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儒峰

作品数:51 被引量:64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盆地
  • 16篇油气
  • 14篇地层
  • 13篇层序
  • 10篇层序地层
  • 10篇成藏
  • 8篇地层学
  • 6篇海相
  • 5篇地温梯度
  • 5篇盐岩
  • 5篇石炭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5篇碳酸盐岩
  • 5篇前陆
  • 5篇热史
  • 5篇勘探
  • 5篇凹陷
  • 5篇楚雄盆地
  • 4篇四川盆地

机构

  • 3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51篇李儒峰
  • 17篇汤良杰
  • 9篇郭彤楼
  • 6篇金之钧
  • 5篇鲍志东
  • 5篇吴世祥
  • 5篇陈梅涛
  • 4篇王鹏万
  • 4篇马永生
  • 4篇董立
  • 4篇周雁
  • 4篇金文正
  • 4篇李亚军
  • 3篇万桂梅
  • 3篇赵澄林
  • 3篇陈国飞
  • 3篇张刚雄
  • 3篇余一欣
  • 3篇向才富
  • 3篇管守锐

传媒

  • 7篇地质学报
  • 5篇沉积学报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论评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石油大学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大学教育
  • 1篇第二届中国石...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门山冲断带构造特征和保存条件研究
金文正李儒峰余一欣万桂梅吴世祥董立王鹏万张刚雄王月辉何春波王鹏昊陈绪云陈群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来源于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国南方对于能源尤其是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增长,油气资源对于改变该地区能源结构、振兴经济发展极为重要,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旺盛。龙门山冲断带是四...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构造演化特征
特提斯域构造特征与中国南方盆地构造演化
余一欣李儒峰陈书平向才富董立王鹏万崔泽宏万桂梅金文正王鹏昊陈绪云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来源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个特提斯构造域中总油气储量达2000×108t以上,其中位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中东地区因富含油气而举世瞩目,中国南方在构造上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南方众多盆地...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开发油气成藏条件
米仓山与大巴山交汇区构造分区与油气分布被引量:26
2005年
米仓山与大巴山交汇区经历了至少两期以上的构造复合,表现为近东西向的米仓山背斜叠加在南北向的大巴山冲断褶皱带上,形成以米仓山基底变质岩为核心的东西向叠加背斜褶皱;其次为大致呈近东西向的通南巴主体构造,由于受大巴山构造推覆的影响使其东段构造轴向发生旋转,整体改造为一个完整的北东向背斜构造。通过研究区10余条骨干剖面平衡剖面地层缩短率的计算,指出大巴山前缘和米仓山前缘沿山前带到盆地方向,地层缩短率由大到小。据此,可将大巴山前缘和米仓山前缘划分为强变形带、中变形带和弱变形带。各带在通南巴地区相互影响、相互叠加。从构造变形强度和成藏条件分析,米仓山前叠瓦冲断区带、黑池梁、涪阳坝和南阳场4个区块为研究区勘探最有利的正向构造区块。
吴世祥汤良杰郭彤楼李儒峰陈梅涛周雁
关键词:油气分布前陆盆地
成岩参数变化在构造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提出了成岩参数变化在构造作用研究中应用的4个理论基础,首次将构造作用、岩性和成岩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造-岩相理论认为构造作用控制者性分布,而不同的岩性其成岩作用也有所差别,构造抬升使已成岩的地层遭受剥蚀或大气水淋滤而对成岩参数产生一定的影响,局部的构造活动也会导致相同层位的岩石产生成岩程度的差异、利用某些参数的跃变和成岩现象的巨大差别就可以反推构造作用的存在。通过对吐-哈盆地鄯勒油田侏罗系、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和辽东湾锦州20-2构造下第三系东营组以及河北平泉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成岩作用研究,其某些成岩参数的演化或成岩现象的反差与以上原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周劲松赵澄林李儒峰涂强
关键词:参数变化油田
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2
2007年
川东北地区是上扬子板块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有复杂的构造和成藏历史。采用沉积波动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了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过程的主要周期,得出控制该区沉积波动的5个周期分别为760、220、100、352、0 Ma,以及存在2个周期为200 Ma的一级波动周期和4个周期为100 Ma的二级波动周期。通过分析二级波动周期与成藏旋回的关系,将该区分为3个成藏旋回。
李建明吴锡令李儒峰汤良杰李磊
