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学位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语音
  • 3篇语音编码
  • 3篇数据分发
  • 3篇速率
  • 3篇网络
  • 3篇网络编码
  • 3篇广播
  • 2篇源文件
  • 2篇数据广播
  • 2篇吞吐
  • 2篇吞吐量
  • 2篇网络吞吐量
  • 2篇码速率
  • 2篇编码速率
  • 2篇AMR
  • 1篇导航
  • 1篇多速率
  • 1篇信息表
  • 1篇信息表示
  • 1篇一体化

机构

  • 10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兴通讯股份...
  • 1篇山东省标准化...
  • 1篇中华全国供销...
  • 1篇格林美股份有...

作者

  • 10篇杜涛
  • 2篇刘莹
  • 2篇吴镇扬
  • 2篇刘智杰
  • 2篇陶军
  • 2篇陈文强
  • 1篇夏树强
  • 1篇刘俊山
  • 1篇杨杰
  • 1篇孙健
  • 1篇赵力
  • 1篇金石

传媒

  • 1篇电声技术
  • 1篇通信学报
  • 1篇信息与电子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协同优化符号位编码的车载网数据分发方法
一种基于协同优化符号位编码的车载网数据分发方法,数据分发中心通过设置的基站将数据以广播的方式对选定区域内的车辆节点进行数据分发,每个车辆节点都装备单射频无线接收器,每一个基站都有从数据分发中心获得的相同的源文件F;应用符...
陶军刘莹杜涛陈文强刘智杰
文献传递
网络编码在车载网广播技术中应用的研究
VANETs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无线数据分发网络,由于VANETs不仅能提高交通安全,还能将视频、音频、数据文件等娱乐信息传输给车辆,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在车辆网络的各种应用中,广播技术是最为常用的方法。V...
杜涛
关键词:车载自组织网络网络编码数据分发机制广播技术
文献传递
从AMR到G.729的参数层编码转换方案被引量:6
2004年
分析了Adaptive Multi Rate (简称AMR)编码方案与G.729编码方案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从AMR编码到G.729编码的参数层直接转换方案。与传统的编码转换方案相比,在语音质量的损失可以接受的前提下,算法复杂度有较大的降低。
孙健吴镇扬杜涛
关键词:语音质量语音编码标准
TDD模式大规模MIMO互易性校准算法研究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充分挖掘空间...
杜涛
关键词:ADC软件无线电
宽带自适应多速率声码器被引量:3
2002年
介绍了3GPP组织最新推出的宽带自适应多速率声码器AMR-WB,编解码原理以及速率控制机制等。较窄带语音编解码器,在语音的自然度效果及抗噪声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改善。
刘俊山杜涛赵力吴镇扬
关键词:自适应多速率宽带语音编码
AMR语音编码器与G.729语音编码器之间的参数直接转换
随着无线通信网和因特网的不断发展,在现代通信中这两个网络的融合互通变的尤为重要.AMR(Adaptive Multi-Rate)是无线通信网中使用的语音编码器标准,而G.729是因特网中最常使用的语音编码器标准,因此,在...
杜涛
关键词:TANDEM码激励线性预测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协同优化符号位编码的车载网数据分发方法
一种基于协同优化符号位编码的车载网数据分发方法,数据分发中心通过设置的基站将数据以广播的方式对选定区域内的车辆节点进行数据分发,每个车辆节点都装备单射频无线接收器,每一个基站都有从数据分发中心获得的相同的源文件F;应用符...
陶军刘莹杜涛陈文强刘智杰
文献传递
抗干扰滤波方法及在偏振组合导航系统的应用研究
抗干扰滤波作为多源干扰系统的干扰估计与抑制方法,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成为信息融合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仍存在大量科学问题亟需解决和突破。本论文主要针对含多源干扰的偏振组合...
杜涛
关键词:传感器标定
通信感知一体化原型验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4
2023年
针对技术落地面临的实际挑战,对通信感知一体化原型验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和总结。首先,概括基于单节点的通信感知一体化原型系统在定位、环境制图、成像、波形设计和波束追踪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实测性能。接着,从车联网和物联网场景入手,分析基于多点协作的通信感知一体化原型系统的实际增益。然后,聚焦基于跨设备的通信感知一体化原型验证,总结各传感器的优劣势和实测融合效果。最后,针对现有原型验证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指出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实现和技术验证的研究趋势。
杨杰黄艺璇杜涛杜涛夏树强夏树强
关键词:成像波形设计
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管理规范
牛锋唐艳菊曹阳许开华邢宏伟徐铁城潘永刚张蕾杨奋翮朱小力赵斌杜涛刘洪武孙小锋张菲菲訾晨瑞蒋晓龙刘春霞黄克强王璐周长赛苏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