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依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单县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干细胞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充质干细胞
  • 5篇脐带血间充质...
  • 5篇细胞
  • 3篇人脐
  • 3篇脐带
  • 3篇脐带血
  • 3篇缺损
  • 3篇周期
  • 3篇骨缺损
  • 3篇骨诱导
  • 3篇成骨
  • 3篇成骨诱导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增殖
  • 2篇人脐带
  • 2篇人脐带血
  • 2篇人脐带血间充...
  • 2篇生物活性玻璃

机构

  • 1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东丰县中医院

作者

  • 11篇郑德宇
  • 11篇杨依勇
  • 10篇秦书俭
  • 6篇姚素艳
  • 2篇赵凯
  • 2篇朱慧敏
  • 2篇郑仕杰
  • 1篇孔令菊
  • 1篇张继波
  • 1篇刘学政
  • 1篇刘建生
  • 1篇闫曼
  • 1篇包翠芬
  • 1篇裴丹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玻璃活性陶瓷复合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颅骨缺损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目前已有将体外培养的骨髓来源间充质细胞与支架复合后修复骨缺损的临床报道,但是由于该类复合材料中缺乏骨生长因子作用,其原位的成骨作用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复合材料在修复兔颅骨缺损中的原位成骨作用。方法:复苏冻存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复合培养获得人工植骨材料;制备兔双侧颅骨全层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将人工植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区,并设置空白质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空白组作对照,术后第4,8,12周对植骨区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摄片、组织化学检测和生物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复合培养的人工植骨材料植入后第4周,骨缺损外周骨质与复合材料之间大部分被高密度阴影充填;第12周,完全被高密度阴影充填;第8周,骨小梁大部分相连成片;第12周,骨小梁粗大,骨髓再生。生物化学检测结果与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一致,并且成骨效果及成骨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复合构成的人工植骨材料基本符合骨组织工程学的要求,在骨缺损区原位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
郑德宇杨依勇赵凯郑仕杰张玉华秦书俭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RNA干扰人白细胞抗原A2对人成纤维细胞HLA表达的沉默作用
郑德宇杨依勇刘学政秦书俭
成骨诱导后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植骨材料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成骨诱导后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与β-磷酸三钙(TCP)构成的人工植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UCB-MSCs;取传3代细胞应用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2周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OCN)和钙离子的含量;成骨诱导后UCB-MSCs与β-TCP复合培养后形成人工植骨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在β-TCP表面的生长状况;按人工植骨材料的形状制作兔颅骨全层缺损模型,术后4周行颅骨X线摄片,分析人工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采用Percoll(1.073 g/m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得到的UCB-MSCs大小较为均匀、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无明显变化;UCB-MSCs内AKP、培养基中的OCN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成骨诱导的细胞在β-TCP表面生长良好,在细胞周围有白色的钙盐沉积。人工植骨材料植入骨缺损4周后,发现复合材料与颅骨缺损中间大部分被高密度影所充填。结论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呈现成骨细胞特性,在β-TCP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与β-TCP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郑德宇刘建生杨依勇秦书俭包翠芬姚素艳
关键词:成骨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Β-磷酸三钙骨缺损修复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及结果检测被引量:2
2010年
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的人工植骨材料为临床上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阻。种子细胞是研究人工植骨材料的基础。
杨依勇朱慧敏秦书俭郑德宇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脐带血组织工程方法种子细胞骨缺损
锌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含量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锌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4,CDK4)、DNA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UCBMSCs。传代培养时将实验分为7组,对照组采用含15%FBS的DMEM培养基行传代培养,6个锌处理组于上述培养基中加入ZnSO4?7H2O,使锌终浓度分别为0.5、1.5、2.5、3.5、4.5、5.5mg/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hUCBMSCs表面抗原CD29、CD34、CD44和CD45;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佳锌浓度组定为实验组。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第3代hUCBMSCs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含量和增殖周期,Western blot检测总蛋白及cyclin D2和CDK4含量。结果 hUCBMSCs表面抗原CD29和CD44阳性表达率均>70%。MTT检测示,2.5mg/L浓度组细胞活性最高,定为实验组。培养7、14、28d,实验组hUCBMSCs的总蛋白含量、DNA含量、cyclin D2和CDK4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增殖指数、S期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0.5~4.5mg/L浓度的锌能增强hUCBMSCs活性,其中2.5mg/L为最佳浓度,可促进hUCBMSCs增殖和DNA复制,增加细胞cyclin D2、CDK4和总蛋白含量。
郑德宇杨依勇赵凯郑仕杰秦书俭
关键词: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2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及与β-磷酸3钙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的成骨诱导及与β-磷酸3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抽取人脐血,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到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单个核细胞行贴壁培养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应用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表达,应用放免方法分析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含量、荧光法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与β-TCP复合培养后,用扫描电镜检测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与β-TCP的生物相容性。结果采用Percoll(1.073g/ml)分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表明接种后第5d细胞进入指数增生期,至第9d后数量减少;流式细胞检测表明50%~70%细胞为CD29、CD45和CD105阳性;成骨诱导后,UCB-MSCs内AKP、培养基中的OCN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成骨诱导的细胞在β-TCP表面生长良好,细胞周围有白色的钙盐沉积。结论 UCB-MSCs成骨诱导后具有骨细胞特性,与β-TC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郑德宇杨依勇朱慧敏秦书俭姚素艳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锌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DNA和蛋白质含量及增殖周期的影响
