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反视黄酸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全反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形态、增殖以及对RPE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TRA与近视的关系。方法RPE传代至第3代后以1×105/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或以1×106的浓度接种于250ml培养瓶,以10%FBS的F12培养液培养48h后转为0.5%FBS的F12培养液,12h后培养液转换为F12和1nM/ml、5nM/ml、10nM/ml、20nM/ml、30nM/ml的ATRA。以未加ATRA组作对照。48h后观察RPE细胞形态,并以MTT法测定其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细胞凋亡情况,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PE细胞TGF-β2表达,并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其上清液的TGF-β2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的ATRA对RPE细胞的形态、增殖有不同的影响。<10nM/ml的ATRA对RPE细胞的增殖无影响,细胞形态正常,MTT法显示在这些浓度下ATRA对RPE的增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10nM/ml、20nM/ml、30nM/ml的ATRA抑制RPE的增殖,MTT法显示ATRA对RP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值分别为P<0.05,P<0.01,P<0.001),该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反应。RPE细胞增大变平,突起减少,部分裂解,活力减弱。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提示,10nM/ml、20nM/ml、30nM/ml浓度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58%、19.95%和21.69%。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提示,当RPE的ATRA浓度大于10nM/ml时,TGF-β2的表达随浓度增高而增加。ELISA结果显示,ATRA浓度>10nM/ml时,RPE分泌TGF-β2的浓度增加。结论1nM/ml、5nM/ml的ATRA可维持培养的人RPE的生长,≥10nM/ml引起RPE的增殖抑制,并可诱导RPE的凋亡。10nM/ml及以上的ATRA引起的RPE病理性改变为理解近视眼的RPE改变提供了一条思路,≥10nM/ml的ATRA诱导RPE的TGF-β2表达增加可能导致TGF-β2拮抗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增强,使后者抑制近视发生的作用减弱而促进近视的发展。
- 李瑾褚仁远瞿小妹蒋秀丽
- 关键词:全反视黄酸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外源性全反视黄酸对出生后豚鼠锥细胞视蛋白表达和方向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一定浓度的外源性全反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豚鼠锥细胞视蛋白表达和方向性的影响。方法出生1周豚鼠28只,随机分为ATRA组(n=14)和正常对照组(n=14)。ATRA组随机选取一眼于暗红光下球周注射0.4mg/ml浓度ATRA0.05ml,对照组随机选择一眼球周注射稀释ATRA用的相应浓度二甲基亚砜(0.001ml/L)和注射用水共0.05ml。4周后取眼球,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技术观察M-视蛋白和S-视蛋白的分布和表达密度,并检测两种视蛋白的mRNA表达,方向性以Leica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ATRA处理眼S-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下方为(499.4±147.6)mm-2,上方为(87.8±44.9)mm-2,中央为(968.4±210.2)mm-2;正常组S-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下方为(805.0±203.3)mm-2,上方为(100.0±57.7)mm-2;中央为(1637.2±314.1)mm-2。ATRA处理眼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上方为(1326.1±267.0)mm-2,中央为(2984.0±613.4)mm-2,下方为(232.9±173.6)mm-2;正常组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上方为(946.2±388.5)mm-2,中央为(1666.7±137.8)mm-2,下方为(175.0±100.9)mm-2。0.4mg/ml浓度的ATRA0.05ml局部球周注射后使豚鼠视网膜的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加,S-视蛋白的表达密度减少。RT-PCR检测示M-视蛋白的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1.25±0.11(ATRA处理眼)和0.51±0.10(对照眼),S-视蛋白的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0.61±0.09(ATRA处理眼)和1.25±0.06(对照眼)。ATRA处理眼与对照眼相比,M-视蛋白的mRNA表达增加,S-视蛋白的mRNA表达下降,两因素方差分析示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铺片的免疫组化结果经光学显微镜观察提示,正常豚鼠视网膜M-视蛋白有一较小的偏斜角,朝向较垂直。ATRA作用后可见M-视蛋白偏斜角明显,朝向水平位,而且排列极有规律。对S-视蛋白的方向性没有影响。结论豚鼠锥细胞视蛋白的表达和方向性在出生后仍具有可塑性。0.4mg/ml的ATRA球周局部作用后增加M-视蛋白的mRNA表达,减�
- 李瑾褚仁远赵云娥
- 关键词:全反视黄酸方向性
