗方案,但是这些手术方法一般都要离断臀中肌或者行大转子截骨以便更好的显露术野,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延长,并且增加了异位骨化的概率,然而微创手术治疗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必然和发展的方向,如何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特别是髋臼顶区为髋骨最厚实,最狭窄的部位。
武永辉朴成东
关键词:微创
骶二椎弓根钉外进钉固定拧紧力与骶骨应变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骶二椎弓根钉固定拧紧力与骶骨应变分布,为临床骶二椎弓根钉固定术提供生物力学参数。取正常国人新鲜尸体骶骨标本,以椎弓根钉内进钉法固定于骶二椎弓根,以小型力传感器与椎弓根钉固定装置连接,测量椎弓根钉的拧紧力,同时以动静态电阻应变仪对预先粘贴在四个椎弓根螺栓固定边缘部位和骶骨不同部位的应变片进行应变电测量。得出了椎弓根钉的最大拧紧力和S1椎体、S2椎体、S3椎体正中线左侧和右侧应变值,还得出了S1左侧、S1右侧上关节突关节面部位及S1、2左侧,S1、2右侧骶后孔连线与骶中间嵴交点处应变值。说明骶二椎弓根钉术式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张延哲朴成东马洪顺
关键词:拧紧力应变电测量
老龄骨性关节炎大鼠内侧副韧带蠕变特性
2011年
目的比较正常和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蠕变特性,确定骨性关节炎对内侧副韧带蠕变特性的影响。方法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和病态组各10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蠕变实验的应力增加速度为0.01 mPa/s。设定实验时间为7 200 s,采集100个数,以归一化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正常和病态组内侧副韧带蠕变最初600 s变化较快,之后应变缓慢上升,正常组7 200 s蠕变量1.622%,病态组7200 s蠕变量1.146%。结论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蠕变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孟庆阳朴成东马洪顺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内侧副韧带蠕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