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蓉
-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重指数(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PCOS患者行IVF-ET治疗新鲜周期,按BMI18.5和24.0分为A、B、C组,比较三组之间的基础性激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Gn)使用时间、Gn使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和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流产率。结果三组的睾酮(T)、FBG、FINS、HOMA水平比较,C组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用药平均天数和使用量均大于另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卵数高于另两组,但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和临床妊娠率、OHSS率、流产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的PCOS患者较瘦型PCOS患者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IR)和高雄激素血症,IVF-ET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但流产率有增高趋势。
- 李慧蓉魏兆莲曹云霞丛林周平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抗药性胚胎移植
- 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ET治疗中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用二甲双胍(Me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IVF-ET长方案治疗的PCOS患者,按是否预先服用Met分为Met组(M组)66个周期和对照组(NM组)58个周期。结果:①M组与NM组间获卵数(19.9±10.7vs17.8±10.1)、卵裂率(93.43±16.48%vs92.18±15.73%)、移植胚胎数(2.1±0.9vs2.3±0.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间hCG注射日E2值(9358.65±1551.10nmol/Lvs14777.44±1799.63nmol/L)、优质胚胎率(40.07%vs30.61%)、临床妊娠率(39.40%vs20.69%)、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9.09%vs22.41%)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et在PCOS患者IVF-ET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降低OHSS发生率。
- 李慧蓉魏兆莲曹云霞
-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该院人工流产病例共12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人工流产术后当天开始口服屈螺酮炔雌醇,1片/d,21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对两组人工流产术后的各种参数进行跟踪和观察,比如阴道出血时间、重复流产率、月经周期、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是否存在周期性腹痛等。同时子宫内膜厚度采用B超进行检测。结果试验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6.3±1.4)d、首次月经恢复时间(27.1±1.5)d、再次妊娠率(0.7%)明显低于对照组(7.0±2.7)d、(32.3±6.5)d、4.8%;实验组月经减少、宫腔粘连的发生率(1.8%、0.5%),明显低于对照组(17.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流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可降低再次妊娠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效恢复月经周期,预防宫腔粘连。
- 李慧蓉魏兆莲汪邦兰薛莉
- 关键词:屈螺酮炔雌醇人工流产宫腔粘连子宫内膜修复
-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9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内分泌紊乱为主、多种代谢异常导致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PCOS患者双侧卵巢有大量窦卵泡存在,但是不能周期性产生成熟卵泡,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原发性、内在性卵泡生长异常可能是引起PCOS不排卵及临床内分泌改变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内在性的卵泡发育异常可能与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调控失常有关。通过对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研究,为PCOS病理机制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 李慧蓉魏兆莲
- 关键词:颗粒细胞凋亡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
- 盆腔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9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盆腔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盆腔手术后病理确诊的AWE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93例患者中,58.1%的患者以腹壁切口旁包块为首发症状,41.9%以经期腹壁切口包块疼痛为首发症状;88.2%的患者为单个包块,11.8%为多个包块;64.44%的患者包块位于横切口两侧,35.48%位于纵切口上下端。70例行超声检查的患者中,50.53%包块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回声,无包膜;24.73%包块为边界不清晰的高回声区,伴有小的无回声区。23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19.35%病灶边界模糊,13.98%包块呈实质性团块,T1WI上高信号和T2WI上混杂信号;10.75%包块呈囊实性团块,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明显强化。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门诊随访6~85个月,复发5例。结论盆腔手术后AWE患者主要以腹壁切口处包块为首发症状,部分伴有经期疼痛;超声检查多为无包膜、边界不清的异常回声团块;MRI检查病灶呈多种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效果良好。
- 李慧蓉李敏朱颍程玲慧魏兆莲
-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瘢痕
- 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临床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子宫内膜癌有选择实施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寻找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35例临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病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35例临床早期子宫内膜癌中,2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7.16%。单因素分析提示,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管浸润、脉管癌栓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管累及、脉管癌栓是临床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宫颈管浸润和脉管癌栓是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高危因素,是早期子宫内膜癌实施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重要依据。
- 李敏朱颖李慧蓉田旺颜士杰吴大保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
- 宫颈癌患者血清Hmga1 CK19及CA12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蛋白a1(Hmga1)、细胞角蛋白(CK)19及糖类抗原(CA)12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70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同期行妇科高级别肿瘤筛查发现的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癌前病变组)及3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三组血清中Hmga1、CK19及CA125水平,并分析其与宫颈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血清中Hmga1、CK19及CA125水平比较,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癌组中,不同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患者血清中Hmga1、CK19及CA125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Ⅲ~Ⅳ期患者血清中Hmga1、CK19及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者,中低分化患者血清中Hmga1、CK19及CA125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者,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Hmga1、CK19及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中Hmga1、CK19及CA125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分期、分化程度、癌细胞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宫颈癌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手段。
- 康永军李敏张晓慧李慧蓉
-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角蛋白19糖类抗原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