2010年
背景:锌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对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产生影响,在细胞的DNA复制、RNA转录、增殖、分化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锌具有促进神经元和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目的:拟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锌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D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适宜浓度锌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取传3代细胞,对照组向细胞中加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锌处理组向上述培养液中加入硫酸锌,使锌终浓度分别达到0.5,1.5,2.5,3.5,4.5,5.5mg/L,培养21d。观察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DNA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增殖周期。结果与结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和CD44呈阳性表达。锌对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呈量效关系,0.5~4.5mg/L锌处理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尤以质量浓度为2.5mg/L时最为明显。培养7,14,21d与对照组相比,2.5mg/L锌处理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DNA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增殖指数、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百分率则显著下降(P<0.01)。提示0.5~4.5mg/L锌能促进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且2.5mg/L为最佳质量浓度。
姚素艳杨依勇秦书俭郑德宇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DNA蛋白质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脂肪组织中也存在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组织可以从美容吸脂中获得,来源丰富,取材方便,蕴藏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离心的方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行贴壁培养。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结果与结论:采用消化、离心分离获得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呈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表明接后第5天细胞进入指数增生期,至第9天后数量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超过90%细胞为CD29、CD45和CD105阳性。提示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姚素艳杨依勇秦书俭郑德宇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增殖能力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随年龄的增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受到影响,并对供体损伤较大,寻找替代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成为研究热点,而脐带血中是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仍存在争议。目的:拟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方法:无菌条件下,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标本,收获中间层细胞,加入含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L-谷氨酰胺的DMEM基础培养液,再经反复贴壁纯化,除去悬浮生长细胞,得到较多呈融合状态的贴壁细胞,待细胞达60%~8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分别取第1,5,9代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分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大小均匀,呈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第1,5,9代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29,CD105和CD166,低表达CD34和CD45;接种后5d细胞进入指数增生期,9d后数量减少,群体倍增时间为(53.5±8.32)h;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在细胞活力方面1~7代基本相似(P>0.05),至第9代细胞增殖活力稍下降,但仍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证实可在体外成功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第1~9代细胞均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
闫曼杨依勇秦书俭郑德宇
关键词:细胞周期生长增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柞蚕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BMSCs组织工程化骨修复老龄动物骨缺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柞蚕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SF-HA-BMSCs)构成的组织工程骨对兔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TSF-HA与成骨诱导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复合,构建新的组织工程骨。取36只12月龄老龄日本大耳白兔于左侧桡骨中段造15mm长的骨缺损区。实验分为3组(A、B、C组各12只)。A组:TSF-HA+BMSCs,B组:HA+BMSCs,C组:无支架组。分别在术后8和12 w摄取X线片,观察骨缺损区的修复及骨塑性情况,骨缺损区组织标本采取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8和12 w各组的骨修复情况。结果成功培养出了BMSCs,且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状态良好。骨缺损修复术后8、12 w X线检测显示,A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几乎没有修复作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8 w时与B组或C组相比,A组新骨生成最多,骨修复最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w后取桡骨观察证实:实验组支架大部分被吸收,骨折处密度增高,骨质发白,实验对照组可见部分支架未被吸收,但骨折愈合良好;空白组骨缺损处被结缔组织填充覆盖。结论 TSF-HA组织程化骨具有很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新骨缺损修复的替代材料。
张继波杨依勇孔令菊裴丹姚素艳郑德宇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