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华
- 作品数:49 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食管癌8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索高龄食管癌的疾病特点和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82例高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39例。术后近期并发症共19例,远期并发症共8例。治愈33例,好转30例,未治12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治疗仍是高龄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其次为带膜食管支架置入和化疗。详细的病史询问、对高龄食管癌疾病特点的充分认识、规范的住院医疗制度是避免误诊、漏诊的重要措施。围手术期治疗规范与否是防治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 张克强林建雄杜国平冯家宁李静郑巍李瑞华徐俊吴志强
- 关键词:食管癌高龄术后近期并发症最佳治疗方案食管支架置入疾病特点
-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重行胃切除术的治疗分析
- 2000年
- 李瑞华
- 关键词:胃切除术溃疡穿孔修补术后穿孔修补术顽固性溃疡
- 局麻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局麻下完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3月对我院14例乳腺肿块平均直径在2·5cm及腋均无扪肿大淋巴结的患者,在局麻下行区域或肿块切除及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所有患者麻醉疗效均满意。术后当天可进食及下床活动,无一例发生皮下积液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局麻下施行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麻醉满意、恢复快、费用低及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特点。
- 李瑞华吕晔吴志强曾智豪何慧君李静林建雄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腋哨兵淋巴结活检术的切口选择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哨兵淋巴结(SLN)取出术不同切口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术时采用不同的切口取SLN的40例患者进行总结。结果(1)横切口35例;(2)弧形切口3例;(3)1个切口2例。30例术中冰冻切片证实SLN无转移及肿块四周切缘阴性者完成保乳术,余10例有转移者侧转改良根治术。结论当施行保乳术时,皮纹横切口是SLN取出术的最佳切口。
- 黄春旭李瑞华何慧君吕晔李静曾智豪
-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伤口愈合
- 腋窝脂肪抽吸术在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腋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乳腺癌患者行腋窝脂肪抽吸后,采用保留神经血管及腋静脉附近的淋巴管的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16.4枚,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无一例出现上肢肿胀、麻痹疼痛、提肩活动障碍及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结论:保留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腋淋巴结清扫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腋窝脂肪抽吸术后再行腋淋巴结清扫术,使得后者操作简便、清扫彻底,且避免了血管、神经损伤。
- 李瑞华吕晔何慧君曾智豪陈小伍范丽娟李静
- 关键词:乳腺肿瘤腋淋巴结清扫术腋窝
- 脂肪溶解液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用于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术前扪及腋淋巴结肿大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腋窝注射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后进行淋巴结清除术,术中均不用结扎血管,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结果:平均完成手术时间70.3min,术中出血少,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16.3个,全部患者病理检查均有淋巴结转移,平均转移4.3个。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腋肿瘤复发、肩关节活动良好、上肢无水肿及麻痹等情况。结论:脂肪溶解液应用于腋淋巴结清除术时可使手术操作简单、省时、淋巴结清除多、神经血管损伤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 李瑞华陈小伍肖敬东张辉雄何慧君李静曾智豪
- 关键词:脂肪溶解液淋巴结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 介绍一种新的腋淋巴结清扫法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介绍一种保留血管神经及高位淋巴管的腋淋巴结清扫法。方法研究组70例乳腺癌患者施行腋淋巴结清扫术时,通过在腋窝腔内注射脂肪溶解液及用负压吸管吸出脂肪清除淋巴结,保留腋动静脉的血管分支、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及腋静脉附近的淋巴管。与同期行传统淋巴结清扫的7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每例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上臂麻痹疼痛率、举肩运动受限率分别为(63.7±3.9)min vs.(108.5±16.7)min(P<0.05)、(17.2±15.9)枚vs.(11.4±18.7)枚(P<0.05)、8.6%vs.25.0%(P<0.01)、4.3%vs.22.2%(P<0.01),差异显著;而两组在上肢水肿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为0 vs.4.2%。结论该法具有操作安全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 李瑞华何慧君杨敏李静周子平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30年阻塞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比较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30年来的临床症候、病因及其治疗预后。方法:收集我院1971年1月至2000年12月全部经手术治疗的阻塞性黄疸病历共554例,登记其年龄性别、职业、寒战高热、胆囊肿大、胆囊穿孔、休克、黄疸的原因、手术方法及治疗预后等资料,并按70年代及90年代等2个年代进行排列,从中了解其30年来的变化情况,再与非阻塞性黄疸组作一比较,了解两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1)临床变化:青少年患者下降,老年人上升(P<0.01);寒战高热、胆囊肿大、胆囊穿孔及休克下降(P<0.01);(2)病因变化:细菌及寄生虫感染下降(P<0.01),胆石病无显著变化(P>0.05),恶性肿瘤上升(P<0.01);(3)治疗预后变化:良性疾病病死率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病死率上升(P<0.05)。结论:30年来,青少年患者下降,老年人上升,临床重症者下降;结石变化不大但恶性肿瘤明显上升;良性疾病病死率下降,恶性病死率上升。
- 吕晔李瑞华
-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外科治疗临床症状病因治疗预后
- 难治性趾甲沟炎手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甲沟炎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探索针对难治性甲沟炎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对难治性的甲沟炎分别进行拔甲、甲床部分切除及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治疗,对比各种手术治疗的复发情况。结果:嵌甲Ⅱ型或凹陷型甲沟炎行拔甲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92.0%和100.0%;行甲床部分切除术复发率分别为58.3%及94.3%;行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复发率分别为2.4%和4.3%。结论:拔甲对难治性甲沟炎的治疗完全无效;甲床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治疗效果不理想,缺乏应用的价值;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后,趾缘的宽厚度及高度被降低,避免残甲与甲缘相互挤压,可得到较好的根治效果。
- 丁卫华罗洁珍李瑞华洪军
- 关键词:甲沟炎
- 234例胃十二指肠大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 2003年
- 目的 了解胃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30年来的状况及其问题。方法 收集我院1970年1月-1999年12月胃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病历共234例,将其年龄性别、出血原因、休克、手术预后、<35岁和>60岁的年龄组及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再按70~、80~及90~等三个年代进行排列,从中了解其30年来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愈出院96.2%,病死率为3.9%,死亡原因均与晚期休克有关。其中溃疡出血占89.3%,胃癌占6.8%,胃炎占3.9%。70年代手术157例,90年代55例。其年龄性别、休克及病死率在三个年代变化不大(P>0.05)。>60岁及<59岁两组的休克率、转科急诊手术率及病死率分别为56.9%/38.3%、45.8%/11.1%及9.7%/1.2%(P<0.05)。结论近10年来,需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病人明显减少。高度重视老年人的治疗、早期的胃镜止血术及在休克发生前即急诊手术是预防死亡的关键。
- 陈小伍李瑞华林建雄
-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出血外科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