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冻伤
  • 11篇缺氧
  • 11篇习服
  • 9篇血管
  • 9篇细胞
  • 7篇血管内皮
  • 7篇内皮
  • 7篇内皮细胞
  • 6篇血管内皮细胞
  • 5篇低氧
  • 5篇冻融
  • 5篇冻融损伤
  • 5篇血液
  • 5篇缺氧习服
  • 5篇微循环
  • 5篇冷习服
  • 3篇血栓
  • 3篇血栓素
  • 3篇血液流变
  • 3篇血液流变学

机构

  • 4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4篇杨增仁
  • 38篇颜培华
  • 32篇刘嘉瀛
  • 25篇李凤芝
  • 23篇刘友梅
  • 16篇张是敬
  • 13篇孙方人
  • 4篇张智勇
  • 3篇单秋玲
  • 2篇李郁卿
  • 1篇曹伟
  • 1篇吕志忠
  • 1篇王敏
  • 1篇邓峰
  • 1篇吴怀春
  • 1篇欧阳骅
  • 1篇刘嘉赢
  • 1篇晋凌云
  • 1篇田嘉荣

传媒

  • 12篇解放军预防医...
  • 11篇中国应用生理...
  • 4篇微循环学杂志
  • 3篇航天医学与医...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8
  • 7篇1997
  • 10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防水透气裤陆地穿用的生理卫生学评价
<正> 目的:在室温条件下,检测受试者穿着PTFE防水透气裤和穿迷彩服在安静及运动时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服装的隔热值和透汽性,旨在评价防水透气裤基本的生理卫生学性能,为其投入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提供生理学依据。方法:健康男性青年...
杨增仁刘嘉瀛颜培华汤圣敖
文献传递
组织冻融损伤发生机理研究概况
冻结性冷损伤即冻伤,是活体组织经历冻结、融化过程后形成的损伤,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本文就近年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一、冻结—融化损伤 超微结构、活体微循环观察及功能检测实验均已证实,活体组织冻结再融化后...
杨增仁
冻伤发病中血管内皮细胞冻融损伤的研究概况被引量:2
1998年
冻结性冷损伤是以组织冻结再融化过程的病理改变为基础的损伤。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业已证实,血管内皮细胞(VEC)除了屏障及膜转运功能外,更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主动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VEC对各种理化刺激均...
杨增仁
关键词:冻伤血管内皮细胞冻融损伤
急性缺氧和缺氧习服对冻伤大鼠直肠温度和冻足皮肤温度的影响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报告了急性缺氧和缺氧习服对冻伤大鼠直肠温度和冻足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平原冻伤(FN)组在冷冻与复温过程中,大鼠直肠温度(Tr)不变或升高;冻足皮肤温度(Ts)在冻后1~2天升至高峰,随后降低,冻后6~7天降至接近未冻足水平。在模拟6000m缺氧条件下,大鼠冷冻前、后的Tr均降低,但急性缺氧冻伤(FAH)组较4h/天连续4周缺氧习服大鼠的缺氧冻伤(FHAC)组降低更明显;复温过程中FAH组Tr继续降低,而FHAC组Tr不再下降。冻后冻足Ts变化:FAH组与FN组接近;FHAC组冻后2天内稍升高,随之快速降低,冻后7天仍低于未冻侧。上述结果表明,缺氧使大鼠呈现低体温,缺氧复合一定强度冷刺激使低体温加重;缺氧习服可相对减轻缺氧性低体温的程度,但冻足Ts减低,外周组织抗冻力减弱。
刘嘉瀛李凤芝杨增仁刘友梅颜培华张智勇张是敬
关键词:冻伤缺氧习服习服直肠温度皮肤温度
冻伤微循环研究概况被引量:3
1996年
冻伤微循环研究概况杨增仁*综述杜桂仙*审校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1]。因淋巴液和组织液无色透明,不易直视,故活体可观察的微循环一般是指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微血管及其血液循环动态[2]。微...
杨增仁
关键词:冻伤微循环
