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
-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OUIVA)与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建立OUVIA前4个月应用传统开放性输液的56 726例次门急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输液方法;选择建立OUVIA后4个月59 341例次门急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OUVIA。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输液等候时间、输液反应发生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护理差错事件、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及安全管理考核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UIVA可缩短患者输液等候时间,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和护士职业暴露,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
- 李宏伟戴巧平卢建娣
-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输液反应护理满意度
- 护士对FOCUS-PDCA的认知及持续开展需求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了解护士对FOCUS-PDCA程序的认知及开展需求,为管理者促进FOCUS-PDCA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89名护士,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对FOCUS-PDCA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护士对FOCUS-PDCA在临床中持续开展需求两方面。结果临床护士对FOCUS-PDCA知识的掌握得分为9(5,12)分,是否参与过2次及以上FOCUS-PDCA活动及定期得到知识培训是影响因素;对其持续开展总的需求得分为(18.38±2.92)分,其中希望得到专人指导得分最高,为(3.29±0.57)分。结论临床护士对FOCUS-PDCA知识的掌握仍有待提高,应继续推进FOCUS-PDCA在科室内的开展及知识培训,同时给予多种保障措施,促进FOCUS-PDCA的持续开展。
- 赵香凤王利枝王瑶林珍瑜李宏伟
- 关键词:护士影响因素
- 小儿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相关性分析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小儿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的相关性。方法 对175例哮喘与158例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抗原点刺测试。结果 7组患儿对23种抗原敏感性无差异。结论 小儿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由同一种病因引起的、表现为呼吸道不同部位的疾病,长期系统地抗过敏、脱敏治疗对这2类患儿都是适用的。
- 李宏伟
- 关键词:哮喘过敏性鼻炎患儿
- 小儿哮喘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的变化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病人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表型特征 ,以了解它与气管中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法 :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 (CD14,CD16,HLA -DR ,CD44 ,CD69)三色或双色荧光标记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阳性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哮喘病人CD14和CD14+ /CD16+ 中的CD16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CD14+ /CD16+ 和CD16-粒细胞的百分率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 孔庆瑜黄玉娴赵源李宏伟
- 关键词:小儿哮喘外周血单核细胞
- 珠海市儿童营养性贫血与血清微量元素变化的分析被引量:12
- 2002年
- 为探讨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发病与造血相关微量元素铁、铜、锌、铅的关系 ,测定了 72例轻、中度营养性贫血患儿的血清铁、铜、锌、铅 ,并与 3 2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贫血组儿童血清铁、铜、锌含量明显降低 ,但铁、铜有显著性差异 (t =5 0 1 3、 2 2 40 ,P <0 0 5 ) ,锌无显著性差异 (t=1 645 ,P >0 0 5 ) ,血铅含量明显增高 ,差异显著 (t=3 0 93 ,P <0 0 5 )。贫血与血清铁含量呈正相关 ,且有显著意义 (r =0 3 1 6,P <0 0 1 ) ,与血清铜、锌含量呈正相关 ,但无显著意义 (r=0 1 89、 0 0 2 0 ,P >0 0 5 ) ,与血清铅水平呈负相关 ,但无显著意义 (r =-0 0 1 8,P >0 0 5 )。提示在临床营养性贫血的诊治中 。
- 宋玫谢栩蔡海青李宏伟
- 关键词:儿童营养性贫血微量元素血清
- 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的变化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探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表型特征,以了解它与气管中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法: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CD14、CD16、HLA-DR、CD44、CD69三色或双色荧光标记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哮喘患儿CD14和CD14+/CD16+中的CD16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CD14+/CD16+和CD16-粒细胞的百分率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具有组织中巨噬细胞的特征.
- 孔庆瑜黄玉娴俞纯山赵源李宏伟
-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检测CD16CD14平均荧光强度外周血单核细胞百分率
- 护士用药安全中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的运用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析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在护士用药安全中的应用以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输液中心不同时间段的16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时间段分为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前和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后两个组。使用前护士按照传统方法开展药物的配置以及核对工作,使用后应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进行药物的配置以及核对,比较使用前、后护士出现用药错误发生率以及潜在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后护士出现用药错误发生率为6.25%,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前护士的用药错误发生率为31.25%,使用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后护士出现潜在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前护士的潜在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0%,使用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在护士用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幅降低了用药错误以及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士的给药安全性,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戴巧平李宏伟
- 关键词:用药安全
- 两种敷贴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两种敷贴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9534HP透明敷贴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无菌粘贴敷贴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敷料固定处皮肤过敏、敷料松脱、静脉炎等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皮肤过敏、敷料松脱和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或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采用9534HP透明敷贴具有粘贴性强、留置时间长和静脉炎及皮肤过敏发生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李宏伟戴巧平
- 关键词:儿童静脉输液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