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容坤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腔隙
  • 3篇腔隙性
  • 3篇脑电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硬化
  • 2篇血管
  • 2篇腔隙性脑梗死
  • 2篇小血管
  • 2篇脉搏波
  • 2篇脉搏波传导
  • 2篇脑电图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1篇蛋白
  • 1篇电针
  • 1篇电针干预
  • 1篇动静脉
  • 1篇星型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杨容坤
  • 5篇高庆春
  • 3篇张伟劲
  • 2篇傅贤
  • 2篇杨继党
  • 2篇李现亮
  • 2篇黄楚明
  • 1篇张波
  • 1篇陈秀梅
  • 1篇龙友明
  • 1篇黄如训
  • 1篇蒲蜀湘
  • 1篇高聪
  • 1篇郑萱
  • 1篇周艳霞
  • 1篇潘英
  • 1篇刘红英
  • 1篇王文君
  • 1篇黄莉
  • 1篇樊静

传媒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型细胞病的脑电图特点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ic,EEG)的特点。方法对确诊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临床表现患者脑电图、头MR影像特点,随访3~12个月。结果共纳入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患者38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乏力、麻木(n=20,52.6%)、发热(n=14,42.1%)、头痛(n=16,42.1%)、排便障碍(n=9,23.7%)、癫痫发作(n=5,13.2%)。26例患者有效脑电图记录中3例可见各导联弥漫性慢活动出现,5例出现癫痫样放电,9例出现散在慢波,9例正常脑电图。结论EEG对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的诊断、追踪随访及预后评估有实用意义。
黄莉李惠璐龙友明高聪杨华才刘思杨容坤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脑电图
脑电图在非颅内肿瘤所致放射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非颅内肿瘤所致放射性脑病(REP)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非颅内肿瘤患者接受放射线治疗后,进行脑电图、头颅MRI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进行脑电图异常脑波出现范围及定位与头颅MRI放射性病灶范围及定位的比较,并根据MRI结果分为MRI阳性组和阴性组。结果 18例放射性脑病患者中,9例头颅MRI阴性,9例头颅MRI阳性。两组患者的脑电图和头颅MRI检查比较,影像学阴性组患者脑电图异常脑波出现的平均导联数为11,异常脑波以θ波为主。影像学阳性组患者MRI病灶平均体积为35.2cm3,脑电图异常脑波以δ波为主,且无论MRI单侧病灶或双侧病灶,异常脑波的出现均为双侧,病灶侧为重;1例患者出现尖慢复合波。全部患者的异常脑波出现率为100%。上述数据表明,患者头颅MRI尚未发现明确放射性病灶时,脑电图即可检出慢波增多,程度多为轻度,少数为中-重度;患者头颅MRI已发现明确病灶时,仅有极少数患者脑电图为轻度异常,多数患者为中等程度至重度异常,而且常表现为异常脑电波全导联同步发放,出现异常脑电波的导联范围往往明显超出MRI病灶范围。证明脑电图异常改变的出现早于影像学异常。结论放射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改变的出现早于影像学异常改变,因此临床上应用脑电图检查,有早期预测价值,早期脑电图检查对放射性脑病患者的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杨容坤高庆春
关键词:放射性脑病脑电图头颅MRI
脑电近似熵在缺血性脑卒中起病24小时内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脑电近似熵(ApEn)在缺血性脑卒中起病24 h内病灶位置变化特点以及是否具有病灶定位意义。方法选取37例起病24 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3例对照组进行安静、闭目、放松状态下的全导联脑电信号采集,计算脑电Ap En;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导联脑电ApEn。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病灶位置脑电ApEn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脑组织脑电Ap En则无明显改变。结论起病24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灶位置脑电ApEn明显降低,脑电ApEn对起病24 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病灶定位作用。
张少填黄捷群潘泽林林长甜叶泽明魏佳娜邓美珍向慧廖伟峰郑萱杨容坤潘英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静脉间脉搏波传导时间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初步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间脉搏波传导时间(cerebral arerio-venous pulse wave time,CAV-PWT)与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40例LI患者和20例对照组人口学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 ultransonograp,TCD)仪同步监测颈内动脉终末段(termin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TICA)与基底静脉(Rosenthal’s veins;venae basalis,BVR)的脉搏波,计算CAV-PWT,比较2组间CAV-PWT的差异,以及分析CAV-PWT与人口学资料和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的CAV-PWT(73.53±15.81 ms)与对照组(106.02±28.06 ms)比较明显缩短(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V-PWT与体重指数X1和年龄X3负相关(rs=-0.697与-0.3258,P<0.05),与头围、性别、血糖、血脂和血压无明显相关性。回归方程Y=210.168-4.661X1-0.459X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X3、PWTX4和高血压X9是LI的危险因素(P<0.05),其回归方程logit P=-8.034-2.178X1+5.066X3+3.775X4+4.865X9(掊2=20.181,P<0.01)。结论LI患者CAV-PWT明显缩短,可能与脑小动脉硬化有关。
周艳霞高庆春杨容坤黄楚明陈秀梅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脉搏波传导时间经颅多普勒小动脉硬化
