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菊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盐分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滴灌
  • 2篇植物
  • 2篇生态效应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膜下滴灌
  • 1篇地上部分生物...
  • 1篇盐胁迫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荧光参数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运移
  • 1篇生长及光合特...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甘肃省水利科...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12篇李菊艳
  • 11篇赵成义
  • 7篇闫映宇
  • 7篇孙栋元
  • 5篇盛钰
  • 4篇彭冬梅
  • 3篇李君
  • 3篇魏恒
  • 2篇王丽娟
  • 2篇彭刚
  • 1篇冯省利
  • 1篇于波
  • 1篇韩明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荒漠植物构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1年
基于植物构型的内涵,评述了植物构件研究现状、荒漠植物构型研究现状和荒漠植物构型模型及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和归纳了荒漠植物构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荒漠植物构型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荒漠植物构型研究中应加强与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探讨荒漠植物构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规律,揭示植物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理。构建荒漠植物生长的构型模型,从而为荒漠地区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孙栋元赵成义王丽娟盛钰李菊艳
关键词:荒漠植物构型可视化
新疆塔里木河胡杨根蘖苗水分来源初探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势观测及断根试验,研究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根蘖苗的水分来源。结果表明:淹没前胡杨根蘖苗清晨水势显著低于母株,水分主要源于60cm以下土壤水;退水后浅层土壤水的δ18O值贫化,根蘖苗木质部水的δ18O值相应贫化,清晨水势显著高于母株,水分主要源于浅层土壤水(0~60cm)。样方调查表明:胡杨根蘖苗萌发于母株浅于30cm根系上,根蘖苗发生部位不产生不定根,切断母株近端根(萌发点至母株端)和远端根(萌发点至根末端)后枯死,说明维持根蘖苗生长的水分主要源于母株。综合分析表明:胡杨根蘖苗的水分主要源于母株浅层根系远端根,对土壤水的利用取决于浅层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彭刚赵成义李君韩明李菊艳
关键词:根蘖苗
不同盐分梯度下胡杨幼苗的光合—光响应特征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分析不同盐分处理60 d胡杨幼苗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在0~3 500μmol·m-2·s-1光强范围,各处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随光强增加逐渐增大,而胞间CO2浓度(Ci)呈相反趋势;不同光强下幼苗的Pn、Gs、Tr、Ci和WUE均值均随盐浓度增大而减小;低盐浓度处理(0.5 mol·L-1)条件下,幼苗通过气孔调节提高WUE,降低盐分对幼苗的损伤;高盐处理(2 mol·L-1),气孔基本失去调节能力,出现了Tr相对较低、WUE相对较高的现象,而幼苗的Pn均值降低了约75%,幼苗的光合代谢受到严重抑制。②随盐浓度增大,胡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α)、暗呼吸速率(Rd)和光饱和点(LSP)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逐渐增加,盐分抑制了幼苗对光的吸收、利用和转换能力。
李菊艳赵成义闫映宇盛钰于波彭刚
关键词:盐胁迫
台兰河绿洲灌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台兰河绿洲灌区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并分析了不同时期台兰河绿洲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水资源动态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5年耕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年均增加分别为3603.8hm2和151.4hm2;绿洲林地和草地大面积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247.07hm2和14325.9hm2,相应地绿地面积减少了16572.97hm2;草地和林地等生态用地的减少是灌区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转移比例分别为13.97%和5.93%。地表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从1989年的5.91×106m3增加到2003年的1.39×107m3,灌溉面积和机井数量不断增大,地下水开采强度日益增加,地下水水位呈日益下降的趋势。农业用水所占比例过大,生态用水逐渐缩减。
孙栋元赵成义彭冬梅李菊艳闫映宇魏恒
关键词:绿洲灌区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用水
塔里木灌区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被引量:26
2009年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塔里木灌区棉田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盐分呈“Y”状垂直分布,膜下土壤盐分含量小于膜间,膜间土壤盐分从表层到深层呈逐渐增减的趋势。随滴灌量增加,膜下土壤盐分峰值位置下移。滴灌量从2618m^3/hm^2增大到4265m^3/hm^2,湿润峰位置从40cm下移至100cm,盐分峰值位置从30cm下移至60cm。滴灌结束后,膜下0—60cm及0~100cm土壤平均含盐量均减小。脱盐程度随滴灌量增大而增加,0~60cm土层脱盐率从6.0%增加到34.8%;而膜间土壤呈积盐状态,积盐程度随滴灌量减小而增大。随滴灌年限增加,0~60cm的土层平均含盐量逐年增加,从2005年到2007年,4265、3926、3600、3271m^3/hm^2灌溉定额下的土壤平均含盐量年均增加了0.4、0.6、1.1、1.1g/kg。研究结果指出了塔里木灌区现行棉花膜下滴灌制度存在的积盐问题,成果对完善干旱区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赵成义闫映宇李菊艳盛钰伊力哈木.伊马木
关键词: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塔里木灌区
膜下滴灌对棉花根系、地上部分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7
2009年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采用根钻双向采样法,研究了不同灌溉量(2618、2947、3600和4265m3·hm-2)对棉花根系分布、地上部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影响棉花根系及地上部分生长状况.各水分处理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膜下,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0.65%~73.45%,而膜间占39.35%~26.55%.水分亏缺增加了根系下扎深度和深层根系生物量,增大了根系水平分布范围.不同水分处理棉花生物学特性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存在显著差异.水分过量处理(4265m3·hm-2)的棉花株高、倒四叶宽、果枝数、蕾数均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根冠比及干物质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增大,生物产量提高,但同时蕾铃脱落率也增加,经济产量的形成受到抑制.水分亏缺或过量都影响棉花干物质在不同器官及不同生育时期的累积与分配,使产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3600m3·hm-2是最适宜的灌溉量.
