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 作品数:44 被引量:157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安胃一号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安胃一号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脾虚气滞证的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口服雷贝拉唑;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安胃一号,疗程1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和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8%(95%CI=77.91%~98.95%),对照组为60.00%(95%CI=43.77%~76.2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832 0,P=0.067 1),差异处于临界状态;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有效降低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参数(P<0.05)。结论:采用安胃一号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脾虚气滞证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雷贝拉唑,其收益为OR=0.29(95%CI=0.10~0.88),NNT=4(95%CI=2.25~32.47)。
- 李妍张苑高颖
- 关键词:上腹痛综合征脾虚气滞证中西医结合疗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57例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57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109例,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7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分型加用中药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改善及Hp根除率。[结果]在改善胃痛、胃胀、泛酸、嗳气、纳呆症状方面,除对照组改善嗳气、纳呆不明显外(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P<0.01或P<0.001);总有效率与Hp根除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AG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李妍刘华一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57例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57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109例,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7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分型加用中药口服,两组均连...
- 李妍刘华一
- 文献传递
- 银杏内酯B对高胆固醇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姜希娟刘俊荣范英昌李妍华声瑜张发艳李广斌
- 该课题组在apoE4背景下,对海马神经元活力、凋亡、突起长度、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探讨高胆固醇与AD的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性,选用明确降胆固醇作用的中药单体银杏内酯B,观察该单体对上述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高胆固醇和a...
- 关键词:
- 关键词:银杏内酯BAD胆固醇
- 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70例
- 2017年
- 目的:观察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中药组口服安胃一号,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中药组总有效率81.4%,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改善恶心呕吐、排便无力、疲乏方面,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李妍刘华一王秀娟李桂珍赵俊芳高颖
- 关键词: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进展
- 中医诊断疾病常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来确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部灼痛不适、吞咽困难、咽部不适或异物感等,因此本病可分别属于中医学之“吐酸”、“嘈杂”、“胸痹”、“胃痛”、“噎膈”、“梅核气”...
- 李妍刘华一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辨证论治外治法
- 文献传递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 通过检索分析近四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文献,发现中药及中西药联合治疗在症状改善、幽门螺杆菌转阴、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李妍刘华一
- 文献传递
- 养阴行消法治疗胃癌前病变阴虚夹瘀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养阴行消法治疗阴虚夹瘀型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胃蛋白酶原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94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治以养阴行消法;对照组48例给予胃复春治疗。治疗3月为1疗程,连续观察2疗程。记录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病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表达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4.78%,对照组77.08%,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患者在胃胀、痞闷、嘈杂、纳呆食少、嗳气泛酸、咽干口苦、潮热盗汗方面,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在胃胀、痞闷、纳呆食少、嗳气泛酸、咽干口苦方面,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在嘈杂、咽干口苦、潮热盗汗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血清PGⅠ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PGⅡ和PGⅠ/PGⅡ(PGR)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行消法对胃癌前病变阴虚夹瘀型患者有良好疗效。
- 王秀娟刘华一杨阔李妍高颖张滨
-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
- 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4例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类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逍遥散(柴胡、白芍、党参、陈皮、当归、鸡内金、苍术、佛手、白术、茯苓等)治疗本病3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79.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间总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减轻反酸烧心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功效。
- 李妍刘华一
-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0年
- 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认为该病的治疗以调肝为主,并在分清阴、阳、虚、实的基础上,分别施以养阴、平肝、理气、活血、补虚、泻实等治法。临证可配合滋补肝肾、固摄纳气之法,使下焦肝肾精血得充,冲脉得养,肝阳得潜,冲气得平,呃逆自止。临床治以中药内服、针刺、穴位注射、中西医结合疗法等。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肯定,多种治疗方法结合可提高疗效。
- 杨柳蔡玲玲金铭李妍
- 关键词:中风顽固性呃逆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