- 形觉剥夺对豚鼠锥视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形觉剥夺对豚鼠锥细胞视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1周的豚鼠2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各14只,按自然亮暗周期饲养。形觉剥夺组随机选取一只眼以半透明橡胶遮盖,正常对照组随机选择一眼作为对照。4周后取眼球行RT-PCR检测神经视网膜M-视蛋白和S-视蛋白的mRNA表达,并进行豚鼠视网膜铺片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种视蛋白的分布和表达密度,一抗为兔抗鼠红/绿锥视蛋白抗体或蓝锥视蛋白抗体,二抗为羊抗兔IgG带488荧光抗体。以Leica光学显微镜和Leica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豚鼠视网膜腹侧(下方)和背侧(上方)及中央区的锥细胞视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前屈光状态为:对照眼(5.63±0.87)D,形觉剥夺处理眼(5.47±1.02)D,4周后屈光状态分别为:对照眼(4.38±1.02)D,形觉剥夺处理眼(-3.03±0.78)D;屈光度的改变分别为:(-1.25±0.53)和(-8.38±1.44)D。正常豚鼠的视网膜短波敏感锥细胞分布为腹侧(下方)多于背侧(上方);中央密度最高,密度变化为突变。豚鼠的中波敏感锥细胞分布在背部(上方)多于腹侧(下方),中央密度最高,密度变化为渐变;正常组短波敏感蛋白的表达密度:下方为(805.0±203.3)mm^-2,上方为(100.0±57.7)mm^-2;中央为(1637.2±314.1)mm^-2。形觉剥夺组:下方为(640.9±196.8)mm^-2;中央为:(1016.7±144.6)mm^-2,上方为(70.9±30.8)mm^-2;正常组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上方为(946.2±388.5)mm^-2,中心为(1666.7±137.8)mm^-2,下方为(175.0±100.9)mm^-2;形觉剥夺组:上方为(1436.7±366.0)mm^-2,中心为:(2780.0±180.5)mm^-2,下方为(318.2±172.7)mm^-2。RT-PCR检测示形觉剥夺眼和对照眼的M-视蛋白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06±0.07和0.51±0.10,S-�
- 李瑾褚仁远瞿小妹胡敏笪翠弟
- 关键词:近视形状知觉
- 全反视黄酸在豚鼠近视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全反视黄酸在豚鼠近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周龄英国短毛豚鼠48只,用0.25%托吡卡胺每5 min散瞳3次,45 min后以带状光检影法测定其屈光不正状态。用康宁动物A超仪(KM-1800)测定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实验组24只随机选取一眼于暗光下球旁注射0.4 g/L浓度全反视黄酸0.2 ml,4周后以同样方法检测豚鼠屈光不正状态、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并取眼球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处理前眼屈光不正值为(3.73±0.75)D,玻璃体腔深度为(3.09±0.67)mm,眼轴长为(6.44±0.27)mm;对照组眼屈光不正值为(3.72±0.83)D,玻璃体腔深度为(3.19±0.74)mm,眼轴长为(6.54±0.38)mm,实验组和对照组三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分别为0.96,0.68及0.26)。4周后对照组屈光不正值为(3.56±0.80)D,玻璃体腔深度为(3.57±0.54)mm,眼轴长为(7.80±0.26)mm,实验处理眼屈光不正值为(0.90±1.25)D,玻璃体腔深度为(3.98±0.68)mm,眼轴长为(8.50±0.39)mm。实验组和对照组三项参数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三者均P<0.001)。病理检查提示,实验眼较对照眼相同部位的脉络膜变薄,脉络膜中的黑素细胞增加,色素上皮层粗糙,外丛状层增厚,巩膜层厚度增加。结论局部的全反视黄酸应用可诱导豚鼠近视漂移,提示它是动物模型中近视的信使。它可能首先通过使脉络膜变薄引起玻璃体腔的深度增加,从而致视网膜成像焦点落后导致近视。但增多的视黄酸是近视的起始信使还是近视过程中的产物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 李瑾瞿小妹褚仁远
- 表皮生长因子减轻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反应和促进上皮修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早期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通过观察术后反应,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试验,治疗组58例采用金因舒+0.1%氟美瞳+0.3%泰利必妥,对照组60例单用0.1%氟美瞳+0.3%泰利必妥,术后观察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混浊6项指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术后第1、第2、第3、第5天观察术后反应并评分,术后第1、第2、第3周检查视力,术后第1、第2、第3个月观察角膜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第5天开始根据指征尽早取镜。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2天治疗组术后反应评分为7.02±3.33和4.98±3.30,对照组为8.28±3.77和6.45±3.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取镜时间为5.5d,对照组为6.2d,治疗组早于对照组。两组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术后Haze的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眼和31眼,均不超过0.5级,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能减轻LASEK术后早期反应,缩短术后绷带镜片的佩戴时间,安全、无毒副作用,有助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化学性和机械性损伤的修复。
- 于志强陈冲达李瑾周浩干德康周行涛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角膜磨镶术术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