华北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分析及其应用被引量:4
1998年
以北京十三陵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研究为主,综合燕山东段、太行山中北段和蓟县中、新元古界典型沉积层序特征,建立了华北中、新元古界标准层序地层剖面,并探讨了其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在华北中、新元古界内识别出5个大层序(Megasequence)和19个层序(Sequence),从成因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华北中、晚元古代地层。中、晚元古代地层中普遍存在着沉积间断和地层缺失。对中、新元古界沉积层序级别和周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晚元古代沉积层序周期比相同组别中、新生代沉积层序周期长。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对华北中、新元古界有利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纵向分布进行了预测。高水位期形成的白云岩相带、古风化壳和沉积间断面是重要的储集层;对有利生、储、盖组合应注重其多旋回性的研究,众多不同规模和级别的沉积间断对原生油气藏起到破坏作用。此研究为华北中、新元古界生储盖层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依据。
李儒峰
关键词:地层划分油气勘探中元古界新元古界
从海相地层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探讨楚雄盆地的热史及剥蚀史被引量:11
2004年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是恢复沉积盆地热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楚雄盆地海相地层热历史及地层剥蚀量。本区测试的各个样品的单颗粒年龄分布特征总体上集中程度不太好,分散性较强,反映这些样品可能均未经历125℃以上的完全退火;封闭径迹长度的分布特征反映本区具有较复杂的热史,这可能与楚雄盆地构造变动强烈并伴有多期次火山活动有关。裂变径迹反映本地区3个主要不整合(D1/O2、T3/D2、K2/J2)具不同的剥蚀量,表明楚雄盆地曾有较为复杂的剥蚀史:其中云参1井3个不整合的剥蚀量分别为220m(D1/O2)、180m(T3/D2)和105m(K2/J2);云龙凹陷露头剖面3个不整合的剥蚀量为263m(D1/O2)、149m(T3/D2)和280m(K2/J2)。
郭彤楼金之钧汤良杰周雁李儒峰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地热史楚雄盆地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被引量:108
2005年
侏罗系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沉积体系多样。露头、钻测井、地震三位一体研究表明,侏罗系发育七个三级层序,其沉积相类型包括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沼泽等。这些沉积相在各层序体系域内呈有序排列。各期物源及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发育八套沉积体系,即克拉美丽山前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乌伦古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德伦山前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哈拉阿拉特山前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体系、车拐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四棵树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伊林黑比尔根山前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博格达山前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克拉美丽沉积体系的发育最具有继承性。这些沉积体系的展布在总体上控制了盆地内部油气有利储集层的发育。
鲍志东刘凌张冬玲李儒峰管守锐康永尚王英名齐雪峰赵秀岐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扇三角洲含油气层系三级层序冲积扇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1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风化成岩模式和储层特征
<正>1 前言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整装气田,其储集层类型为奥陶系古风化壳型,前人对此开展了许多工作。但是,从整体上看,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缺乏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本文在选择重点井进行岩...
李儒峰鲍志东
文献传递
米仓山前陆盆地东段构造演化模式与油气聚集被引量:36
2006年
四川米仓山前陆盆地东段的前陆结构特征明显,前陆冲断带和前缘隆起带发育,但受后期大巴山褶皱造山带的影响,早期北东向构造带被晚期北西向断裂复杂化。通过山前骨干剖面的平衡剖面分析和变形量计算,认为米仓山前大的构造变形发生在早三叠世末,而不是中三叠世末,并且由西向东构造变形强度、缩短量变小,形成时间变晚。受构造变形时序影响,米仓山前叠瓦冲断带、黑池梁断鼻、涪阳坝断块和南阳场区块的成藏条件具有显著区别,勘探中应各有侧重。
吴世祥马永生金之钧汤良杰李儒峰
关键词:前陆盆地成藏条件勘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