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保振

作品数:41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低渗
  • 13篇油藏
  • 13篇采收率
  • 11篇聚合物驱
  • 9篇油田
  • 9篇数值模拟
  • 9篇CO2驱
  • 9篇值模拟
  • 8篇低渗油藏
  • 7篇提高采收率
  • 7篇CO2
  • 6篇气藏
  • 6篇海上油田
  • 5篇凝析
  • 5篇凝析气
  • 5篇凝析气藏
  • 5篇CO
  • 4篇气田
  • 4篇驱油
  • 3篇低渗透

机构

  • 29篇海洋石油高效...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海油研究总...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美国德州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41篇李保振
  • 15篇康晓东
  • 13篇唐恩高
  • 11篇李相方
  • 10篇张健
  • 9篇张贤松
  • 7篇姚约东
  • 5篇杨光
  • 5篇王旭东
  • 3篇关富佳
  • 3篇杨俊茹
  • 2篇杨胜来
  • 2篇王涛
  • 2篇赵娟
  • 1篇李宜强
  • 1篇程远忠
  • 1篇韩国庆
  • 1篇吴晓东
  • 1篇施雷庭
  • 1篇隋秀香

传媒

  • 5篇当代化工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中国海上油气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复杂油气藏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港BG5滨4-2凝析气藏注水开发适应性研究
本文研究了凝析气藏不同开发阶段进行注水开发的作用机理,并将气藏工程和气藏数值模拟结合,研究了凝析气藏地质特征、油、气、水的三相渗流规律、凝析油含量、注水时机等因素在凝析气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影响机理。通过气藏工程研究、生产...
李保振
关键词:凝析气藏注水开发数值模拟采收率
预交联凝胶颗粒调驱剂油藏适应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根据目标油藏条件,开展预交联凝胶颗粒(PPG)调驱剂油藏适应性研究。采用细管实验结合岩心物理模拟实验,量化PPG颗粒粒度中值与地层孔喉直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可以进入与其粒径相当的孔径;可以有效封堵孔径是其粒径2~3倍的地层,当孔径达到颗粒粒径8倍的地层几乎没有封堵效果,不能建立有效的残余阻力系数。为提高PPG颗粒的性能,研究了复合体系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加入,大大提升了预交联凝胶颗粒的悬浮性能;相同注入体积下,普通聚合物、PPG+聚合物、PPG+二元3种体系相比,复合体系具有更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PPG+二元的驱油效果最佳,PPG+聚合物次之,PPG+二元体系充分发挥了三者的协同增效作用。
赵娟赵娟李先杰张健杨光李先杰李宜强
关键词:PPG细管实验
正韵律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界限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用某实际油藏资料建立了正韵律厚底水油藏的数值模型,对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影响因素和技术参数界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为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水平井水平段应垂直于最大渗透率方向;顶部水平段长不宜超过500m;当整个水平段的平均渗透率相等时,可以忽略水平段的渗透率变化,即可不考虑水平段沿渗透率等值线方向变化情况。对夹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夹层下含油饱和度较低时,夹层渗透率越低,采出程度越大;夹层下含油饱和度较高时,垂向渗透率为水平渗透率的0.5%时采出程度最大。研究结果对于正韵律底水油藏的水平井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王涛李相方姚约东李保振
关键词:水平井影响因素
高凝析油含量凝析气藏单井衰竭式开发动态预测被引量:3
2011年
饱和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地层会出现反凝析现象,各相组份及物理化学特性也会有所改变。应用PR三参数平衡状态方程拟合了凝析气藏流体PVT实验数据,建立了单井径向非均匀网格系统,应用凝析气藏多组分渗流数学模型和组分模拟软件进行预测,得到近井地带压力分布特征和凝析油饱和度分布特征,体现了近井地带反凝析液增大了流体渗流阻力。通过实际气井开发动态数据成功拟合了数值模型,将其用于衰竭式开发动态预测,评价了采气速度对地露压差小的高凝析油含量凝析气藏油气采收率的影响,为凝析气藏开发方案优选气井合理生产制度提供依据。
李艳静李相方李保振李乐忠张云
关键词: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采气速度
海上油田水聚同驱干扰影响机理与改善方法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渤海W油田注聚目标区因油井转注水而引起的水井与注聚井相互干扰问题,基于典型模型,精细研究了水聚干扰下的驱油动态、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测试了采用调整水聚同驱区域的注水/注聚速度比例、注水/注聚井注入介质互换和水/聚交替注入3种方法对改善水聚干扰驱油效果的影响。W油田的实例应用潜力评估表明,研究成果对于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方案的顺利实施与调整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李保振康晓东康晓东王旭东唐恩高
