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藏红花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大鼠 肺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表达及血清IL-1β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大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藏红花素小、大剂量组。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大鼠肺功能指标,TUNEL染色检测肺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呼气峰流量(PEF)、吸气峰流量(PIF)、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3/FVC)显著降低(均P<0.05),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肺组织NLRP3表达水平以及血清IL-1β、MDA和LDH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素小、大剂量组大鼠PEF、PIF、FEV0.3/FVC显著升高(均P<0.05),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肺组织NLRP3表达水平及血清IL-1β、MDA和LDH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藏红花素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大鼠的肺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NLRP3表达有关。
- 王海贺王璐李玲王武龙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藏红花素
-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21年
-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类型,常用的有阿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其临床治疗涉及多种机制,通过作用于不同的组织而发挥作用,临床研究也证实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可以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可用于预防治疗一二级心脑血管事件,对改善高血脂纤溶活性有不错的价值,从而减少心脑血管梗死等不良事件。此外,将该类药物应用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也可保护肾脏细胞,对肿瘤细胞增殖也有抑制作用,甚至有抗骨质疏松与抗癌的增敏等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究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以便为临床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本文进行了相关综述。
- 李玲
- 关键词: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心脑血管疾病
- 49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以及糖皮质激素对MP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该院儿科病区49例MP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参照儿童MP感染的临床路径,展开真实世界研究;以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白细胞等指标评价不同分组的治疗效果;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用药频度(DDDs)评价不同分组的经济学差异。结果先进行MP抗体的检测再进行目标治疗的患儿比直接进行经验性治疗的患儿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2.15 d,平均住院费用为1 765.60元,均低于非临床路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糖皮质激素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咳嗽消退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抗菌药物DDDs值均低于糖皮质激素组的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MP感染的临床路径进行规范治疗可以避免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住院治疗费用。
- 李玲徐占平葛林睿郭荣
- 关键词:儿童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
-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被引量:7
- 2010年
-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医药期刊上报道的关于局麻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①神经症状,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哮喘,正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局限性白癜风,胸闷,口腔黏膜疱疹,瞳孔散大,甚至死亡等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局麻药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②应注意:局麻药的安全剂量,用药剂量不可超出安全范围;局麻药中应适当加入肾上腺素以减慢吸收速度;注药前应回抽以免药物入血;术前的麻醉用药如巴比妥、安定等类药可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局麻药的使用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异常反应。如有发生,应立即停药,并予以相应处置。
- 李玲王生俊
- 关键词:局麻药
- 巴彦淖尔市医院108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报告分析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巴彦淖尔市医院108例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1例肺癌、23例胃癌、22例肝癌、18例乳腺癌、14例宫颈癌。从患者性别、年龄、抗肿瘤药物给药情况等方面对ADR的发生情况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62例、女46例。50~70岁共85例,占比78.70%;其次为≥70岁共14例,占比12.96%;再次为<50岁共9例,占比8.33%。10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共发生75例不良反应,其中肺癌的化疗药物共诱发23例不良反应,占比30.67%(23/75);胃癌占比17.33%(13/75),肝癌占比21.33%(16/75),乳腺癌占比14.67%(11/75),宫颈癌占比16.00%(12/75)。抗肿瘤药物所致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静脉滴注为主,共28例(37.33%),其次为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共14例(18.67%)。抗肿瘤药物所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全身系统,占比28.70%(31/108),之后依次为皮肤及其附件22.22%(24/108)、消化系统12.04%(13/108)、呼吸系统9.26%(10/108)。结论 抗肿瘤药物所致ADR多见于静脉滴注给药后,可累及全身系统,临床医师在应用抗肿瘤药物时需加强ADR监测,并结合药物基因检测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王海贺王璐李玲杜金彪
-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顺铂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预处理在骨科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预处理在骨科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观察组口服盐酸羟考酮3 d后行手术,在手术后6 h继续给予口服盐酸羟考酮3 d,术后同时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前不给镇痛药,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m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按压PCIA次数与剂量、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36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h,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PCIA泵按压次数及使用量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预处理在骨科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明显,可以减少静脉止痛药使用剂量,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
- 王海贺王璐李玲
-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超前镇痛骨科手术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