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芳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腺癌
  • 4篇免疫
  • 4篇基因
  • 4篇病理
  • 3篇突变
  • 3篇肿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临床病理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肺腺癌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预后
  • 2篇黏膜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抗原
  • 2篇基因突变
  • 2篇白质
  • 2篇EGFR

机构

  • 11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李芳华
  • 8篇董丹丹
  • 5篇胥颖
  • 5篇徐钢
  • 4篇李科
  • 2篇朱鸿
  • 2篇宋林红
  • 1篇彭盛坤
  • 1篇徐妍
  • 1篇徐敏燕
  • 1篇罗锋
  • 1篇傅静
  • 1篇刘娟
  • 1篇杨旭丹
  • 1篇梁冬妮
  • 1篇黄娟
  • 1篇唐源
  • 1篇邹艳
  • 1篇姜兴莲
  • 1篇刘翔

传媒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 探讨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DOG-1在84例GIST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与CD117、CD34标记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GIS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性或单一性组成肿瘤的实体.DOG-1、CD117和CD34在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GIST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42/46)、95.7%(44/46)和82.6%(38/46),在中度及高度危险性GIST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8/38)、100%(38/38)和78.9%(30/38),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纤维瘤病及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中DOG-1、CD117、CD34均无表达,DOG-1标记GIS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D117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记中度及高度危险性GIS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明显高于CD34,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OG-1是一种新的诊断GIST比较特异的标记,尤其是对中度及高度危险性GIST比CD34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CD117联合应用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GIST的诊断水平.
姜兴莲杨红李科董丹丹胥颖李芳华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抗原CD34免疫组织化学
颅面部良性纤维-骨性病变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的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颅面部良性纤维-骨性病变(benign fibro-osseous lesions,BFOL)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与其他颅面部相似骨性病变的异同。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的65例颅面部BFOL、8例外周性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OF)及1例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的病例资料及存档切片。所有病例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例疑难交界性病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MDM2基因扩增。结果65例BFOL中包括50例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12例OF,3例幼年性OF(均为幼年性沙砾体样OF亚型)。患者平均年龄FD为31.7岁,OF为39.2岁;幼年性OF为26.0岁;BFOL病例男女比为1.0∶1.8。外周性OF患者平均年龄47.0岁,男女比为1∶7;FD样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为48岁男性。发病部位FD为颌骨27例、颅面骨23例;经典型OF为颌骨9例、鼻腔3例;幼年性沙砾体样OF为鼻腔鼻窦2例、颌骨1例;外周性OF均发生于牙龈;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为下颌骨肿块。影像学特征FD为边界不清、轻度膨胀的骨内丝瓜瓤样或毛玻璃样密度影;OF为边界清楚的毛玻璃样肿块;幼年性OF及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均为骨内膨胀性生长且局灶浸润性边界的结节状肿块。组织学特征:BFOL镜下均为纤维及不规则骨性混合增生性病变,其中FD与宿主骨相互移行,骨小梁周围无骨母细胞围绕;OF骨小梁周围可见骨母细胞环绕,与宿主骨界清,FD及OF均可见牙骨质样形态。幼年性沙砾体样OF及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局部推挤式累及宿主骨,前者细胞密度高,后者见细胞不典型性。外周性OF为骨外病变。FISH检测结果显示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存在MDM2基因扩增。结论BFOL为颅面部一组形态学相似的纤维-骨性增殖性病变,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同,影像学改变及组织学特点也有细微差异。BFOL需要特别注意与低级别骨肉瘤的鉴别诊断,疑难病例可分子检测辅助�
杨旭丹徐钢宋林红朱鸿刘翔李芳华彭盛坤马志跃周昊
关键词:面部肿瘤
四川地区肺腺癌中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与肺癌组织学类型、人种、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和所在地域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四川地区肺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样本,选用针对19、21外显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PCR法(allel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O-PCR)检测突变。结果 65例肺腺癌样本中,35例发生19、21外显子突变(53.85%),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13例(20%),21外显子L858R错义突变23例(35.38%);男性38.24%(13/34),女性70.97%(22/31);吸烟者31.25%(5/16),非吸烟者61.22%(30/49);≤60岁的患者为57.14%(16/28),>60岁的患者为51.35%(19/37)。结论 65例四川地区原发肺腺癌中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在女性、非吸烟患者中更常见(P<0.05),其中21外显子L858R突变率高于19外显子缺失率(P<0.05)。与文献报道比较,肺腺癌EGFR基因总突变率较其他类型肺癌高,且高于白种人。
董丹丹唐源邹艳李芳华曹梅刘卫平
关键词:腺癌EGFR基因
Jagged1/Notch3信号通路蛋白在人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Jagged1/Notch3在TNB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Jagged1和Notch3异常表达对TNBC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Ventana免疫组化法检测Jagged1、Notch3在石蜡标本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及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Jagged1和Notch3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25/70)和40.0%(28/70)。Jagged1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高,Notch3则在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和Ⅲ期患者中的表达更高。结论:TNBC患者中Jagged1/Notch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分期相关。
