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支援

作品数:31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缺血
  • 4篇电刺激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沙土鼠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脑缺血
  • 4篇脑缺血再灌注
  • 4篇灌注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血管
  • 3篇诱发电位
  • 3篇运动单位电位
  • 3篇重型
  • 3篇重型颅脑
  • 3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细胞
  • 3篇颅脑

机构

  • 30篇菏泽市立医院
  • 3篇山东大学
  • 3篇泰山医学院
  • 2篇济南长城医院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作者

  • 31篇李支援
  • 5篇吕风亚
  • 4篇李凡民
  • 3篇张秋玲
  • 3篇张英
  • 3篇徐龙宪
  • 2篇张东君
  • 2篇李巧霞
  • 2篇桑艳艳
  • 2篇李义召
  • 2篇吴宗耀
  • 2篇黄坤
  • 1篇李丽
  • 1篇吴保凡
  • 1篇李秀宪
  • 1篇庞少存
  • 1篇李斌
  • 1篇樊慧丽
  • 1篇孙孟炎
  • 1篇吴孟东

传媒

  • 3篇国外医学(物...
  • 2篇临床神经电生...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菏泽医学专科...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癫痫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构脂肪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研究
:观察结构脂肪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中长链脂肪乳,研究组用结构脂肪乳,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
李凡民李支援李巧霞桑艳艳
关键词:颅脑损伤结构脂肪乳T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免疫功能
血栓弹力图评价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2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口服阿司匹林,B组口服氯吡格雷,C组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药21d后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选择敏感抗血小板药物单用,3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治疗后各组间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及以及治疗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检测3组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C组的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A组和B组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A组和C组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B组和C组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5)。3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PV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给予双抗血小板治疗,并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可增加患者抗血小板受益,降低出血风险。
黄坤马效雷李支援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栓弹力图阿司匹林
结构脂肪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D3+、CD4+、CD8+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年
目的观察结构脂肪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中长链脂肪乳,观察组加用结构脂肪乳。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入院第2天,观察组CD3+水平为(0.723±0.088)%、CD4^+水平为(0.469±0.072)%,均高于对照组的(0.656±0.080)%、(0.409±0.069)%, CD4^+/CD8^+水平为(0.778±0.027),低于对照组的(0.791±0.0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Ig G、Ig A、Ig M、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观察组CRP、Ig A、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IgG、IgM、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脂肪乳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改善预后。
牛祖西孙海云李凡民李巧霞李芳李支援桑艳艳
关键词:结构脂肪乳颅脑损伤免疫功能
丁螺环酮治疗成人癫痫伴发焦虑的疗效分析
2017年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治疗癫痫伴发焦虑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15日-2016年6月30日在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癫痫伴发焦虑障碍的成人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丁螺环酮治疗组(61例)和阿普唑仑治疗组(61例),疗程6周。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判断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和阿普唑仑对于癫痫伴发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相当,但丁螺环酮组的嗜睡、头晕、视物模糊、头部胀痛不适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阿普唑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成年治疗在癫痫患者伴发焦虑障碍近期是有效的。
李凡民吴孟东李支援
关键词:丁螺环酮焦虑症癫痫
大脑胶质瘤病被引量:2
2009年
大脑胶质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现况作一综述。
姜华李支援张东君
关键词:大脑胶质瘤病病因发病机制
运动单位电位多参数分析在肌原性损害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运动单位电位 (MUP)多项参数对肌原性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肌原性病变患者 ,采用棘波触发平均技术 ,得到股四头肌MUP 2 30个 ,肱二头肌MUP 190个 ,胫骨前肌MUP172个 ,对MUP多项参数进行定量分析 ,并与正常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0 0 0 0 1) ,经 5 %可信限和均数 - 2 0标准差界值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证明时限与面积 /波幅比较大小指数、宽度高度指数和面积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结论 :时限与面积 /波幅比对肌原性损害的诊断作用最敏感 ,大小指数、宽高度指数与面积的诊断作用次之 。
李丽李支援
关键词:运动单位电位多参数分析
糖尿病患者瞬目反射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2001年
吴保凡田丰新李支援王兆菊张西英
关键词:糖尿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基底动脉尖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由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形结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指上述血管的任何2条以上血管闭塞所导致的临床上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为典型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姜华李支援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电刺激正中神经致主动收缩的鱼际肌出现静息期与手肌反射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打破静息期(silentperiod,SP)的两个成分与手肌反射的关系,并研究SP的发生机制。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通过刺激腕部正中神经依次进行手肌反射的测定,在不同易化状态下以不同刺激强度刺激同一神经而对其支配肌肉主动收缩的动作电位的SP测定,然后将打破SP的两个成分———与H反射(hoffmanreflex,HR)有关的成分(HR')和随意电位(voluntarypotential,VP)与手肌反射的主要成分———HR和长潜伏期反射(longlatencyreflex,LL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起始潜伏期HR'(25.1±2.2)ms与HR(25.1±2.2)ms,VPI(39.4±2.3)ms与LLRI(39.7±2.2)ms,VPII(490±1.1)ms与LLRII(49.2±1.2)m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P(VPI+VPII)与LLR(LLRI+LLRII)的时限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打破SP的HR'主要由HR形成,VP则是一种经皮层的LLR;SP的产生与Renshaw回返抑制、腱器官的负反馈功能及网状结构介导的皮肤运动抑制机制有关。
李支援
关键词:电刺激鱼际肌静息期
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脑部磁共振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脑部磁共振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9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脑磁共振(MRI)成像资料。结果低血糖昏迷诱因较为复杂,常见的为进食减少、腹泻、上呼吸道感染、降糖药物应用不当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意识障碍外,还可表现为偏瘫、四肢瘫、凝视麻痹等,多数伴有Babinski征。69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脑MRI DWI异常高信号病灶,病灶主要累及海马、基底节、大脑皮质以及皮质下白质,多为对称性损害。3个月后随访,不伴有脑部MRI损害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伴有脑部MRI损害的患者(94.12%对22.22%;P=0.0011)。伴有脑部MRI损害者有10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9例(90%)发生于皮质受累患者。结论低血糖脑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对于昏迷患者,应当考虑到低血糖的可能。降糖药物应用不当为低血糖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脑部MRI要优于脑部CT检查,其中DWI序列对于检测低血糖所致的脑部损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皮质受累者预后不良。
李支援
关键词:低血糖脑病核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