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科军

作品数:67 被引量:404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糖尿
  • 19篇糖尿病
  • 14篇病变
  • 13篇视网膜
  • 13篇网膜
  • 10篇视网膜病
  • 10篇视网膜病变
  • 10篇角膜
  • 9篇术后
  • 9篇内障
  • 9篇激光
  • 9篇白内障
  • 8篇糖尿病患者
  • 8篇糖尿病视网膜
  • 8篇睑板
  • 8篇睑板腺
  • 8篇病患
  • 7篇散光
  • 6篇眼表
  • 6篇原位

机构

  • 50篇河北省人民医...
  • 9篇解放军第10...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解放军101...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长春市心理医...

作者

  • 67篇李科军
  • 32篇贾志旸
  • 27篇赵晓彬
  • 27篇赵智华
  • 25篇樊芳
  • 21篇马清敏
  • 14篇向正国
  • 11篇陈旭峰
  • 9篇郑扬
  • 4篇汤小龙
  • 4篇杨胜兰
  • 3篇葛继强
  • 3篇张海芳
  • 2篇陈旭峰
  • 2篇冯震
  • 2篇刘青娟
  • 2篇高辉
  • 2篇周建飞
  • 2篇康洁
  • 2篇董素婷

传媒

  • 15篇国际眼科杂志
  • 5篇河北医药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海南医学院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当代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7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11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脉络膜血液循环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脉络膜血液循环及其供血血管的血流状态,探讨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循环改变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5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并选择同期健康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同步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CDFI)测量睫状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以及阻力指数(RI),分析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参数与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患者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睫状后动脉PSV与EDV均明显慢于对照组(P均<0.05),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DR组PSV与EDV均明显慢于NDR组、NPDR组(P均<0.05),阻力指数明显高于NDR组、NPDR组(P均<0.05);NDR组与NPDR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与睫状后动脉PSV呈负相关(r=-0.844,P<0.05),与EDV及R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之前,脉络膜动脉的血流减慢,阻力增大,整个脉络膜的氧供和血供相应减少,这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李科军赵晓彬赵智华樊芳贾志旸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脉络膜病变血液循环
波前像差引导联合非球面LASIK治疗近视散光术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联合非球面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拟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散光眼患者45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波前像差引导联合非球面LASIK与波前像差引导LASIK。观察术后6mo两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全眼高阶像差及暗光下对比敏感度的差异。结果:两种切削模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测性相似。术后6mo,两组各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前像差引导联合非球面组总高阶像差及球差的增幅小于波前像差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彗差的增幅无统计学差异(P=0.657)。波前像差引导联合非球面组术后6mo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前像差引导组除低空间频率外,其余空间频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联合非球面LASIK较波前像差引导LASIK可更好地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改善暗光下对比敏感度。
赵晓彬李科军樊芳
关键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波前像差近视
单纯老年性白内障人群角膜球面像差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单纯老年性白内障人群角膜球面像差情况及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岁以上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98例,按年龄分为:A组(60~69岁)141例、B组(70~79岁)240例及C组(80~90岁)117例。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入选患者白内障手术前的角膜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Zernike分析计算中心为角膜顶点,直径为6 mm范围内的前表面、后表面、总角膜球面像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498例患者的右眼为研究对象,其中495只眼(99.39%)的角膜前表面球差、总角膜球差为正值,3只眼(0.61%)为负值;494只眼的(99.19%)的后表面球差值为负值,4只眼(0.81%)为正值;单样本K-S检验,前表面膜球差、后表面膜球差、总角膜球差均呈正态分布;三组角膜屈光力值、后表面屈光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角膜前表面球差、角膜后表面球差、总角膜球差差异显著(P〈0.05);年龄与角膜屈光力值、后表面屈光力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角膜前表面球差、角膜后表面球差、总角膜球差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403例双眼入选患者的左右眼之间后表面屈光力值之间差异显著(P〈0.01);两眼间各参数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 60岁以上单纯老年性白内障人群的角膜球面像差均值大于普通人群,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前表面及总角膜球差逐渐增大,后表面负性球差逐渐减小,各角膜球面像差参数在双眼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赵晓彬李科军樊芳赵智华贾志旸
关键词:白内障
视网膜静脉阻塞激光光凝术后眼前节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视网膜血管疾患,常见致盲原因为晚期黄斑损害、新生血管形成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张海芳康洁马清敏李科军马军玲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光凝术超声生物显微镜