王晓珊李芳华张晓曹丹罗锋
关键词:JAGGED1NOTCH3预后三阴乳腺癌
突变特异性抗体检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
2014年
目的评估两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特异性抗体在肺腺癌石蜡组织样本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肺腺癌石蜡组织标本76例,采用L858R突变和19外显子E746-A750缺失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同时提取DNA用ARMS法进行EGFR突变分析。结果 76例石蜡组织样本中,ARMS法检测出L858R突变14例,19外显子缺失14例,L861Q突变1例,野生型47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858R突变和19外显子E746-A750缺失敏感性均为79%,特异性分别为92%、79%。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5%、94%。若将阳性阈值定为2+,L858R突变抗体均无假阳性病例(8/8),19外显子E746-A750缺失抗体出现1例假阳性病例(7/8),检出阳性病例特异性达94%(15/16)。结论采用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免疫标记石蜡组织样本,可作为临床筛查突变阴性病例的有效手段。
董丹丹徐钢李芳华胥颖李科黄娟
关键词: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免疫组织化学
肺腺癌EGFR、KRAS基因突变、ALK融合蛋白状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肺腺癌中EGFR、KRAS、ALK三种肿瘤驱动基因的突变状态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 85例肺腺癌EGFR,KRAS基因突变采用ARMS法检测,ALK融合蛋白用特异性抗ALK单克隆抗体(克隆号:D5F3)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 EGFR,KRAS,和ALK融合蛋白检测阳性率分别是62%,15%,和14%。EGFR基因突变更常见于女性。KRAS基因突变更常见于男性及有吸烟史患者。ALK融合蛋白更常见于年轻及肿瘤分期Ⅲ/Ⅳ患者。检测中发现了8例双突变病例。结论结果进一步证实了EGFR、KRAS基因突变与ALK融合蛋白并非完全互斥。对于肺腺癌患者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非常重要,在选择靶向治疗时更应考虑到多种变异同时存在的情况。
董丹丹徐钢李芳华李科胥颖
关键词:肺腺癌EGFRKRASALK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以下简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肺MALT淋巴瘤12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女性8例(67%),男性4例(33%)。发病年龄32~79岁,中位年龄62.5岁,仅1例患者年龄小于40岁(8.3%)。8例患者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就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有胸痛,2例有咳嗽、咳痰。CT表现:患者病变部位均位于单侧肺组织,左肺上叶1例,右肺11例(上叶4例,中叶1例,下叶6例);肿块最大径2~5cm;其中为界限清楚的团块或结节影10例(83%),浸润或实变影2例(17%)。肿瘤细胞由弥漫分布均匀一致、小至中等大小的中心细胞样细胞和单核样细胞构成,其内散在少许转化性母细胞样大细胞,少数伴有浆细胞样分化。免疫表型:12例肿瘤性淋巴样细胞CD20、CD79a细胞膜阳性,11例BCL-2阳性,9例κ、λ呈单轻链限制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5%~10%。AnnArbor临床分期:ⅠE期8例,ⅡE期1例,Ⅳ期1例,2例不详。治疗均采用单纯手术切除为主,2例术后联合化疗。结论 肺MALT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隐匿,影像学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最后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分析等检查,患者预后较好。
唐白杰刘娟徐钢徐妍梁冬妮董丹丹李芳华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表型
非皮肤恶性黑色素瘤6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的非皮肤恶性黑色素瘤(non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nonCMM)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对65例nonCMM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生存分析。结果 65例nonCMM中男性35例(53.8%),女性30例(46.2%)。平均年龄63.4岁(标准差s=10.347)。黏膜恶性黑色素瘤(mucosal maligant melaoma,MMM)54例(83.1%),眼球恶性黑色素瘤(ocular malignant melanoma,OMM)11例(16.9%)。其中,发生于鼻腔鼻窦者最常见,共29例(44.6%),依次为口腔8例(12.3%)、泌尿生殖道8例(12.3%)、肛管直肠区7例(10.8%)、食管2例(3.1%);OMM中球内色素膜为最好发部位,7例(10.8%),其次为球结膜,4例(6.2%)。随访3~60个月,中位数27个月,nonCMM总的术后生存时间为36个月(95%CI:34.874~37.126)。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OMM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长于MMM患者(χ2=12.735,P<0.001)。在MMM中,发生于肛管直肠区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要短于来自鼻腔鼻窦、口腔和泌尿生殖道的患者,其χ2和P值分别为18.735、3.867、5.134和<0.001、0.049、0.023,而鼻腔鼻窦、口腔、泌尿生殖道患者之间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16.889,P<0.001)和肿瘤大小(χ2=4.381,P=0.036)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4.447,P=0.035,RR=1.068,95%CI=1.005~1.136)和肿瘤大小(χ2=5.957,P=0.015,RR=1.479,95%CI=1.080~2.026)是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的nonCMM预后有差异,来自OMM的预后明显好于MMM,而MMM中,发生于肛管直肠区者预后最差。患者高龄和肿瘤大小是主要的预后因素。
朱鸿董丹丹李芳华刘丹丹王雷傅静宋林红徐钢
关键词:黑色素瘤预后
白细胞介素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7年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的高发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困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年轻化。肿瘤细胞及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会分泌大量的炎性因子,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曾俊董丹丹李芳华
关键词:增殖细胞结直肠癌白细胞介素6核抗原表达肿瘤微环境直肠癌患者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7例胃癌患者和20例癌旁组织中SATB1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高于癌旁组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ATB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预示胃癌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晚,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因此检测SATB1表达可作为临床筛选胃癌高危转移者、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胥颖董丹丹李科李芳华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