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锋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3篇镇痛
  • 3篇全麻
  • 3篇氯胺酮
  • 2篇手术
  • 2篇舒芬太尼
  • 2篇小儿
  • 2篇芬太尼
  • 1篇地平
  • 1篇心血管副反应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压
  • 1篇腰麻
  • 1篇药物预防
  • 1篇依托咪酯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情绪
  • 1篇阴式
  • 1篇阴式子宫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1篇李新锋
  • 3篇张卫
  • 2篇马民玉
  • 2篇杨丽华
  • 2篇牛春生
  • 1篇马君志
  • 1篇李兰芳
  • 1篇许培钦
  • 1篇吕蕴琦
  • 1篇李斌
  • 1篇李红
  • 1篇张文霞
  • 1篇艾艳秋
  • 1篇张斯
  • 1篇蔚兰
  • 1篇赵二贤
  • 1篇张洁
  • 1篇王莹

传媒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16
  • 2篇2005
  • 3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疼痛及应激因子水平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3年6月拟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12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后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与对照组(术后舒芬太尼PCIA)各62例。比较两组术后2、4、8、12、24、36、48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前后应激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评分(3.68±0.54、3.57±0.51、3.16±0.47、2.68±0.40、2.24±0.36、2.06±0.38、1.97±0.39)分均低于对照组(4.25±0.63、4.09±0.56、3.62±0.53、3.19±0.45、2.81±0.44、2.52±0.40、2.34±0.42)分(均P<0.05),两组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神经肽Y(NPY)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5%)与对照组(14.5%)无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可有效减轻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柏莉莹李新锋李霞
关键词:自控镇痛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在小儿麻醉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麻醉前滴鼻;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在麻醉过程中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认知功能评价。结果两组在滴鼻后10 min、手术前10 min、术中10 min的脉压差(PP)以及血氧饱和度(Sp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呛咳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降低,总不良反应率为11.1%,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提高小儿的临床麻醉效果,减少小儿哭闹及呃逆等不良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新锋
关键词:小儿麻醉
插管型喉罩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全麻恢复期拔管反应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全麻手术患者应用插管型喉罩(ILMA)对于预防全麻恢复期拔管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案,分别采用气管内插管(对照组)与ILMA(观察组)连接麻醉机呼吸回路,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拔管反应以及呛咳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3、T4、T5、T6各时间点MAP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MAP与心率比较,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从T3开始各时间点MAP与心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拔管反应发生率(4.08%)与呛咳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91.84%,93.88%)(P<0.05)。结论血压脑出血全麻手术患者应用ILMA有助于在麻醉恢复期防止拔管反应与呛咳,从而降低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刘社景李新锋赵二贤王锋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呛咳拔管反应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不同比重 1 0mg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并与布比卡因比较。方法 :37例妇科择期手术病人 ,年龄 2 2~ 6 0岁 ,体重 50~ 70kg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 3组 :R1组 (罗哌卡因重比重液组 ) :罗哌卡因 1 0mg + 5%葡萄糖 1ml+麻黄素 1 5mg共 2 .5ml重比重液 ;R2 组 (罗哌卡因轻比重液组 ) :罗哌卡因 1 0mg +注射用水 3.5ml+麻黄素 1 5mg共 5ml轻比重液 ;B组 (布比卡因重比重液组 ) :布比卡因 7.5mg + 5%葡萄糖 1ml+麻黄素 1 5mg共 2 .5ml重比重液。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穿刺 ,成功后将不同局麻药在 30s内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及到达时间、运动阻滞分级、术中镇痛肌松情况 ,麻醉消退时间及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术后头痛发生率。对给药后 2 0min平面不足T10 者硬膜外追加 0 .5%罗哌卡因和 1 %利多卡因以满足手术要求。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及到达时间组间比较无差异 ,但R2 组显示单边阻滞者多于R1组和B组 ,且需辅以硬膜外给药例数多于R1和B组 ;手术开始时间R1组 ( 1 2min)早于R2 组 ( 1 7.8min)和B组 ( 1 5min) ;术中镇痛、肌松效果 ,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 ,R1组与B组相同 ,R2 组镇痛完善例数明显低于R1组和B组 。
张卫张文霞李新锋李斌蔚兰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麻妇产科手术方法麻醉
全麻苏醒期应用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预防心血管副反应10例
2005年
吕蕴琦李新锋马民玉张卫
关键词:麻醉苏醒期尼卡地平艾司洛尔药物预防
无痛人工流产术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比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2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102例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μ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和艾司氯胺酮组(艾司氯胺酮0.2m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比较两组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给药后1min(T1),给药后3min(T2),意识消失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时(T5)]血流动力学指标、围手术期指标、苏醒后宫缩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艾司氯胺酮组T3、T4、T5时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高于舒芬太尼组,T4时血氧饱和度高于舒芬太尼组,丙泊酚总用量(121.33±12.48mg/kg)、意识消失时间(32.59±3.87s)小于舒芬太尼组(150.49±14.26mg/kg、37.06±4.52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苏醒后15min(2.75±0.36分)、30min(3.15±1.02分)均低于舒芬太尼组(3.69±0.58分、4.48±1.59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3.7%)低于舒芬太尼组(31.4%)(均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具有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有效维持受术女性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减轻术后宫缩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杨丽华王莹李军仕李新锋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术舒芬太尼丙泊酚
布-加综合征麻醉体会
2002年
张卫张斯李兰芳李新锋张洁牛春生许培钦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麻醉方式的选择对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影响及预后干预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进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该院收治的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的基础上在进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织患者治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46%(P<0.05)。结论患者在腹腔镜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时采用静吸复合联合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整体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在苏醒后状态较为平稳,并减少了麻醉药物在手术过程中的剂量,整体过程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李新锋
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腹腔镜麻醉方式
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艾司氯胺酮组,每组46例。艾司氯胺酮组麻醉诱导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分别采用艾司氯胺酮0.5 mg/kg和1.0 mg/kg,对照组分别采用舒芬太尼0.4μg/kg和2.0μg/kg,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记录术后4、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Steward苏醒评分。观察镇痛泵使用期间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肛门排气及补救镇痛的情况。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术后4、8 h,艾司氯胺酮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艾司氯胺酮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镇痛补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艾司氯胺酮组HADS评分、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优化乳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缓解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
杨丽华贾自玲李军仕李新锋
关键词:乳腺癌焦虑抑郁
氯胺酮用于小儿门诊外科手术
2002年
现代门诊科(day-care-surgery)是近十年来开展的工作.由于床位紧张,小儿外科中许多常见病住院困难,在门诊外科进行小儿手术病例日益增多.如何作好小儿门诊外科手术的麻醉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探讨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门诊外科的概况.
牛春生艾艳秋李新锋
关键词:氯胺酮小儿门诊外科手术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