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鸿洲

作品数:14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象
  • 2篇低碳
  • 2篇低碳环境
  • 2篇三角洲
  • 2篇强风
  • 2篇强风暴
  • 2篇珠江三角
  • 2篇珠江三角洲
  • 2篇流场
  • 1篇大洋
  • 1篇低值
  • 1篇低值系统
  • 1篇地形
  • 1篇地形作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业务化
  • 1篇灾害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卫生部统计信...

作者

  • 14篇李鸿洲
  • 6篇蔡则怡
  • 5篇任丽新
  • 5篇周家斌
  • 3篇朱瑛
  • 3篇王庚辰
  • 2篇徐永福
  • 1篇吕达仁
  • 1篇孔琴心
  • 1篇胡建平
  • 1篇陈辉
  • 1篇田生春
  • 1篇王革丽
  • 1篇王喜全

传媒

  • 3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气象
  • 1篇2006天灾...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性低碳科学发展
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这就是高碳环境。全球平均温度20世纪增加了0.74℃。我国在1905—2001年的97年中,年平均气温上升了O.79℃。科学家对全球逐年地面平均气温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指出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
周家斌王庚辰任丽新李鸿洲蔡则怡朱瑛
关键词:全球变暖现象低碳环境可持续发展
理性低碳科学发展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由于全球变暖,受疟疾影响的范围将从1990年的45%增加到2100年的60%。平流层臭氧的减少会引起皮肤癌、白内障,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对农业(影响光合作用)和水...
周家斌王庚辰任丽新李鸿洲蔡则怡朱瑛
关键词:低碳环境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
天气、气候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被引量:15
1999年
通过对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1987~1996年北京地区各类疾病死亡资料的详尽分析,结合同期的天气、气候资料,研究发现:(1)心脑血管疾病是北京地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随人日年龄段增长显著增加,且男性死亡率大于女性死亡率,70~74岁年龄段为死亡高峰;(2)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明显年际变化,其年际变化与同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3)心血管疾病的诱发与冷锋、寒潮前等低值天气系统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
陈辉田生春李鸿洲胡建平
关键词:死亡率低值系统
关于气象与健康研究的几个问题
许多研究认为,已经发生和仍将继续的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冰融化、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全球变暖也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天气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关于气象条件与疾...
周家斌李鸿洲任丽新蔡则怡徐永福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大气污染
文献传递
关于气象与人体健康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1
2010年
关于气象、环境与健康问题的研究可总结为如下几个问题:1)气候变化及其影响,2)天气、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3)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4)关于气象条件与疾病的机理研究,5)环境与健康危险度评价。作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国学者予以关注:1)气象与健康问题的检测,2)气侯变化与人类健康,3)气象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机理研究,4)应用数值模式研究气象与健康问题,5)环境与健康危险度评价,6)疾病预测和预警研究,7)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更多部门对气象与健康问题的介入。
周家斌徐永福王喜全李鸿洲任丽新蔡则怡王庚辰孔琴心朱瑛
珠江三角洲突发性强风暴环境流场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对1985年3月27日珠江三角洲一次灾害性强风暴过程,分析了GMS间隔为半小时的卫星资料,并对风暴发生前后连续三个时次的资料,进行尺度分离和诊断,得到了以下结果:(1)风暴的发生、发展非常迅猛。云团强烈的发展约为一小时;(2)尺度分离后的环境流场,表现出强风暴天气发生在低层中尺度辐合流场与高层中尺度辐散流场的叠加区内;(3)以λ_(max)=1500km为尺度特征的大气运动对非地转所引起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起主导作用。这种散度场对触发强天气是极其重要的。而这种特征散度场是由于各层偏差风分布的某些不均匀性造成的。
李鸿洲
关键词:强风暴流场三角洲
人工智能睡眠大气环境控制系统
睡眠是重要的人体生理现象之一。人的大部分新陈代谢在睡眠状态进行,高质量的睡眠是健康的重要保证,而低质量的睡眠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要达到高质量的睡眠,除了人体本身的条件外,良好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周家斌蔡则怡李鸿洲任丽新金攻
文献传递
珠江三角洲重大灾害性强风暴的环境流场研究
1992年
急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成员,它与整个大气环流活动的关系以及与某些特定天气过程的联系早已成为天气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有系统的总结。在我国,对急流同某些重要天气过程(如暴雨)的联系,也有不少研究结果。但它们多是分析讨论高、低空急流同暴雨成因方面的一些研究。对于强风暴,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强风暴同急流联系的少数研究中也多是个例分析。本文则是从历史资料普查入手,统计分析急流同珠江三角洲地区灾害性强风暴的关系,以期得到珠江三角洲强风暴与急流相关性的一些事实。
李鸿洲
关键词:三角洲强风暴灾害性流场
华北强飑线生成环境与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22
1999年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称LASG)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简称为LASG- REM,对1983 年6 月27 日一次华北强飑线生成与地形作用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首先运行的对照试验,获得了以往分析得到的有关飑线的现象。模拟1 小时后,飑线发生前,对流层高层有较强的冷平流侵入华北地区。3 小时后,在燕山及其南侧背风坡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出现明显的锋生现象,这对飑线的生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模拟至6 小时,近地面层在日变化增温的时段内,开始出现降温现象,这时实况的飑线开始形成,这降温现象是与飑线后方的中尺度湿绝热下沉运动有关。8 小时后,对流层高层在继续维持西北气流冷平流的条件下,由降温转变为明显升温,并产生一个α中尺度的温度脊,这是由飑线上强的深对流过程引起的热量向上输送造成的。这也是飑线发生发展后,中尺度系统对大尺度背景场的反馈的结果。紧接着近地面层出现最强的降温。这与中尺度湿绝热下沉运动的发展和小尺度的下击暴流有关。这一过程与过去分析结果相一致。其次,在对照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对地形作了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西北流型条件下,高层有较强的冷空气侵入。
李鸿洲蔡则怡徐元泰
关键词:飑线Η坐标数值预报模式
对1985.7.2华北暴雨过程的数值试验研究
刘苏红李鸿洲黄亚辉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数值天气预报辐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