闫映宇赵成义盛钰李菊艳彭冬梅李子良冯省利
关键词:膜下滴灌棉花根冠水分
水分对胡杨幼苗光合及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4
2009年
采用盆栽控制实验方法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幼苗的光合日变化以及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峰值时间均在12:00;当土壤含水量为21.6%~24.0%时,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曲线呈不明显的双峰型,峰值时间分别在8:00和18:00,其他处理均为单峰型,但峰值时段有差异;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小,胡杨幼苗的Pn、Gs、Ci和Tr日均值逐渐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12.0%~19.2%时,幼苗的WUE日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幼苗的株高、基径、各器官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小而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12.0%~19.2%时,幼苗地下生物量的降低程度大于地上生物量,且幼苗的根冠比也增大。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对胡杨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其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大于12.0%时,幼苗能够通过增大水分利用效率,改变根冠比提高抗旱性;当土壤含水量小于9.6%时,幼苗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生长受到抑制。
李菊艳赵成义孙栋元闫映宇张曾强李君
关键词:水分光合作用
台兰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自1990年以来台兰河流域3期土地利用数据,在GIS空间分析模块下对台兰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耕地和沙地明显增加,分别增加35 027.11 hm2和10 443.46 hm2,而草地和天然林地面积锐减,其中草地净减少59 965.95hm2,反映出流域有大面积拓荒的趋势。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大,引发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天然植被受到破环,生物多样性减少。老绿洲土壤盐渍化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新绿洲及绿洲外围局部地区土壤盐渍化呈恶化趋势。
彭冬梅赵成义孙栋元闫映宇李菊艳魏恒李子良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
盐分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生长和离子平衡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基于控制试验研究了盐分(Na Cl)处理60 d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生长和各器官矿质离子吸收、分布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分对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轻度(50 mol·L^(-1))、中度(100 mol·L^(-1))和重度(200 mol·L^(-1))盐分处理的幼苗株高生长速率、叶面积及各器官生物量分别减小了约30%、50%和80%。幼苗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提高根冠比增加对资源的获取和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以增强其耐盐性。(2)盐分改变了幼苗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与对照相比,各盐分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器官对Na^+和Cl-的吸收,抑制了Ca^(2+)、Mg^(2+)和K^+由根向茎、茎向叶选择性运输、降低了幼苗器官对Ca^(2+),K^+,Mg^(2+)的吸收,导致器官离子平衡遭到破坏。幼苗将较多的Na^+积累在叶片,增大了地上和地下的渗透势差,这是胡杨幼苗抵御盐分胁迫的一个有效方式。(3)重度盐胁迫下幼苗增强对Ca^(2+)、Mg^(2+)和K^+的选择性运输,避免高盐胁迫对幼苗更大的伤害。
李菊艳赵成义闫映宇于波施枫芝
关键词:离子平衡
盐分对胡杨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基于控制试验研究了盐分对胡杨实生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大,盐分对胡杨幼苗株高、基径及生物量影响明显,其程度大小为叶>根>茎。当土壤含盐量小于18.32g.kg-1(50mmolNaCl)时,该处理幼苗生物量比无盐处理Ⅰ(0mmol NaCl)的减小了30%左右;当土壤含盐量达到27.95g.kg-1(200mmol NaCl)时,该处理幼苗的生物量比无盐处理Ⅰ的减小了80%左右,幼苗难以正常生长。②盐分对胡杨幼苗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随着盐浓度增大,胡杨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当土壤含盐量小于18.32g.kg-1时,胡杨幼苗可以通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自身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耐盐性;当土壤含盐量大于18.32g.kg-1时,胡杨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幼苗生长表现出盐害症状。③随着盐浓度增大,盐分对胡杨幼苗的荧光特性影响明显,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减小,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增大趋势。
李菊艳赵成义闫映宇李君孙栋元
关键词: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