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凤

作品数:4 被引量:8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多态性分析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 2篇遗传多态性分...
  • 2篇原基因
  • 2篇弱D型
  • 2篇突变
  • 2篇抗原
  • 2篇抗原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2篇供者
  • 2篇RHCE基因
  • 2篇RHD基因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抗体
  • 1篇血小板抗原
  • 1篇血型

机构

  • 4篇邯郸市中心血...
  • 3篇河北省委党校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输血医...

作者

  • 4篇李艳凤
  • 4篇张彦平
  • 4篇孙国栋
  • 4篇赵有良
  • 1篇景海珍
  • 1篇熊文
  • 1篇邵超鹏
  • 1篇张欣
  • 1篇李丽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人群中发现的主要弱D型——弱D15个体的分子背景研究被引量:30
2006年
为了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弱D15型个体的Rh血型系统血型血清学表型及分子背景,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检测RhD抗原弱阳性个体RhD、C、c、E、e抗原表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同时检测RHD基因和RHCE基因;标本测序分析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同时通过特异性PCR技术测定RHD合子型或RHD基因数目。结果表明,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为D抗原弱阳性表型的人群中,有18例为弱D15型(占D抗原弱阳性表型56%),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分析发现其第6外显子有一处碱基突变:845G>A,编码区序列其它部分与正常RHD序列相同;检测Rh小因子有3种表型CcEe(2例)、CcEe(2例)、ccEe(14例),分别占弱D15型的11%、11%、78%,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一致。RHD杂合性试验鉴定显示仅表型为CcEe的2例标本为纯合型RHD+/RHD+,提示基因型为DCe/DcE;其余为杂合型RHD+/RHD-,提示基因型分别是DCe/dce和DcE/dce。结论:弱D15型是中国人群中最主要的弱D型,其中大部分为杂合型。
孙国栋段现民张彦平尹志柱牛小利李艳凤赵有良牛海江
关键词:弱D型RHD基因RHCE基因基因突变
随机献血者小板1~16抗原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及已知HPA型供者库的建立
孙国栋李艳凤张彦平尹志柱牛小利段现民牛海江赵有良张欣李丽
该研究采用具有特异性、灵敏度高等特点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48名随机献血者进行了HPA1~16抗原32个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对其基因及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学处理,根据分布频率来预测血小板同种免疫发生的可能...
关键词:
在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1例Rh血型弱D12型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分析鉴定1名RhD抗原弱阳性个体的血型血清学表型及分子背景。方法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检测Rh D、C、c、E、e抗原表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同时检测RHD基因和RHCE基因,并测序分析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同时通过特异性PCR技术测定RHD合子型或RHD基因数目。结果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该标本为D抗原弱阳性表型,与相应Rh抗血清反应为C-c+E+e+;SSP-PCR检测显示RhCcEe基因定型结果与血型血清学完全一致,且有完整的RHD基因;但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分析发现该标本的RHD第6外显子存在1处碱基突变:830G>A,编码区序列其它部分与正常RHD序列相同;RHD杂合性试验鉴定显示为RHD+/RHD-杂合型,推测该个体基因型可能为DcE/dce。结论对照国内外文献报道和GenBank记录的基因序列,该个例为在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的弱D12型。
孙国栋景海珍熊文张彦平尹志柱牛小利邵超鹏李艳凤段现民赵有良牛海江
关键词:RH血型弱D型RHD基因RHCE基因基因突变
献血者血小板1-16抗原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及已知HPA型供者数据库的建立被引量:39
2005年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plateletantigen,HPA)基因多态性,根据分布频率来判断HPA抗原不配合比率以及抗体产生的机会,确定有临床意义的血小板抗原系统,并建立邯郸地区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和供者库。采用SSPPCR方法对邯郸地区148名随机献血者进行HPA116抗原32个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并与不同人群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每个样本均检测到HPA1a、2a、4a14a、16a基因;HPA4a、7a14a、16a呈现单态性,未检测出相应的等位基因HPAb;对于HPA1、2、5、6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595、0.8108、0.9865、0.9797,没有b/b纯合子出现。在HPA116中,具有最高杂合度的是HPA15,基因型HPA15a/15a、HPA15a/15b、HPA15b/15b频率分别是0.2230、0.5270、0.2500;HPA3在其次,基因型HPA3a/3a、HPA3a/3b、HPA3b/3b频率分别是0.3851、0.5135、0.1014。经χ2检验,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邯郸地区随机献血者HPA15系统基因频率与石家庄地区相似(P>0.05);与我国台湾人群进行HPA113、HPA15的比较,HPA1、2、6具有明显的不同(P<0.05),其它相似(P>0.05);与韩国人群进行HPA18的比较,除HPA3具有明显不同外(P<0.05),其余均相似(P>0.05);与美国黑人进行HPA15的比较,HPA1、2、5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英国人进行HPA111的比较,HPA1、5具有明显的不同(P<0.05)。结论:北方地区中国人群HPA2、3、5、15系统具有多态性,且HPA抗原分布不配合比率较高,这必然造成免疫暴露的机会增加,提示在临床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同时,在此次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邯郸地区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和血小板已知型供者库。
孙国栋段现民张彦平尹志柱牛小利李艳凤牛海江赵有良
关键词: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型频率血小板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