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英
- 作品数:117 被引量:1,225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6年
-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滨海湿地分布区,也是中国风暴潮易发区。该区的风暴潮有温带气旋型与热带台风型两种,以温带风暴潮为主。近年来,重大风暴潮的发生有频率增加、危害加重的趋势。风暴潮对滨海湿地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主要表现为淹没滨海低地、加速海岸蚀退、破坏地表结构、毁坏湿地植被、加剧海水入侵等,使滨海湿地不断损失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 张晓龙李培英刘月良
- 关键词:风暴潮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
- 海洋底土砂土液化研究现状
- 本文总结国内外海洋砂土液化判别与评价的相关问题,从液化机理研究、室内和现场原位试验以及液化计算分析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归纳和评述。
- 刘乐军李培英曹成效李萍
- 关键词:液化判别地震作用
- 文献传递
- 我国沿海城市海底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被引量:6
- 2010年
- 为了解我国沿海海底地质灾害易损性相对分布状况,在阐述海底地质灾害易损性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包含15个指标的海底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我国沿海53座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经济易损性。结果表明:我国沿海53座地级以上城市只有深圳市处于较高易损区;大连、上海、福州、宁波、广州、汕头、湛江等7座城市处于中等易损区,沧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杭州、绍兴、滨州、东莞、防城港、钦州、三亚等13座城市处于很小易损区,其余32座城市在较小易损性的范围内。为降低沿海城市海底地质灾害易损性,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陈东景李培英刘乐军杜军李萍
- 关键词:海底地质灾害社会易损性
- 基于海洋的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框架被引量:11
- 2006年
- 在阐述开展基于海洋的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海洋的绿色GDP核算的两个主要步骤,即海洋资源与环境的资产形成核算和流量核算,给出了相应的基本核算框架。
- 陈东景李培英
- 关键词:绿色GDP核算海洋经济
- 辽东湾北部LH01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元素地层被引量:3
- 2014年
- 在辽东湾北部的LH01孔岩心进行高分辨率取样的基础上,测定了沉积物中的14个地球化学指标。通过对各元素与Al2O3含量的比值、特征元素比值在岩心中的垂向变化规律的分析,结合粒度、测年和R型因子分析方法,可将岩心至上而下划分为4层,分别反映了4种沉积环境:100~889cm为全新世河口滨海现代沉积,889~1330cm为全新世中期浅海沉积,1330~1913cm为全新世早期海陆交互相沉积,1913~2455cm为晚更新世末期的陆相沉积。化学元素的变化所反映的地层特征与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徐元芹李萍李培英
- 关键词:晚更新世辽东湾北部
- 基于水化学的东海岛海水入侵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海水入侵对海岛海岸带地区地下淡水以及生态景观的变化存在重要影响,是该区域重要的灾害地质问题之一。海水入侵区域由于受到不同时段、地段地下淡水补给等可变因素影响,具有时空变化的特性。以东海岛东南部为主要研究靶区,利用三线图法对该区域2012年12月~2014年8月周期性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以HCO_3^-和Cl^-为划分依据,构建海水入侵程度的划分标准,对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情况做了研究。分析表明,监测期内东海岛经历了多次海水入侵-后退过程,入侵量分别为56.7%、51.1%、56.4%、42.7%、36.5%、76.9%、66.8%和75.8%,年际对比表明,东海岛海水入侵有日趋加重趋势。
- 南学良杜军李培英张志卫李平
- 关键词:海水入侵水化学
- 冲绳海槽晚第四纪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研究被引量:27
- 1999年
- 对位于冲绳海槽中段近槽底岩芯DGKS96 0 3有孔虫分析、AMS14 C年龄测试和FP 1 2E转换函数计算 ,获得冬季和夏季海水表面古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整个岩芯可见 7个冷期和 8个暖期 .全新世中晚期的低温事件、YD、H1、H2、H3和H4事件 ,以及末次冰期中的小冷期均有明显反映 ,说明 5 0kaBP以来的短周期变冷事件很可能具有全球性意义 .冷期时的沉积速率普遍大于暖期 ,全新世为最低 ,可能与海面上升 ,黑潮主轴西移有关 .冲绳海槽是第四纪火山活动高发区 ,可见多次火山活动留下的火山玻璃和浮岩 .
- 刘振夏Y.Saito李铁刚S.Berne程振波李培英李珍F.GuichardG.Floch
- 关键词:冲绳海槽晚第四纪古海洋学
-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高分辨率沉积粒度特征及动力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28
- 2015年
- 基于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浅地层剖面资料和GYDY钻孔的岩性、磁性、地层年代与古生物数据,将研究区26.2m以浅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沉积单元,分别对应DU1~6。在高分辨率粒度测试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物粒径组分、粒度参数、粒度资料图解和结构散点图等分析手段,分析了各沉积单元的粒度分布规律及对应的动力沉积环境,并探讨了研究区晚更新世末期(约36.2cal.kaB.P.)以来的动力环境演化。结果表明:DU6沉积单元为献县海侵层,形成于浅海陆架沉积环境,水动力环境强度弱,沉积作用以静水悬浮沉积为主;DU5沉积单元形成于末次盛冰期,动力强度大,动力环境变化复杂,粒度图解显示其整段或局部可能接收风营力改造,接受风成沉积物补给的可能性较大;DU4沉积单元冰后期约13.3~8.5kaB.P.,为河口沉积层,以中等到弱沉积动力为主,动力环境变化复杂;DU3沉积单元为狭义黄骅海侵层,形成于受多种营力作用的滨海环境,沉积环境较稳定;DU1和DU2沉积单元属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层,形成于较弱到中等动力强度三角洲环境,其中DU2沉积单元可能受到黄河1855年铜瓦厢改道入渤初期尾闾大幅度摆动的影响,粒度特征变化复杂。各沉积单元的粒度特征的变化规律与海侵一海退层序基本一致,是冰期一间冰期旋回海陆变迁过程中多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区古气候变化仅在本区暴露于陆的末次盛冰期与冰后期早期对相应沉积单元粒度分布有一定影响。
- 刘世昊丰爱平李培英杜军李平高伟
- 关键词:高分辨率
- 山东省北长山岛海岸滑坡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无人机航拍、探地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和位移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建立的海岸滑坡周期性和实时性监测预警系统,获得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的北长山岛海岸滑坡体监测数据。山东省北长山岛海岸滑坡位于长岛县山后村附近,因开山采石造成山体陡立形成临空危险面而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内部节理和裂隙及千枚岩层的存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而人为采石和暴雨等极端条件是导致滑坡发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山体呈现整体下滑而顶部向外拉张的趋势,累计滑动距离超过0.3m,高程变化5.0~10.0m,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的特点,其滑动距离与降雨量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日降雨量大于80mm时滑坡体失稳。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了北长山岛滑坡体的发生,其成因机制特别是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演化特征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海岛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高伟刘乐军刘杰徐元芹李萍李培英徐广波
- 关键词:监测预警
- 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查询及风险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 2007年
- 介绍了“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查询及风险评价系统”开发研制的关键技术及过程。该系统将MapInfo软件作为系统GIS平台,VB为二次开发工具,利用OLE技术集成开发。系统实现了对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的可视化查询、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为实施海岸带灾害地质综合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 魏巍李培英杜军刘乐军曹成效李萍徐兴永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