电针干预面神经炎的肌电图评价及病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电针干预面神经炎的肌电图评价及病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健侧和患侧面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将其分为〈30%和≥30%2组;再从内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电针干预治疗。统计波幅比≥30%和〈30%的情况分布,评定其疗效,从中分析不同病损程度的疗效。结果波幅比≥30%中患者年龄在13~81岁,各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多为右侧病变。波幅比〈30%组中患者年龄为22~73岁,各组段间年龄无明显差异;发病以男性居多;病变多为左侧。波幅比≥30%和〈30%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波幅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比≥30%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30%)和对照组(92.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比〈30%中,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炎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其评价可采取肌电图评价的方式,有利于预后判断。面神经炎患者的病损程度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减轻治疗中的痛苦。
牛鹏李爱民杨容坤张雁黄瑞聪
关键词:电针面神经炎肌电图病损程度
表现为腔隙性梗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储备:经颅多普勒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患者的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变化。方法纳入表现为u的连续SVD患者(SVD组)和影像学检查正常的对照者(对照组)。采用(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CVR。比较SVD组与对照组人15统计学、临床资料、TCD参数和CVR,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VR与SVD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7例表现为LI的SVD患者和40名对照者。SVD组u分级:1级34例,2级23例,3级40例。40名健康对照者均无u病灶。SVD组高血压(58.8%对27.5%;X2=3.315,P=0.001)和男性患者(76.3%对50.0%私=3.004,P=0.003)的构成比以及年龄[(64.5±10.0)岁对(59.5±8.0)岁;t=2.667,P=0.008]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47±3.16)埏,m^2对(21.52±2.15)kg/m^2;t=5.409,P〈0.001]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MCA平均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但SVD组右侧MCA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显著性高于对照组(0.90±0.15对0.83±0.11;f=2.286,P=0.024),SVD组左侧[(4.56±1.12)%/rnmHg对(7.42±0.62)%/mmng,1mmHg=0.133kPa;t=18.93,P〈0.000]和右侧[(4.62±1.00)%/mmHg对(7.43±0.59)%/mmHg;t=20.45,P〈0.001]CVR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oddsratio,OR)3.75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1.683~8.388;P〈0.001]、年龄较大(OR1.061,95%C/1.016~1.109;P=0.007)和BMI较高(OR1.428,1.224~1.667;P〈0.001)为SVD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0.311,0.143~0.676;P=0.003)以及左侧(OR0.025,95%C/0.005~0.116;P〈0.001)和右侧(OR0.001,95%C/0.000~0.049;P〈0
张伟劲高庆春杨容坤陈秀梅樊静杨继党王文君张波傅贤李现亮刘红英
关键词:腔隙脑血管障碍脑血管循环
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小血管病变患者脑血流储备功能的初步评价
目的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指脑内小血管病变及其导致的脑组织改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率很高,但临床评价方法目前多是从脑组织改变的角度进行临床观察,对小血管...
张伟劲高庆春杨容坤陈秀梅杨继党
颈-脑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影响因素
2012年
目的探讨颈一脑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cerebral pulse wave velocity,cePWV)的测量方法及其与传统测量方法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相关性。方法136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印岁),在检测baPWV的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同步监测同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终末段,测量两者心动周期起跳点间的时间差以及两探头间的皮表距离,计算ccPWV。结果老年组收缩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青年、中年和老年组ccPWV分别为(418±52)cm/s、(489±54)cm/s和(599±58)cm/s,老年组显著快于中年组(t=7.308,P〈0.001),中年组又显著快于青年组(t=6.758,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oPWv与年龄(r=0.847,P〈0.001)和baPWV(r=O.548,P〈0.001)呈显著性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cPWV与年龄和舒张压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和0.293,P分别〈0.001和〈0.010)。结论cePWV是一种新型脑血管僵硬度测量方法,与传统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黄楚明高庆春周燕杨容坤李现亮傅贤张伟劲蒲蜀湘黄如训
关键词:血流速度搏动血流动脉硬化颈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