缺氧条件下冻伤对大鼠血液凝固系统某些因素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为研究高原冻伤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了缺氧条件下冻伤大鼠血液凝固系统的变化。将雄性Wistar大鼠(200±20g)随机分为四组,冻后4h~3d测定血液的出血、凝血时间、血块回缩率、前列环素、血栓素含量及T/P比值。结果表明,冻伤后各组大鼠出血和凝血时间缩短、血块回缩率降低,血浆中PGI2和TXA2含量增加,T/P比值升高,且缺氧习服冻伤大鼠各项指标的改变尤为明显。提示,冻伤可使血凝系统发生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且缺氧习服加重上述这些改变,这对冻伤后的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组织坏死的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
李凤芝刘嘉瀛杨增仁颜培华刘友梅
关键词:缺氧冻伤血液凝固血液循环障碍习服
冷冻和缺氧对大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1996年
为探讨冷冻和缺氧对大鼠机体的影响,本文以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为指标,观察了冷习服、缺氧习服及低氧冷暴露4周的Wistar大鼠,在常氧和模拟6000m低氧条件下实验性冻伤后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冷习服大鼠抗冻能力增强,损伤减轻;缺氧习服大鼠抗冻能力明显减弱,损伤加重,即缺氧与寒冷之间为负交叉习服。低氧冷暴露4周大鼠冻后血清CK活性变化与缺氧习服大鼠基本一致,与冷习服大鼠明显不同。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低氧冷暴露过程中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比低温更明显,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刘嘉瀛张智勇杨增仁李凤芝颜培华刘友梅
关键词:冻伤肌酸激酶缺氧缺氧习服
冷习服及其冻伤对大鼠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测定了冷习服及未习服雄性Wistar大鼠冻伤前后血中血管内皮细胞数。结果表明,冷习服(2~6℃,4周)可使大鼠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大鼠(20±2℃),冻伤前后冷习服冻伤组CEC无明显差别;未冷习服大鼠冻伤后CEC非常明显的增加;冻后4h冷习服冻伤组CEC数明显低于未冷习服冻伤组。结果提示,冷习服后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代谢旺盛、更新加速,且其抗冷损伤的能力增加。
颜培华李凤芝杨增仁刘嘉瀛刘友梅孙方人
关键词:冻伤冷习服内皮细胞计数
缺氧习服对冻伤大鼠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为进一步探讨缺氧习服大鼠较未习服鼠冻伤的程度更为严重的原因。对平原(FN)、急性缺氧(FAH)和缺氧习服(FHAC)大鼠冻伤前后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进行了观测。FHAC组大鼠在模拟的高原条件下锻炼4周后,与其余两组一起接受冷冻处理,造成双后足重度冻伤。在冻前及冻后不同时间,各组动物分别由心脏穿刺采血,测定各项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冻伤前FHAC组RBC比积、全血粘度、KBC聚集指数及硬度明显高于FN及FAH组,变形指数明显低于二者(P<0.05)。冻伤后各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变,与冻前比较,冻后24小时FN、FAH及FHAC组全血粘度分别增加35.9%、29.0%、162.8%(P<0.01),RBC聚集指数分别增加31.6%、117.5%、166.3%(P<0.05)。提示缺氧习服和冷冻损伤均可引起大鼠血液流变性质明显恶化,而缺氧习服冻伤后血液流变性质恶化的程度更趋严重。这是造成缺氧习服大鼠冻伤程度更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杨增仁刘嘉瀛李凤芝颜培华刘友梅张是敬
关键词:缺氧习服冻伤血液流变学
缺氧冻伤对大鼠血浆中前列环素与血栓素含量的影响
1996年
本实验观察了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冻伤大鼠血浆中前列环素(PGI_2)和血栓素(TXA_2)的代谢产物6-酮-PGF_(1α)和 TXB_2含量的改变,以探讨高原冻伤的发病机理。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体重为200±20g 雄性健康 Wistar 大鼠,在室温(20±2℃)中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平原冻伤组(FN)、急性缺氧冻伤组(FAH,冻前在低氧舱内模拟海拔6000m,
李凤芝刘嘉瀛颜培华杨增仁刘友梅张是敬
关键词:冻伤缺氧性前列环素血栓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