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修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环保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让版面“活”起来——论“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在当前以视觉为信息传播主体的"读图时代"报纸面临挑战。报纸媒体必须充分利用新闻图片将传统文字当家的版面"激活",同时图片运用要适当,从而既满足受众的"报刊视觉化"、"符号化"又无损阅读价值的需要。新闻图片叙事的空间共时性和视觉冲击力是优化报纸版面的有利条件。新闻图片的有效应用将助力报纸媒体"活"出精彩。
- 郭强李静修
- 关键词:读图时代符号化冷媒介共时性
- 全媒体视野下的受众审美心理研究
- 全媒体构筑的媒介平台,将受众的生活现场严密地包裹起来,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将多元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传输给受众,利用“符号化”了的各种媒介信息构成的“景观”,深刻地影响受众的审美心理。本研究旨在于通过对全媒体对于...
- 李静修
- 关键词:全媒体审美心理
- 文献传递
- 从“多向度狂欢”到“瞬时性”审美——消费语境下的新媒体传播与新世纪公众传播审美心理衍变被引量:2
- 2012年
- 在传统媒体时代"拟态环境"中,现代人与客观信息是处在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因而,由此产生了一个"传统传播学"的概念——受众。在大众传播化的传统媒体面前,受众的传播审美活动总体上是被动化的,是由大众媒体所任意"引导"和"左右"的。当历史进入到新世纪以后,公众在新媒体时代里,对社会事件传播中(特别是以手机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审美特点和审美心理,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传播过程中,相关对象信息肯定不是什么艺术或艺术品,却同样激起了人们对它感性围观和品鉴;在对公共事件的传播审美中,公众的态度趋于"审丑",戏谑调侃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消费文化下的一种独特"景观":公众在满足自己观看欲望的同时,也在满足着被他者观看的欲望;"瞬时性"审美替代了传统的"永恒性",快感享受重于事件的是非曲直。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一味地盲从舆论向导,做"单向度的人";在接收到传媒报道信息后,人们积极介入舆论议程的文本"对话",凸显受众的主体性存在,享受"存在感"。事件的具体内容和结果已经不再重要,公众更在意消费这一"景观"的过程中产生的快感。
- 黄也平李静修
- 关键词:瞬时性
- “他者”的救赎与“自我”的挽救——对文学消费“他者”身份的商榷被引量:1
- 2011年
- 无论从当下文学史写作和建构的角度,还是从近些年在学界热议不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的角度,具有文学消费性质的文学作品大多变成了"低内涵,低营养"、"商品化"、"审美价值异化"的代名词。在学界依旧对"消费文化"、"通俗文化"持否定态度,矢志不渝高举精英主义大旗的今天,作为“他者”的文学消费乃至相关形式的消费文化不仅没有丝毫如某螳学者所预言的消逝和降温,反而在某种程度“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至当今文化领域的各个角落,愈演愈烈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传播、鉴赏批评和审美价值衡量。
- 李静修
- 关键词:文学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救赎文学史写作
- 受众抵触心理对我国网络广告传播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受众主动或被动的卷入资讯量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信息体中。广告借助于网络这一新型的媒介载体,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网络广告在面对受众时也会出现各种形式的逆反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广告的传播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广告的受众抵触心理成因机制的研究,为网络广告的传播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 李静修
- 关键词:网络广告受众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