斜视青少年手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斜视青少年手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特征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1/12在我院行斜视手术的患儿168例22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将分为角膜缘切口组(A组,54例78眼),跨肌止端切口组(B组,48例62眼),近穹窿切口组(C组,66例84眼)。根据手术累及肌肉条数分为单条眼外肌组(68眼),双条眼外肌组(106眼)及三条眼外肌组(50眼)。评估患儿眼表健康状况,并采用LipiView眼表干涉仪等分析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S)、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睑板腺开口情况。结果:术后1wk,三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mo,不同手术切口及手术累积不同肌肉条数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患儿TBUT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患儿的OSDI、CFSS、TBUT显著优于A组(P<0.05);且双条组患儿TMH显著高于单条组(P<0.05),三条组患儿的OSDI高于单条组(P<0.05)。术后3mo,各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较术后1wk,1mo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C组患儿的OSDI、LLT、TMH、CFSS、TBUT及SⅠt均显著优于A组(P<0.05);双条组患儿TMH、CFSS、SⅠt及睑板腺开口情况均优于三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条和三条组患儿睑板腺开口评分低于单条组(P<0.05)。患儿OSDI、CFSS及睑板腺开口评分与手术累及肌肉数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近穹窿切口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采用角膜缘切口组及跨肌止端切口组;且单条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双条组及三条组患儿。采取的近穹窿切口,减少手术累及肌肉数,有利于青少年斜视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恢复。
赵智华李科军马清敏樊芳张海芳牛佳琳贾志旸
关键词:斜视
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在进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后出现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101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由于胃黏膜病变进行内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以及临床的一般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相关因素、病变相关因素以及操作的相关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术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病变长度高于5.0 cm为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后出现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使用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的患者而言,病变的大小为在进行胃黏膜剥离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独立危险因素。
郑扬向正国李科军陈旭峰
关键词:术后出血
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94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乌司他汀联合奥曲肽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按入组序列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休克、补液、抗感染、及时抑制消化液等常规治疗,同期观察组给予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及淋巴细胞(Lym)、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7d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增高程度低于对照组,12d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同时白介素-10(IL-10)水平持续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7、12d后Lym、CD3+、CD4+百分比及CD4+/CD8+较对照组增高明显,CD8+百分比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更为有效。
李科军向正国陈旭峰郑扬汤小龙
关键词:乌司他丁奥曲肽T淋巴细胞
EST小切开联合EPBD治疗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17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85例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取石,作为观察组,90例行常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作为对照组,观察取石成功率、术中碎石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取石成功率为96.5%,对照组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碎石率分别为14.1%和31.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7%。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胆管炎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以减少术中碎石率和出血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向正国李科军陈旭峰郑扬杨胜兰汤小龙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结石乳头气囊扩张术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淀粉酶的影响被引量:63
2014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胞因子和淀粉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奥曲肽组和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各56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奥曲肽组给予奥曲肽静脉泵注,联合用药组给予两种制剂的联合应用。观察3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淀粉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和奥曲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细胞因子和淀粉酶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乌司他丁组和奥曲肽组对细胞因子和淀粉酶变化的影响是一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细胞因子和淀粉酶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细胞因子和淀粉酶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汤小龙向正国李科军陈旭峰郑扬
关键词:乌司他丁奥曲肽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淀粉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消化道检查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胆囊疾病与胃肠道疾病关系密切,且两者并存几率高,在诊断胆囊疾病的同时,极易漏诊胃肠道疾病。如在住院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而漏诊了胃肠道肿瘤,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故将我院2009年全年共120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消化道检查的结果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陈旭峰李科军向正国葛继强周建飞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