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宏文

李宏文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丁型
  • 3篇丁型肝炎
  • 3篇肝炎
  • 2篇丁型肝炎病毒
  • 2篇核苷酸
  • 2篇反义
  • 2篇肝炎病毒
  • 2篇HDV
  • 2篇病毒
  • 1篇树鼩
  • 1篇脱氧
  • 1篇硫代
  • 1篇抗原
  • 1篇抗原表达
  • 1篇基因复制
  • 1篇寡核苷酸
  • 1篇寡脱氧核苷酸
  • 1篇反义寡核苷酸
  • 1篇反义寡脱氧核...
  • 1篇肝脏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毛青
  • 3篇李宏文
  • 3篇李奇芬
  • 2篇王升启
  • 2篇吴纯清
  • 1篇刘志
  • 1篇郑红
  • 1篇丁健
  • 1篇吴炜强
  • 1篇王洪
  • 1篇顾长海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在树体内对HDV复制与表达的抑制作用
1998年
目的:在树(Tupaia)体内观察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S-ASODN)对HDV复制、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树同时接种HBV阳性血清0.1ml、HDV阳性血清0.3ml后,将16只HDV/HBV感染成功的树随机分为两组,给药组8只树按每只每次经尾静脉注射S-ASODN3mg,隔日1次,共7次。对照组中2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另6只不作处理。注射后5、10、15、25d取血及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斑点杂交及原位杂交法检测HDVAg及HDVRNA。结果:于注射结束时(15d)给药组有7只树肝内HDVAg及HDVR-NA转为阴性,对照组8只树中仅1只转为阴性。停止使用S-ASODN10d后,给药组2只阴转树肝内又可检出HDVAg和HDVRNA,对照组仍有7只可检出。结论:S-ASODN在树体内能有效抑制HDV复制及表达,但作用并不完全,可能与用药剂量不足。
毛青李宏文李奇芬李奇芬王升启吴纯清顾长海
关键词:丁型肝炎病毒
反义寡核苷酸对H1δ9细胞中了型肝炎病毒被引量:1
1999年
在H-1δ9细胞中观察反义寡核苷酸(ASODN)及其硫代修饰物(S-ASODN)对丁型肝炎病毒(HDV)基因复制与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分子水平证实互补于HDV基因链核酶自裂位点和Steml区的ASODN可抑制核酶自裂的基础上,进一步台成针对该区684-698位核苷酸的15聚ASODN及S-ASODN,在培养的HIδ细胞中加人不同寡核苷酸,分别采用ELISA和斑点杂交法检测上清中HDAg及细胞中的HDVcDNA。结果加人终浓度为6μmol/L的S-ASODN后24hH1δ9细胞中HDVRNA复制及HDAg分泌均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845%和76.14%。S-ASODN的终浓度为2、4、6μmol/L时,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同等剂量时,ASODN与S-ASODN抑制作用相近。结论提示所用ASODN及S-ASODN均能有效抑制转基因细胞中HDV基因的复制与表达,为进一步在动物体内研究S-ASODN抗HDV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宏文毛青李奇芬王升启朱宝珍郑红丁健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丁型肝炎病毒基因复制
树鼩传代感染HDV后肝脏内抗原表达及病理变化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观察树(Tupala)经人工传代感染HDV后肝内HDAg表达及病理变化方法驯养的野生Tupaia第一代接种人HDV阳性血清,第二、三代分别接种第一、二代感染HDV成功的Tupsia血清0,4mL/只,感染前3wk所有Tupaia均接种了人HBV阳性血清0.4mL/只,接种HDV前及以后每周取血及肝脏标本一次,连续6wk肝组织石蜡包埋,分别采用HE及SP法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及抗原表达,原位杂交法观察HDVRNA.结果第一代1/1只,第二代3/4只,第三代5/5/qTupaia于感染HDV阳性血清2wk后肝内均可检出HDAg,持续至wk6观察结果时,HDAg定位于肝细胞核和浆内,少数呈膜型,阳性肝细胞呈片状分布,亦可散在表达于单个肝细胞内,HDVRNA主要在肝细胞核内表达肝组织呈病毒性肝炎样病理变化,如变性点灶状坏死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结论Tupsia传代感染HDV肝脏病理变化及HDAg表达与在黑猩猩中十分类似。
李奇芬毛青吴纯清吴炜强王洪李宏文
关键词:丁型肝炎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