关键词:聚合物驱数值模拟
低渗油藏CO_2驱中注采方式优化设计被引量:44
2010年
低渗油藏储层致密,衰竭与注水效果差,由于CO2具有易流动、降黏、体积膨胀的特点,在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讨论了低渗油藏CO2驱中的注采方式,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连续注气、水气交替和生产井控制等注采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应综合考虑原油采收率、CO2埋存量、经济效益及其在低渗油藏中的适用性。并针对以上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另外3种改进注采方式,通过油藏工程研究、典型模型和实例油藏的数值模拟进行测试分析,表明改进的依据生产井气油比和平均静压两种指标实施开关井控制的CO2驱注采方法能够满足低渗油藏注气能力需要,且具有开发周期短、油藏采收率高、CO2埋存潜力大等特点,油田实施简易,能够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
李保振李相方Kamy Sepehrnoori姚约东
关键词:低渗CO2驱EOR
海上河流相油藏聚驱精细模拟方法与参数优化
2021年
针对渤海A油田河流相沉积、层系复杂、储层强非均质、层间矛盾严重、含水上升较快等问题,研究出与其地质油藏特点相适用的聚合物驱油藏数值模拟新方法,并进行了聚驱参数设计、优化。首先考虑目标河流相油田储层强非均质性特征,按照储层网格孔隙度、渗透率物性进行分级,并赋予了与其适应的相渗曲线及聚驱参数,用以精确描述目标油田的聚合物驱渗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类油藏的聚合物驱质量浓度、段塞组合以及聚驱后卡封高含水层等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最后优选出目标油田适用先高浓后低浓的变质量浓度段塞组合聚合物驱结合后期卡封高含水层的方案。本研究成果对于渤海河流相油田注聚方案的顺利实施、调整完善以及增油上产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山金城李保振张延旭王旭东王旭东
关键词:河流相聚合物驱参数优化
基于响应面法的海上油藏注气参数设计方法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海上低渗油藏注气方案设计受平台环境、油藏特征和工艺条件等众多因素影响而复杂烦琐的问题,将响应面方法引入水气交替驱方案的设计中。在确定了少量但具有代表性的气驱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结果的统计分析,形成了采收率指标与注气时机、水气比、周期注入段塞3个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与响应曲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注气参数优化设计。通过该方法可以对研究范围内的气驱方案进行高效地设计、预测和优化,简洁、直观地确定最佳气驱方案,科学、高效地实现设计目标,提高了海上低渗油藏气驱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李保振张贤松康晓东唐恩高王涛
关键词:注气提高采收率响应面
中国海上油田注气开发潜力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针对中国海上天然气资源丰富与低渗储量逐年增加的情况,对海上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海上油田注气项目的实施情况与特点的基础上,归纳了海上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性、优缺点及关键技术,并阐述了对中国海上油田注气技术发展的启示;同时对海上油田注CO_2提高采收率与埋存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该研究对中国海上天然气资源的高效利用、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及温室气体埋存等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李保振张健李相方康晓东张贤松
关键词:海上油田注气开发提高采收率减排
低渗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与埋存中的有效设计(英文)
2010年
由于具有较低的粘度和注入能力,CO2驱在低渗油田开发中相比衰竭和注水开发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开发效果受地质条件、油藏能量、流体特征及工艺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常规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只能进行单次单因素分析,且不能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满足上述低渗油藏CO2驱中的多因素多水平的研究需要.作者将实验设计方法引入上述CO2驱优化设计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利用该方法可以利用少量具有代表性的CO2方案,最大量地获取需要的敏感性分析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数值模拟方法的效率.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低渗油藏CO2驱中的关键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了适合低渗油藏条件的CO2驱注采方式、注采井型及其优化组合.研究表明,利用大斜度井连续注CO2,结合生产井生产气油比和油藏平均压力实施开关井控制方法可以增加注入能力、缩短开发周期,并能够同时获得油藏采收率和温室气体埋存的联合优化效果;研究同时发现存在相渗滞后作用的情况下油藏CO2埋存潜力较大.
李保振李相方Kamy Sepehrnoori姚约东Jorge E. Ramirez Salazar
关键词:CO2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